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持有)国防军工行业: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11日    作者: xn2oyhja    栏目:行业研报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报告名称 :国防军工行业: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评级 :持有
行业:


行业研究 | 深度报告
国防军工行业

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 资机会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科技是军工的第一属性,军工投资着眼当下,也应放眼未来。本轮国防建设的大浪 潮下,让许多优质的国防配套企业脱颖而出,但我们认为在关注财务数据、跟踪订 单产能的同时,也应适当跳出景气度投资的框架,寻找一些在核心技术上有雄厚底 蕴,致力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推广,有望从供给端推动迭代,在未来 整个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某一领域成为中流砥柱的优质企业。前沿技术产业化带来的 高性能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乃至颠覆性的创新,是未来大国博弈的制高点。而军事 工业的特殊性让其天然成为众多前沿技术第一轮产业化的阵地,美国就在其《国防 战略》中提到,要“以高新技术应用实现军队建设质变,从而取得与对手之间的代 际优势”。因此前沿技术领域投资虽然天然具备军工属性,但其未来的成长空间却决 不局限于单一的军工领域。

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并推动相应公司的重定价是军工投资放眼未来的重要脉络。考虑 到装备研发的长周期和尖端技术高度集成化特性,我国的军事工业发展到这一阶 段,往后看要实现紧跟先进技术的迭代方向,甚至实现反超,应将资源更多的往前 沿技术领域倾斜。落实到投资,具备这一禀赋的公司或业务所对应的产值往往不会 太大,但较小的基数,一旦需求释放迎来批量,相应会具备极为可观的成长空间。

同时,这一类硬科技天然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因此在产业趋势明朗的状态下,很 可能具备较大的估值拔升空间。

海外宇航制造巨头近年来明确加大了股权投资的力度。波音于 2017 年 4 月成立了风 投公司 HorizonX,负责波音公司对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探索,HorizonX 成立三年内共 向 30 余家公司投资了近 10 亿美元。空客集团于 2015 年 5 月成立了空客风投 Airbus Ventures,初始投资规模为 1.5 亿美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于“颠覆性创新”的 技术。洛马公司早在 2007 年就设立了风投基金,2018 年进一步将基金规模由 1 亿 美元增至 2 亿美元。2016 年至今,洛马风险投资基金已经向 8 家公司投资 4000 万 美元。这些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高超声速、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增强/虚拟现 实、人工智能、自主系统、空间技术、新能源、无人机等。此外,GE、RR、CFM 等海外航发巨头近年来也在明显加速对陶瓷基复材的应用推进。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建议关注在商业航天、无人机、高超声速、电磁技术、3D 打印、陶瓷基复材、超导 材料、先进涂料、数字孪生等领域具备核心技术且军民融合成长空间广阔的公司,如:钢研高纳(300034,买入)、光威复材(300699,买入)、火炬电子(603678,未 评 级 ) 、 新 光 光 电 (688011 , 买 入 ) 、 楚 江 新 材 (002171 , 买 入 ) 、 菲 利 华 (300395,买入)、铂力特(688333,未评级)、航天彩虹(002389,未评级)、纵横 股份(688070,未评级)、西部超导(688122,未评级)、湘电股份(600416,未评 级)、联创光电(600363,未评级)、能科科技(603859,未评级)、东土科技 (300353,未评级)、华秦科技(688281,未评级)等。

风险提示
产业化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达预期

看好(维持)

国家/地区中国
行业国防军工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2022 年 04 月 11 日

王天一 021-63325888*6126

wangtianyi@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0120021

罗楠 021-63325888*4036

luonan@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8100001

冯函 021-63325888*2900

fenghan@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0070002

丁昊 dinghao@orientsec.com.cn

全球地缘安全新范式,中国国防建设新周 2022-04-07

期:——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研究

军费增速三年来首次破七,行业成长确定 2022-03-07

性高

军工央企集团梳理系列之一:——中国电 2021-12-15

科:科技国家队,军工主战场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一、国防需求催动高新技术实装,是产业化的基石 ........................................ 5

1.1 民用航空产业,诞生于二战遗产 ................................................................................... 5 1.2 5G 多项核心技术起源于军用雷达和通信应用 ............................................................... 6 1.3 风机碳梁及光伏热场材料,是碳纤维的低成本化应用 ................................................... 8 1.4 智能驾驶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 ........................................................ 10

