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评级(买入)系列跟踪报告之三:拟增持6-8亿元,短期机床在手订单充沛且成立投资公司开启外延战略
股票代码 :300083
股票简称 :创世纪
报告名称 :系列跟踪报告之三:拟增持6-8亿元,短期机床在手订单充沛且成立投资公司开启外延战略
评级 :买入
行业:消费电子
2022 年 3 月 16 日
公司研究
拟增持 6-8 亿元,短期机床在手订单充沛且成立投资公司开启外延战略
——创世纪(300083.SZ)系列跟踪报告之三
要点 | 买入(维持) |
拟增持 6-8 亿元用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1)公司 2022 年 3 月 16 日公 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股份,回 购总金额为 2.0-4.0 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 19.70 元/股(含),回购股份将全部
当前价:11.09 元
作者 |
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2)2021 年 12 月 7 日,公司发布《第一 分析师:刘凯
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员工持股计划按照 1:1 的杠杆比例设置优先级份额 和劣后级份额,合计金额约 4.0 亿元用于购买股票。
成立投资公司布局上下游,进一步推行外延扩张战略。公司 2022 年 3 月 11 日 公告:为进一步保障供应链安全,完善产业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创世纪以自有资金出资 5,000 万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创世纪投资(深圳)有限公司。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100002 021-52523849
kailiu@ebscn.com
分析师:王锐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050004 010-56513153
wangrui3@ebscn.com
2022 年机床在手订单充沛,公司四地工厂已投入使用,现有产能有望支撑约 150 联系人:杨德珩
亿元产值,短期内无新增的资本开支计划。公司 21 年机床销售量约 2.5 万台。yangdh@ebscn.com
21 年末,公司在手订单(含意向性)约 7,000 台;22 年一季度中,截至 22 年 3
月 7 日,公司新增在手订单(已签合同)数量超过 4,000 台。 | 市场数据 | |
创世纪 21 年 2.5 万台出货量的国内市占率仅 3%,存量市场和份额提升有望支 | 总股本(亿股) | 15.43 |
总市值(亿元): | 171.14 | |
撑公司快速成长。行业存量汰换周期已经到来,机床寿命 7-10 年,寿命将至时, | 一年最低/最高(元): | 9.30/16.89 |
加工良品率也大幅下降,故存量市场的汰换是刚性的。2021-2024 年国内金属切 削机床更新需求平均在 80 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在千亿级以上。
通用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是公司未来收入主要增长引擎。(1)新能源汽车行业客 户采购数控机床设备主要应用于电池、底盘、外壳、触摸屏、电机、马达等零部 件的精密加工。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驱动车床、卧加、龙门高速成长。(2)2021 年公司通用领域立式加工中心已接近 10%的市占率,行业居首;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的通用领域月均订单生产量分别为 273 台、395 台和 876 台,收入规模从 5、10 到 22 亿元,实现快速增长。
2022 年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预计对业绩影响较小。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在 2019-2021 年为 1185、3240、9240 万元,对 19-21 年经营业绩影响较大,随 着深圳创世纪并购事项接近完成,我们预计对 2022 年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 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29、13.13 和 17.14 亿元,当前约 171 亿元市值对应的 PE 分别为 18x/13x/10x,维 持“买入”评级。
近 3 月换手率: | 94.53% |
股价相对走势 |
收益表现 | |||
% | 1M | 3M | 1Y |
相对 | -1.61 | -2.75 | 20.41 |
绝对 | -15.34 | -23.62 | -1.16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风险,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 | 资料来源:Wind |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 | 2020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3,475 | 5,262 | 7,579 | 10,215 | 12,938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36.11% | 51.40% | 44.04% | 34.78% | 26.65% |
净利润(百万元) | -695 | 500 | 929 | 1,313 | 1,714 |
净利润增长率 | N/A | N/A | 85.76% | 41.34% | 30.53% |
EPS(元) | -0.49 | 0.33 | 0.60 | 0.85 | 1.11 |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 | -33.55% | 15.95% | 23.00% | 24.53% | 24.25% |
P/E | N/A | 34 | 18 | 13 | 10 |
