资产配置专题:中国制造业占比见顶回落的谜题与出路(下篇):中国及典型发达国家1990年代以来的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13日    作者: xn2oyhja    栏目:股票资讯

  1990 年代以来的宏观背景

  1.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和制造业就业占比继续下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提升使得全球经济增速小幅回升。

  2. 全球化扩张加速,2008 年以后扩张停滞。

  3. 全球价值链贸易崛起,产业链“拉长”,中间品贸易份额扩大。

  4. 微笑曲线弯曲化,制造业下游增加值份额减少。

  1990 年代以来中国及典型发达国家的产业状况德国制造业就业占比和全球出口份额下降趋势相对平缓,至今仍是西方主要工业国中制造业占比最高的国家。德国在高端领域获得了较突出的产业升级,在高端领域和产业链关键领域具备较高的产业链配套水平。

  美国去工业化和产业升级并存,制造业就业占比快速下降的同时,增加值占比仍然稳定。较高的产业链配套水平,尤其是高端和产业链关键领域较高的产业链配套水平,为美国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在 “失去的三十年”中增长几乎停滞,制造业就业占比和全球出口份额分别从基本稳定和快速上升一同转向大幅下降。日本产业链配套水平整体低于美国和德国,80 年代的产业外包最终导向90 年代的大规模产业转出,进口产业链配套水平显著提升也反映出了产业转移的扩大。

  韩国在1989 年制造业就业占比见顶回落,但此后韩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仍然持续上升,足见韩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之高。韩国制造业的特点是大企业主导、纵向一体化程度高、产业较德美日等国单一,韩国产业链配套水平提升明显但仍与德美日有差距,产业链配套高度依赖海外。

  1990 年代以来,中国实现了巨大的产业升级,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产业链配套水平已经高于日本,接近美国。中国在低技术复杂度/低产业中心性领域拥有相对更高的产业链配套水平,这一点与德美日韩均不同,体现了产业链配套优势重心仍在中低端。中国进口产业链配套形态表明中国在中低端领域发生了显著的进口替代,同时仍在高端领域相当依赖海外,这种状况在过去三十年中变化并不大。

  中国的产业升级潜力

  中国在产业链关键领域与德国仍有约15 年的发展差距。15 年的预测维度下,中国在初级形状塑料、橡胶制品、非金属矿产品、动力机械、公路车辆领域仍然难以赶超德国,在德国比较突出的金属制品和通用机械领域有潜力追平,而在纺织品和专用机械领域有潜力超过德国。

  中国边际上的比较优势突破将集中发生在工业中间品以及机械、电子与运输设备中。工业中间品中集中在纺织、水泥、玻璃、钢铁、铝等品类,这些作为大类,中国早已获得了整体的比较优势,潜力产品属于大类中的相对精细化产品。机械电子与运输设备中集中在纺织机械、食品机械等专用设备、机床、泵、电路元器件等品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于中国早已具备比较优势的中低端制造业的专用设备,另一类是各类机械、电子设备的零部件,两个逻辑存在交集。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风险蔓延,贸易保护主义超预期升温。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

浏览量:51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