二、海外宇航巨头积极投资前沿技术领域强化产业链 ................................... 11

三、值得重点关注的前沿领域 ...................................................................... 13

3.1 数字孪生及军工元宇宙 ............................................................................................... 14 3.2 商业航天 .................................................................................................................... 21 3.3 无人机 ........................................................................................................................ 23 3.4 金属 3D 打印 .............................................................................................................. 26 3.5 陶瓷基复材 ................................................................................................................. 27 3.6 舰船综合电推及电磁能装备 ........................................................................................ 29

投资主线与相关标的 .................................................................................... 32

风险提示 ...................................................................................................... 33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图表目录

图 1:美国国内航空公司客运量(万) ......................................................................................... 6 图 2:大规模 MIMO 天线阵列 ....................................................................................................... 6 图 3:机械雷达 ............................................................................................................................. 7 图 4:相控阵雷达 ......................................................................................................................... 7 图 5:2022 年 Vestas 的碳梁专利保护将到期 ............................................................................... 8 图 6:碳梁叶片 ............................................................................................................................. 8 图 7:单晶拉制炉中的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 .............................................................................. 9 图 8: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中的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 ................................................................ 9 图 9:2011-2025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GW) ........................................................................ 9 图 10:毫米波感知与综合防撞系统 ............................................................................................ 10 图 11:直升机毫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 ......................................................................................... 10 图 12:元宇宙与当前技术 .......................................................................................................... 14 图 13:元宇宙概念发展历程 ....................................................................................................... 14 图 14:美国空军 2030 年训练架次需求 ...................................................................................... 15 图 15:军事仿真的分层 .............................................................................................................. 15 图 16:元宇宙战争示意图 .......................................................................................................... 16 图 17:基于元宇宙的军事训练系统 DEIMOS ............................................................................. 16 图 18:数字孪生与元宇宙的关系 ................................................................................................ 17 图 19: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概念 ................................................................................................ 17 图 20: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体应用框架 ..................................................................................... 18 图 21:阿波罗项目中数字孪生技术 ............................................................................................ 19 图 22:数字孪生在 F-35 的应用 ................................................................................................. 20 图 23:GE 数字孪生体概念图 .................................................................................................... 20 图 24:卫星互联网一般组成 ....................................................................................................... 21 图 25:新一代军机普遍采用 3D 打印技术 .................................................................................. 27 图 26:翼龙 11 的 3D 打印零件 .................................................................................................. 27 图 27:电磁弹射系统组成 .......................................................................................................... 30 图 28:电磁轨道炮组成示意图 ................................................................................................... 31 图 29:马伟明团队电磁发射系统 ................................................................................................ 31 图 30:中国新型核潜艇采用了无轴泵推系统 .............................................................................. 31

表 1:波音、洛马与空客风险投资概况 ....................................................................................... 11 表 2:波音 HorizonX 公司的主要投资(截至 2020 年 3 月) ...................................................... 12 表 3:洛马及空客风险基金的主要投资(截至 2020 年 3 月) .................................................... 13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表 4:能科科技数字孪生业务 ..................................................................................................... 18 表 5:能科科技数字孪生业务应用方向 ....................................................................................... 19 表 6:波音商业航天投资典型案例 .............................................................................................. 22 表 7:我国卫星星座计划 ............................................................................................................ 23 表 8:航空巨头无人机领域投资典型案例 ................................................................................... 24 表 9:我国军用无人机升级迭代速度快 ....................................................................................... 24 表 10:电动垂直起降(eVTOL)受到资本市场青睐 ................................................................... 25 表 11:3D 打印海外投资典型案例 .............................................................................................. 26 表 12:陶瓷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 27 表 13: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六大优势 ......................................................................................... 29 表 14:电磁发射技术分类 .......................................................................................................... 31

表 15:建议关注标的一览表(已发布首次覆盖标的,采用东方证券预测数据,其余数据采用 wind 一致预期) ......................................................................................................................... 33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4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一、国防需求催动高新技术实装,是产业化的基石