P/B | 7.6 | 5.4 | 4.2 | 3.2 | 2.4 |
相关研报 |
2021 年业绩大幅扭亏,数控机床核心业务步入 高速发展期——创世纪(300083.SZ)系列跟踪 报告之二(2022-02-21)
中国数控机床龙头的崛起——创世纪
(300083.SZ)首次覆盖报告(2022-02-15)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股价时间为 2022-03-15;股本 2020-2022 年分别为 14.29/15.26/15.43 亿股;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1- | 证券研究报告 |
创世纪(300083.SZ) |
1、近期公告的重要经营信息梳理
1.1、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情况(2022 年 3 月 7 日公告)
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在 2019-2021 年分别为 1185、3240、9240 万元,随着深 圳创世纪并购事项接近完成,我们预计对 2022 年经营业绩影响较小。非金融机 构借款利息为四川港荣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 限公司、新疆荣耀创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安徽高新金通安益二期 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石河子市隆华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对 公司子公司深圳创世纪的股权投资款在合并层面作为负债处理计提的利息。
图表 1:最近三年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构成(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1.2、行业和公司经营情况(2022 年 3 月 7 日公告)
(1)整个中国机床行业在过去 10 年中基本处于 2,000-3,000 亿人民币消费额的 波动情况,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自 2000 年以后快速增长,并于 2011 年达到 顶峰 86 万台;2012-2014 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整体在 70-85 万台的区间 内波动。
(2)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带来增量需求。在行业复苏的背景下,自 2020 年以 来呈现顺周期增长趋势,需求将持续增加,行业景气度提升明显。中国作为最早 从疫情中走出来的制造业大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制造业投资企稳回升。我 国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阶段,先进制造业将逐步替代传统制造业,高性能数 控机床的市场需求将大大增加。
(3)行业存量汰换周期已经到来。机床寿命 7-10 年,寿命将至时,其精度、稳 定性在大幅下降,致使加工良品率也大幅下降,故存量市场的汰换是刚性的。若 以 2000 年以来我国数控机床产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以平均使用寿命 10 年为 机床更新标准,则 2021-2024 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更新需求平均在 80 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在千亿级以上。公司目前总体市占率不高,在行业又处于优势有利地位,所以存量市场的需求足够支持公司未来快速增长。
(4)新能源行业的兴起带来更大增量机会。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数控机床的重要 应用领域,数控机床占据汽车厂商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比例,该行业客户采购数 控机床设备主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减速箱壳体、齿轮、轴承、活塞;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底盘、外壳、触摸屏、电机、马达等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未 来,随着小汽车普及和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增加,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产业链、汽 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迅速,将驱动车床、卧加、龙门高速成长。2021 年公司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2- | 证券研究报告 |
创世纪(300083.SZ) |
用领域立式加工中心已接近 10%的市占率,行业居首;2022 年,公司会继续提 升其市占率。未来通用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是公司未来收入主要增长引擎。
(5)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新的增量需求。随着下游产业的 升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机床加工精度、效率、稳 定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更新升级的需求旺盛。
