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书-螺丝钉说# 投顾组合做了也有一段时间了,说一下最近在忙的事情和规划#螺丝钉说 20220228
#每日读书-螺丝钉说# 投顾组合做了也有一段时间了,说一下最近在忙的事情和规划#螺丝钉说 20220228
去年11月份投顾新规之后,原组合这种模式,就被取消了。
所有的组合都需要变成投顾组合。
并符合投顾组合的相关规定。
比如说,投顾组合的主理人,必须入职投顾机构。
投顾组合,必须要符合基金池、投顾费、分散性要求等基础规定。
之后,如果一定要做投顾组合,就得入职金融机构,接受相应管理。
螺丝钉当时的思考如下
1.是不是要做投顾组合呢?
当前在4-5星级,市场比较低迷,很多投资者收益还不太理想。
至少要坚持到下一轮的牛市止盈。
所以要把组合延续下去。
这样做唯一的路径就是入职金融机构。
2.投顾组合有了投顾费,会不会增加投资成本?
是会的。
所以要考虑好投顾组合的费用模式。
投顾组合,有一个非常创新性的费用模式,是年费封顶。
以前基金的管理费等费用,都是上不封顶的。
投资的越多,乘以百分比,费用金额越高。
但投顾费,是基金领域,首次出现了年费封顶的可能性。
3.综合思考之后
螺丝钉要入职的机构,需要
(1)能接受年费制的模式。
年费制相比百分比模式,会减少超过一半以上的收费。
目前市面上几十家投顾机构,只有两三家是年费制模式。
投顾机构要认同这种模式。
这个难度就很大。
(2)延续螺丝钉原来的投资逻辑
有的投顾机构是自己有自己的投资策略,不会接受外部的投资策略。
需要寻找同时接受这两个条件的机构,并不容易。
最后考虑加入到了东方证券。
券商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场内品种也可以介绍了。
像一些ETF等基金,也是指数基金很重要的一块。
4.做完这些,已经到了12月底。
之后开始开发工作。
因为以前的组合是在蛋卷,所以第一批上线的平台,也是在蛋卷。
不过这个过程,又出现了新的挑战:多方协作。
有的朋友应该有经验,比如说,同时协调两个公司,一起做一个业务。这个时候,就会出现
(1)信息不对称。
各家内部的业务架构、系统架构会有区别。很多信息是不对称的。经常是拉来一个人,啥也不懂,就得重新讲一遍现在的情况。
(2)目标不一定一致。不同机构、部门的诉求不同,很多时候目标也不一致。
就好比,你打算找另一个公司的一个部门的人,让他们做一个需求,经常是在微信群发出来,可能老半天都没人理会。
然后找一下对方的领导出面说一下,就很快有响应了。找对人也很重要。
螺丝钉总结了一些经验:
首先,拉上各个业务,能拍板的人开会,在会上就要信息同步,且确定好准确的时间。不能用“尽快、我们回去商量、一定”类似的话结尾。
其次,业务进度要给到各个公司的领导知情。有很多事情,执行的人不会汇报给领导,领导也不知道这个事情的重要性。
不过即便如此,很多项目、需求的推进速度也没有想象中的快。
可以想像,如果以后对接第二家、第三家销售平台,工作量还会大幅增加。
所以春节之后,短期里,螺丝钉的工作量反而比之前提高了不少。
5.这也给螺丝钉一些启发:
人才团队是综合性的。有了人才团队,才能继续做下去。否则自己会忙到没有时间思考未来,也影响大家的体验。
人才梯队的培养也需要时间。
想要做好投顾,按照螺丝钉目前的了解,需要
(1)第一重要的是要发展投研团队。
这是业绩长期优秀的基础。
公募基金公司,基本上是每30-50亿的资金,会有一个全职的研究员或者基金经理做研究。投研团队人才比较贵,但是是必要的。
投研团队主要做两块,
一个是去调研,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基金品种;
二是持续追踪, 维护基金池的基金,做好新陈代谢。
投研团队产出的结果,是基金投资的研究报告和结论。
(2)第二块是内容和服务。
将投顾组合的动态传递给大家。包括投顾组合策略、底层资产、基金品种分析、直播课等。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其实投研团队的研究报告是不少的,但这些报告可读性比较差,需要变成容易理解的版本。
服务主要是回复投资者的问询。
这两块目前团队够用,但有些吃紧。
主要是投顾组合很多问题都是新出现的,准备内容、消化问题需要时间。
像最近学院的回复有些滞后。
需要持续培养。
(3)第三块,需要新搭建的,是投顾产品经理。
这里的产品经理,是帮助螺丝钉,去优化产品在各个平台的体验。
各个基金销售平台,都有自己的程序团队,不会允许外人去帮他们开发。
大家提出的某个需求,比如说增加某个页面展示数据、优化升级的流程、撤单、原组合提前打散等,这些需求其实都已经记录下来了。
需要有一个金融产品经理,替螺丝钉去跟平台沟通。保证需求落地。
之前一些程序员经常开玩笑说,产品经理和程序员是相爱相杀,老是干架。
很多需求,平台不一定愿意开发,因为可能对收入没帮助,白白增加人力。或者觉得这个需求无法理解。
但从客户体验角度,螺丝钉觉得,大家提出的需求,是希望能开发的。
并且,现在投顾组合上线一个平台,就有这么多需求待完善。
上线多个平台的时候,工作量会乘以N倍。到时候螺丝钉可能会被淹没在“文山会海”中了。
就需要有居间人,投顾产品经理。替螺丝钉去跟平台,推动这些需求落地。
产品经理团队,已经启动,最近一两个月就完成搭建。
6.关于大家的需求,会列一个文档。
不能实现或能实现、实现的时间,也会更新。
这样方便大家了解现在的情况,也知道螺丝钉现在做的事情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