国防需求长期以来是牵引重要前沿技术落地的主要推动力量。美国在其现行的《国防战略》中提 到,要在大国竞争的军事对抗中取得绝对优势,其追求的是:以高新技术应用实现军队建设质变,从而取得与对手之间的代际优势。凭借先进技术获取军事优势并形成战略威慑,是美国在大国博 弈中主要的军事手段。通过先进技术应用带来的代际优势和生产效率,我们认为是军备竞赛中的 上策。

没有国防需求催动的高新技术实装,就没有后续更为广阔的产业化空间。无论是民航产业、5G 通讯、风电光伏、还是毫米波雷达、红外技术,其发展的渊源或者是所需要的部分核心技术最初 都具有国防军事化的属性。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下降,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军用技术 及产品更多地向民用领域拓展,形成广阔的产业化空间。

1.1 民用航空产业,诞生于二战遗产
民用航空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具有高资本投入、高风险回报、高技术密集、高安全性等特点,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度融合。

民用航空的发展受益于战后相关产能的剩余。飞机自诞生以来,便一直被应用于军事领域,鲜少 民用。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倾全力将飞机力量展现在军事活动中。战后,随着军 事需要的大幅减少,大量剩余飞机被欧美各国政府以低价抛售求现,数以千计的飞行或技术人员 急需谋求军事以外的出路,飞机才开始被应用于民间的邮政及交通运输,造就了第一次“军转民”的浪潮。同样的情况再度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刺激了航空产业的发展。二战中,美国工业界爆发出巨大生产力,为反法 西斯盟国的军队提供了巨量装备,成为抗击法西斯的世界“兵工厂”。从 1940 年 7 月到 1945 年 8 月累计生产了 262524 架各式飞机,平均每年 52505 架。其中,1944 年为最高年份,当年 产量达 96300 架,创历史之最。另一超级大国苏联的航空产业也在二战期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苏联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边东撤、边恢复、边生产,维持了巨大而顽强的产业能力。战争期间,除了从美国得到的 14000 架飞机外,其他航空装备均由本国生产;1941-1945 年间,共生产 142775 架飞机。后三年年均超过 40000 架。1945 年当年年产 49000 台发动机。当时极受欢 迎、被称为“像空气和面包一样重要”的伊尔-2 强击机的日产量达 40 架。

二战后强大的军用航空产能促使民航大发展。二战后,强大的军用航空工业产能与大量军事飞行 人员,直接促成了世界民机研制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民用航空运输业的成长,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 引擎,成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远程客货运输工具。喷气技术的诞生带来了民用航空的新 时代,经济、安全、舒适的喷气式客机成为民用运输的主力,改变了现代交通运输的结构。1945 年到 1950 年,美国国内航空公司的客运量从 600 万增加到 1700 万,短短 5 年增长了 183%。1945 年,美国民用航空局废除了泛美航空对国际航线长达 20 年的垄断经营权,多家航空公司开 始提供国际航空服务。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5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1:美国国内航空公司客运量(万)

1800 17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600

400
200

01945年1950年

数据来源:《极简航空产业史》,东方证券研究所
1944 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在芝加哥成立。国际民航组织(ICAO)是协调各国有关民航经济和 法律义务,并制定各种民航技术标准和航行规则的国际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解决战后民 用航空发展中的国际性问题,1944 年 11 月 1 日至 12 月 7 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有 52 个国家参 加的国际民航会议,签订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简称《芝加哥公约》),并按国际民用航空 临时协定设立了“临时国际民航组织”。1947 年 4 月 4 日公约生效,“国际民航组织”正式成 立。同年 5 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1990 年,已有 161 个缔约国。1944 年 12 月 9 日,当时的中国政府在《芝加哥公约》上签字,并于 1946 年 2 月 20 日批准该公约。1971 年 11 月 19 日国际民航组织第 74 届理事会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中国从 1974 年起连续当选为理事国。1974 年 2 月我国承认《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1949 年 11 月 2 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1951 年 4 月 17 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就此新中国航空 工业开始建设和发展,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1.2 5G 多项核心技术起源于军用雷达和通信应用
5G 技术早期主要应用于军用通信。在以计算机化和网络集中为核心的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技 术高效、稳定、可靠地分配、共享和指挥信息,同时,把战场的不同平台连接到一个战网系统中,进而保证其正常运行。军事通信作为一种融合技术,是当前 5G 通信中多项核心技术的早期应用 起源,比如相控阵技术、大规模 MIMO 天线阵列,超高密度网络,高频带通信和非正交多址 (NOMA)技术,来为战场士兵通信和人机交流提供技术支持。