中国机床市场结构升级也向自动化配套、普遍升级的方向发展,产品将从普通机 床升级为数控机床、从低端数控机床升级为中高端数控机床,并进一步向高端化、集成化、服务化、自主化方向发展。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在存量更新、进口替代 及下游行业景气的大背景下,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6)海外市场。公司目前在海外市场有约 6%的收入占比,未来,公司会不断 拓展海外市场,主要是东南来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中心,新兴市场的迁移 和兴起,带来对数控机床的增量需求。公司制定了相关策略,将规划和建设全球 营销,坚持国内、国外并举,并以国内市场为核心,辐射东南亚地区;在巩固中 端行业和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中高端行业和市场。未来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将占到 重要份额。
(7)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市占率。公司将坚持以 自主研发为基础,整合全球技术人才资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打造机床研 究院,加大对高端机床平台和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突破,实现自主化,国产化替 代。
(8)在营销策略方面,公司将在继续巩固现有市场优势区域的基础上,通过组 织、培养、壮大营销队伍,并重新梳理、整合营销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华东 等重点区域市场,进一步优化营销网络。完善营销培训机制,打造专业、具有竞 争力的营销团队。
综上所述,无论是处于经济顺周期,还是逆周期,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足够大,且行业并不是天然分散。公司市占率不高,在行业处 于优势地位,有更多机会整合行业,做大做强,奠定公司未来业绩的可持续性增 长。
1.3、公司在手订单情况(2022 年 3 月 7 日公告)
(1)公司 3C 应用领域客户均为大客户,需求订单一般较大,故均需提前备货 也会增加在产品数量。另一方面,从在手订单的角度来看,2021 年末,公司在 手订单(含意向性)7,000 台左右; 2022 年一季度目前,公司新增在手订单(已 签合同)数量超过 4,000 台。为满足交付需求,在产品数量有大幅增加。
(2)公司新赛道通用业务发展迅速。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的通用领域 月均订单生产量分别为 273 台、395 台和 876 台,收入规模从 5 亿,10 亿,到 22 亿,实现高速增长。公司结合销售情况及发展战略,加大了通用领域的投产,导致在产品也大幅增加。
(3)产能是目前制约公司增加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产品主要是“光 机”(成品完成度的 60%),在产品的大幅增长,可以大幅提高公司出货速度,增加公司市场竞争力。近几年,随着上下游新材料、新工艺的投入使用,下游客 户需求特点发生较大改变,主要是订单频次增加,订单大,需求急。许多中小厂 商从产能上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订单会向能够满足交付条件的大厂商集 中。为了不断适应行业需求变化和客户要求,公司对生产模式调整后,出货速度 大幅提高,从接到订单到出货的时间大约是 15 天-60 天。
(4)公司生产模式的升级导致在产品大幅增长。公司业务从 3C 应用领域扩展 到通用领域后,公司业务规模增加较快,订单的季节性对公司影响已大幅降低,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3- | 证券研究报告 |
创世纪(300083.SZ) |
原有熟练工人的数量不能满足订单增长需求,新工人占比提升明显。经验丰富的 熟练工人装配调试的数控机床质量较高,新的工人由于生产经验不足,出品会直 接影响产品质量。2021 年后,公司结合售前售后及新业务拓展等综合情况,全 年生产不再根据订单的季节性进行调整,而是进行常态化均衡排产。工人在常态 化生产中得到锻炼,丰富经验和提高工艺水平,减少或降低售后维保率,使产品 生产质量得到更有效的保证。
(5)随着多个工厂相继竣工、投产(其中,苏州工厂于 2019 年竣工并逐步投 入使用,宜宾工厂于 2021 年竣工并逐步投入使用,东莞工厂于 2021 年底投入 使用,湖州工厂于 2021 年初步建立),公司 2021 年生产线大幅增加。同时由于 公司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的收入规模均大幅增加,根据在手订单及较好 的市场预估,公司加大了生产投入,带来在线物料、半成品的大幅增长。
2、核心观点
2.1、投资观点摘要
创世纪是中国数控机床行业龙头,国家制造业基金将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公司 2020 年末基本完成精密结构件业务的整合与剥离,目前数控机床业务是公司现 在唯一核心主业。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52.62 亿元,同比增长 53.60%,高端机床收入占比近 100%;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00 亿元。
中国高端机床行业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巨大。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 年全球 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 1648 亿美元;21 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 3719 亿 元,18 年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和 20 年金属切割机床数控化率仅有 6%和 4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1 年 8 月,国资委强调要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等加 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球机床行业主要由日德美三国把控,创世纪作为中国龙 头企业,业务主要由通用机床和 3C 机床构成,未来将有巨大份额提升机会。
