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浅薄的认识讲讲风险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风险的,包括“买保险”本身,买保险其实是用一种可控的风险(有限的保费支出)去抵御不可控的风险(大病意外等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那么投资呢?尤其是权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则是通过主动承受高风险(本金的短暂甚至永久损失)以求获得高回报(收益和资产大幅增值)。个股的风险自不必说了,那指数呢?指数更多的是波动风险,时间越短风险越大,长期看风险其实是小的。可能有人会说那ELS的股票都快跌没了啊!那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指数的风险吗,还是已经上升到GJ安全或说是大 国 博 弈的风险?
从感官刺激上来说,中概动辄5个点、10个点的回撤,自然是触目惊心,那以前7个点、10个点的上涨还记得吗,是不是也很振奋人心呢?中概跌成今天的样子自然是有内外部各种因素导致的。在这里给大家引入心理学上的一个词——安抚,如果一个家长习惯用批评、惩罚的方式去规范孩子就被称之为“负安抚”,如果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教育孩子则被称之为“正安抚”,这些都是亲父母常会做的事,本意都是为了孩子能更好,这跟邻居家的恶狼虎视眈眈的想要打败家长获取暴利、翻身做主人,甚至盯着孩子的棒棒糖不放从而不断打击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长远说,一个饿狼伪装的再好,也总会被识破,它迟早会遭到反噬,这个时间长了大家自然会看到。从自身防范上来说,“大家长”的实力和能力是否还足够保护好孩子和孩子的棒棒糖呢?这个大家自己思考,横向比较其他的大家长,孩子目前过得还不错吧?那么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呢?首先棒棒糖就是个调剂,经常吃点可以有效提升幸福感,可是把棒棒糖当饭吃就不恰当了吧?这必定会对自身造成极大的损害!
说回风险,大家可以重新检视一下自己及家庭的经济抗风险能力。把我们的家庭财富比作一个池子,那么财富有两个流入口,一个是主动收入(靠人赚钱),另一个是被动收入(靠钱生钱),针对第一个财富入口,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做到了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了吗?保障类的保险配齐了吗?另一个财富的入口则是一个钱生钱的循环入口,这个循环生钱的入口是否健康可持续呢?你的“赌性”有没有让它置于险地甚至发生本质性的破坏呢?另外财富池还有两个出口,一个是日常开支等显性支出,另一个是大病、意外、婚变等隐性支出出口。针对第一个出口,你可以检视一下自己和家庭的流动资金是否充足,你现在用的投资的钱,是否是3年以上用不到的闲钱呢?针对第二个出口,你事先又做过相应的规划或储备吗?
现在重仓中概的人应该不少,首先如果一开始就没规划好,心慌是必然,但是这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拿张纸出来好好想一想,至少从时间、金钱、精力这三个维度来看看自己的精神压力究竟有多大,另外就是你把最坏的结果列出来并评估发生的概率有多大,然后列出一个最有可能的很坏的结果,看看自己能否承受。此外送大家一个模板,列一张表格,第1列写出自己或家庭所有可用于投资的金融资产是多少(三年以上不用的),第2列是权益类最多,也就是满仓时打算配多少?然后根据当前的星级,定一个最大可投入的金额和各种大类标的的极限配比是多少,然后与现在的实际投入和配比做比较。如果没有满配,那可以继续第3列,分析接下下来具体的投入方法(定时/定幅/定量)。如果你在第2列时已经要晕厥了,怎么办?那你可以调仓或躺平,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策略。
最后点一下题吧,如果把“保险”看做对自身未来的“看空期权”,那么指数不就是对未来经济看好的“看多期权”吗?面对各种风险,我们要有多重的思维模式,也要有“全局”、“分散”、“对冲”等更成熟的“风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