通用业务:立加快速放量,未来新能源、电动车、5G 通讯产业将驱动车床、卧 加和龙门高速成长,2022 年新能源汽车用机床占公司收入比例将达到 10%。从 收入和出货量看,创世纪目前已位列国产通用型数控机床第一。公司立加已连续 4 年实现销量翻番,21 年出货量超过 1 万台。公司估算目前中国立加、车床、卧加和龙门的市场需求约 10-12 万台/年、10-12 万台/年、4,000-6,000 台/年和 3,000-5,000 台/年。公司将产品线由立加延伸至卧加、车床和龙门,目前这四款 产品单价分别约 21、32、30 和 92 万元,我们预计公司 22-23 年通用机床业务 销量为 1.94/2.86 万台,对应营收为 45.9/69.7 亿元。
3C 业务:存量替换和新兴需求将驱动中国钻攻机龙头保持平稳成长。公司 3C 产品钻攻机累积出货量已超过 8 万台,作为北美客户核心供应商,已得到比亚迪、长盈、立讯、歌尔等客户深度认可。市场空间方面,考虑到存量替换约 4.0 万台 年需求量(智能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和新兴市场约 1 万台年需求量(VR/AR、可穿戴、机器人、电子烟、医疗器械和无人机等),合计约 5 万台 100 亿元人民 币的年市场规模,我们预计公司 22-23 年 3C 营收约 25.2/26.4 亿元。
高管回购和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信心。公司副总经理/董秘周启超先生和公司第一 期员工持股计划将分别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2,000-4,000 万元和 4.0 亿元。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4- | 证券研究报告 |
创世纪(300083.SZ) |
2.2、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1、有别于市场认为数控金属切削机床行业格局分散、龙头未现,我们认为创世 纪目前已成长为数控机床行业龙头企业,且未来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有别于市 场认为创世纪业务仍以 3C 钻攻机为主且通用机床业务体量较小,我们认为创世 纪的通用机床业务已实现高速成长,目前 3C 业务和通用机床业务已驱动创世纪 成为中国数控机床行业龙头。2020 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为 3473 亿 元,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业规模占比约 53.8%。2021 年 3C 业务和通用业 务驱动创世纪齐头并进。(1)3C 业务:公司应用于 3C 消费电子领域的钻攻机 市占率持续提升。公司钻攻机 2021 年出货量超过 10,000 台。自公司成立至今,钻攻机累计出货量已超过 80,000 台。(2)公司通用机领域后发先至且高速成 长,出货量稳居行业前列。公司利用过去多年在钻攻机领域形成的领先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以及公司在不断扩大规模过程中形成的规模效应,将其复制 在通用领域的系列机型上,立式加工中心 2021 年出货量超过 10,000 台,再次 夯实行业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公司的卧式加工中心、龙门、车床同比 2020 年,出货量显著提升,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和品牌效应。通用机领域 2021 年收入较 2020 年同期大幅增长,从而带动公司利润整体增加。
2、有别于市场认为机床行业景气度下行且相关产业链公司难以实现快速成长,我们认为份额提升和多产品线扩张有望驱动创世纪高速成长。(1)3C 业务:2022 年创世纪实现开门红,2022 年创世纪钻攻机截止 1 月 18 日已实现 4000 台销售(参考 2021H1 的 6,000 台和 2021 年全年的 10,000 台+),呈现高速成长态势。A 客户代工供应商步入扩产周期,我们积极看待创世纪 3C 业务的成长趋势。(2)通用业务:全面拥抱新能源,目前核心产品已在电机、电控(壳体和上盖)、电 池模组壳体(托盘底板和侧板)、转向连接器、制动系统部件(刹车盘和刹车卡 钳)得到全面应用,并已进入北美大厂的供应链,我们预计创世纪 2022 年新能 源汽车相关收入将超过 7 亿元,总收入占比接近 10%,新能源汽车业务有望驱 动创世纪通用机床业务步入高速发展通道。
3、有别于市场认为创世纪仍受传统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业务拖累,我们认为未 来创世纪将于 2022 年起完全摆脱传统主业的影响。创世纪公告 2021 年业绩预 告,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00 亿元,较 2020 年亏损 6.98 亿元大幅扭亏。公 司 2020 年末已完成精密结构件业务的剥离,2021 年公司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准备及核销资产约 2.16 亿元。创世纪目前已将战略重心转移至高端数 控机床业务,2022 年起 100%收入和净利润均来自于数控机床业务。
4、有别于市场认为创世纪产品主打中端市场的认知,我们认为创世纪已在高端 通用机床领域积极布局。(1)在中端市场,创世纪通过技术、产品、规模、服 务优势实现 3C 业务钻攻机和通用机床业务立式加工机床、车床、卧式加工机床、龙门的快速放量。(2)在高端市场,公司已推出高端机床品牌“赫勒”,包含 五轴系列数控机床。“赫勒”是创世纪旗下定位高品质、高精密的高端机床品牌,也是创世纪走向国际化的高端机床品牌。2021 年,创世纪已成立全资子公司赫 勒精机(浙江)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经营创世纪旗下高端品牌。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5- | 证券研究报告 |
创世纪(300083.SZ) |
3、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3C 机床受益于北美客户组装厂扩产周期、通用机床业 务和新能源汽车业务份额提升空间巨大。我们维持公司 2022-2024 年的归母净 利润分别为 9.29、13.13 和 17.14 亿元,当前约 171 亿元市值对应的 PE 分别为 18x/13x/10x,维持“买入”评级。
图表 2: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 | 2020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3,475 | 5,262 | 7,579 | 10,215 | 12,938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36.11% | 51.40% | 44.04% | 34.78% | 26.65% |
净利润(百万元) | -695 | 500 | 929 | 1,313 | 1,714 |
净利润增长率 | N/A | N/A | 85.76% | 41.34% | 30.53% |
EPS(元) | -0.49 | 0.33 | 0.60 | 0.85 | 1.11 |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 | -33.55% | 15.95% | 23.00% | 24.53% | 24.25% |
P/E | N/A | 34 | 18 | 13 | 10 |
P/B | 7.6 | 5.4 | 4.2 | 3.2 | 2.4 |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股价时间为 2022-03-15;股本 2020-2022 年分别为 14.29/15.26/15.43 亿股;
4、风险分析
(1)宏观经济下滑风险。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下游行业存在固 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可能性,进而对公司产品销售带来不利影响。
(2)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公司属于通用设备制造行业,所生产的高端智能装 备产品面向 3C 和 5G 产业链、汽车零部件、模具、医疗器械、轨道交通、航空 航天、石油化工装备、风电、船舶重工领域的金属、非金属零部件精密加工。如 果公司所属行业景气度下行,可能导致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单个厂商订单下 滑等。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6- | 证券研究报告 |
创世纪(300083.SZ) |
利润表(百万元) | 2020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 2020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营业收入 | 3,475 | 5,262 | 7,579 | 10,215 | 12,938 | 总资产 | 7,577 | 8,859 | 11,556 | 14,750 | 18,020 |
营业成本 | 2,710 | 3,682 | 5,481 | 7,519 | 9,630 | 货币资金 | 706 | 1,138 | 1,592 | 2,145 | 2,717 |
折旧和摊销 | 38 | 91 | 169 | 191 | 216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20 | 20 | 20 | 20 | 20 |
税金及附加 | 23 | 31 | 44 | 51 | 58 | 应收账款 | 1,139 | 1,046 | 1,535 | 2,196 | 2,879 |
销售费用 | 184 | 229 | 330 | 409 | 518 | 应收票据 | 966 | 552 | 758 | 1,022 | 1,294 |
管理费用 | 340 | 384 | 553 | 715 | 854 | 其他应收款(合计) | 43 | 17 | 76 | 102 | 129 |
研发费用 | 163 | 221 | 318 | 409 | 518 | 存货 | 1,462 | 2,290 | 3,427 | 4,762 | 6,146 |
财务费用 | 123 | 152 | 45 | 56 | 53 | 其他流动资产 | 99 | 140 | 187 | 239 | 294 |
投资收益 | 13 | 24 | 20 | 20 | 20 | 流动资产合计 | 4,592 | 5,390 | 7,844 | 10,828 | 13,915 |
营业利润 | -632 | 604 | 1,057 | 1,478 | 1,904 | 其他权益工具 | 3 | 40 | 40 | 40 | 40 |
利润总额 | -634 | 619 | 1,044 | 1,459 | 1,904 | 长期股权投资 | 8 | 5 | 5 | 5 | 5 |
所得税 | 61 | 122 | 115 | 146 | 190 | 固定资产 | 424 | 576 | 637 | 684 | 735 |
净利润 | -696 | 497 | 929 | 1,313 | 1,714 | 在建工程 | 197 | 21 | 151 | 248 | 321 |
少数股东损益 | -1 | -3 | 0 | 0 | 0 | 无形资产 | 338 | 413 | 483 | 547 | 607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 -695 | 500 | 929 | 1,313 | 1,714 | 商誉 | 1,654 | 1,654 | 1,654 | 1,654 | 1,654 |
EPS(元) | -0.49 | 0.33 | 0.60 | 0.85 | 1.11 | 其他非流动资产 | 45 | 70 | 72 | 72 | 72 |
非流动资产合计 | 2,985 | 3,470 | 3,712 | 3,921 | 4,105 | ||||||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 2020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总负债 | 5,507 | 5,724 | 7,517 | 9,398 | 10,954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183 | 338 | 336 | 638 | 1,045 | 短期借款 | 601 | 314 | 849 | 1,036 | 828 |
净利润 | -695 | 500 | 929 | 1,313 | 1,714 | 应付账款 | 1,569 | 1,041 | 1,535 | 2,105 | 2,696 |
折旧摊销 | 38 | 91 | 169 | 191 | 216 | 应付票据 | 1,047 | 1,383 | 2,083 | 2,857 | 3,659 |
净营运资金增加 | -901 | 768 | 1,251 | 1,457 | 1,490 | 预收账款 | 0 | 0 | 0 | 0 | 0 |
其他 | 1,740 | -1,022 | -2,013 | -2,323 | -2,375 | 其他流动负债 | 58 | 24 | 24 | 24 | 24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 | -292 | -264 | -371 | -380 | -380 | 流动负债合计 | 4,772 | 4,524 | 6,210 | 7,926 | 9,314 |
净资本支出 | -335 | -273 | -400 | -400 | -400 | 长期借款 | 385 | 419 | 452 | 485 | 518 |
长期投资变化 | 8 | 5 | 0 | 0 | 0 | 应付债券 | 100 | 0 | 0 | 0 | 0 |
其他资产变化 | 35 | 4 | 29 | 20 | 20 | 其他非流动负债 | 105 | 209 | 325 | 457 | 593 |
融资活动现金流 | 139 | 330 | 489 | 296 | -93 | 非流动负债合计 | 735 | 1,200 | 1,307 | 1,472 | 1,641 |
股本变化 | -2 | 98 | 17 | 0 | 0 | 股东权益 | 2,070 | 3,136 | 4,039 | 5,352 | 7,066 |
债务净变化 | 81 | -316 | 484 | 221 | -176 | 股本 | 1,429 | 1,526 | 1,543 | 1,543 | 1,543 |
无息负债变化 | 868 | 533 | 1,310 | 1,660 | 1,732 | 公积金 | 3,728 | 4,163 | 4,239 | 4,370 | 4,542 |
净现金流 | 30 | 404 | 453 | 554 | 572 | 未分配利润 | -3,098 | -2,605 | -1,769 | -587 | 956 |
归属母公司权益 | 2,072 | 3,136 | 4,039 | 5,353 | 7,067 | ||||||
少数股东权益 | -2 | -1 | -1 | -1 | -1 |
盈利能力(%) | 2020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费用率 | 2020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毛利率 | 22.0% | 30.0% | 27.7% | 26.4% | 25.6% | 销售费用率 | 5.31% | 4.35% | 4.35% | 4.00% | 4.00% |
EBITDA 率 | 25.6% | 20.2% | 17.3% | 16.9% | 16.8% | 管理费用率 | 9.79% | 7.30% | 7.30% | 7.00% | 6.60% |
EBIT 率 | 23.3% | 18.2% | 15.1% | 15.0% | 15.1% | 财务费用率 | 3.53% | 2.88% | 0.59% | 0.55% | 0.41% |
税前净利润率 | -18.3% | 11.8% | 13.8% | 14.3% | 14.7% | 研发费用率 | 4.68% | 4.20% | 4.20% | 4.00% | 4.00% |
归母净利润率 | -20.0% | 9.5% | 12.3% | 12.9% | 13.2% | 所得税率 | -10% | 20% | 11% | 10% | 10% |
ROA | -9.2% | 5.6% | 8.0% | 8.9% | 9.5% |
ROE(摊薄) | -33.5% | 15.9% | 23.0% | 24.5% | 24.3% |
经营性 ROIC | 20.3% | 20.5% | 18.2% | 19.4% | 20.3% |
每股指标 | 2020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每股红利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2020 | 每股经营现金流 | 0.13 | 0.22 | 0.22 | 0.41 | 0.68 | |||||
偿债能力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每股净资产 | 1.45 | 2.05 | 2.62 | 3.47 | 4.58 | |
资产负债率 | 73% | 65% | 65% | 64% | 61% | 每股销售收入 | 2.43 | 3.45 | 4.91 | 6.62 | 8.38 |
流动比率 | 0.96 | 1.19 | 1.26 | 1.37 | 1.49 | 2023E | 2024E | ||||
速动比率 | 0.66 | 0.69 | 0.71 | 0.77 | 0.83 | 估值指标 | 2020 | 2021 | 2022E | ||
归母权益/有息债务 | 1.07 | 1.94 | 1.92 | 2.31 | 3.29 | PE | N/A | 34 | 18 | 13 | 10 |
有形资产/有息债务 | 2.79 | 4.09 | 4.40 | 5.33 | 7.27 | PB | 7.6 | 5.4 | 4.2 | 3.2 | 2.4 |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 | EV/EBITDA | 20.8 | 17.2 | 14.3 | 11.0 | 8.6 | |||||
股息率 | 0.0% | 0.0% | 0.0% | 0.0% | 0.0% |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7- |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
评级 | 说明 | |
行 | 买入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 15%以上 |
业 | 增持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 5%至 15%; |
及 | 中性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 5%; |
公 | ||
减持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 5%至 15%; | |
司 | ||
评 | 卖出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 15%以上; |
级 | 无评级 | 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
基准指数说明: | A 股主板基准为沪深 300 指数;中小盘基准为中小板指;创业板基准为创业板指;新三板基准为新三板指数;港股基准指数为恒生 | |
指数。 |
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
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 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 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负责准备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任何关于 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研究人员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光 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 的联系。
法律主体声明
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负责本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港澳台)的分销。本报告署名分析师所持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编号已披露在报告首页。
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和 Everbright Securities(UK) Company Limited 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机构。
特别声明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创建于 1996 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 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本公司经营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 绍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此外,本公司还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期货、基金管理以及香港证券业务。
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获得的我们相信为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 保证我们所获得的原始信息以及报告所载信息之准确性和完整性。光大证券研究所可能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 新。
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发布时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且不予通知。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 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 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 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信息、建议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可能会向客户 提供与本报告中观点不同的口头或书面评论或交易策略。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子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板块可能会独立做出与本报告的意见 或建议不相一致的投资决策。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并理解投资证券及投资产品存在的风险,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建议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 谨慎抉择。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 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本公司及本公司附属机构就报告内容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 的唯一信赖依据。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分发,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 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进行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保留追 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光大证券研究所
上海 | 北京 | 深圳 |
静安区南京西路 1266 号 | 西城区武定侯街 2 号 | 福田区深南大道 6011 号 |
恒隆广场 1 期办公楼 48 层 | 泰康国际大厦 7 层 | |
NEO 绿景纪元大厦 A 座 17 楼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联机构
香港 | 英国 | |
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 | Everbright Securities(UK) Company Limited | |
香港铜锣湾希慎道 33 号利园一期 28 楼 | 64 Cannon Street,London,United Kingdom EC4N 6AE |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8- | 证券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