2:大规模 MIMO 天线阵列

数据来源:中兴文档,东方证券研究所

相控阵技术最早被应用于军用雷达领域。二十一世纪初,我国雷达行业主要以机械雷达为主,机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6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械雷达集中一个位置发射信号波,通过机械转台旋转,让信号波发射到不同的方向,探测不同目 标,但其机械转动效率低,探测区域和探测目标有限,不再适应日趋复杂的电磁场发展方向。而 相控阵雷达通过馈电控制电磁波束电子扫描,实现多波束快速扫描探测,还可以根据实际环境灵 活的控制波束形状,在反应速度、目标更新速率、多目标追踪能力、电子对抗能力等方面都远优 于机械雷达,因此目前高性能军用雷达已全面使用相控阵技术。

3:机械雷达 4:相控阵雷达

数据来源:霍莱沃招股书,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霍莱沃招股书,东方证券研究所

相控阵技术已开始逐步应用于民用 5G 通信。随着相控阵雷达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 应用成熟,相控阵技术已在 5G、低轨卫星、智能驾驶等众多领域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5G 基站、低轨卫星和汽车毫米波雷达均通过采用相控阵天线体制提升其性能。相控阵天线是由许多阵列单 元通过一定的排列规律所形成的一种特有阵列天线,通过每个阵列单元背后的馈源设备提供特定 的电流幅度和相位。其有如下特点:
实现波束快速空间扫描。传统阵列天线无法对波束指向进行快速控制,要实现波束的转 变需要用过机械旋转来实现。相控阵天线的波束转变是通过电流中的相位差控制,只需 几微秒时间即可实现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

提高天线增益。单个天线的增益是有限的,单个标准对称偶极子天线的增益为 2.15dBi 左右,通过多个阵列天线单元按规律组合,可以实现更高的增益。

精确定向和良好的抗干扰特性。5G 天线采用相控阵的设计思路,为满足大信道容量,信号的频率会比 4G 网络更高,相比于一般的阵列天线,相控阵天线的波束特性是由计 算机控制,能够精确定向,这使得天线具有良好的功耗。通过能量的集中释放,让天线 形成的波束能够辐射更远距离。通过特定的加权方法,让波束形状得到快速反应,让相 控阵天线波束具有捷变能力,使得相控阵天线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达到自适应。如 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下,快速改变其工作状态,提高抗干扰能力。

共形特性。今后的通信基站设计会越来越考虑到美观的需求,并且某些基站的设计也会 要求具有隐蔽性,伪装能力等一些特殊需求。相控阵天线具有共形特性,可以将整个天 线阵放置在曲面的条件下设置,与基站整体的外表相吻合,以形成共形阵列天线。

多波束形成能力。5G 通信的天线设计中往往需要 5G 天线具有空分复用,增大通信容 量,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多个不同指向的波束,可在一定范围内划分不同区域。而相 控阵天线通过转换波控信号,可以实现这一需求。

5G 基站天线采用相控阵体制,利用相控阵天线的波束赋形、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等技术,从而
显著提升频谱效率、系统容量、覆盖效果和抗干扰能力,以满足万物互联的巨量用户需求,从而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7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实现高速率、大容量等特性。

1.3 风机碳梁及光伏热场材料,是碳纤维的低成本化应用 军事及航空应用使碳纤维真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PAN)(或沥青、粘 胶)等有机母体纤维采用高温分解法在 1,000 摄氏度以上高温的惰性气体下碳化(其结果是去除 除碳以外绝大多数元素)制成的,是一种含碳量在 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碳纤维具有出 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密度比铝低,强度比钢高,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具有 最高的比强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纤维。碳纤维虽然纸面数据亮眼,但由于其高昂的生产成本,在 诞生之初仅仅停留于实验室及少量奢侈品和竞技体育领域,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洛马和波音将 其应用于航空装备领域才真正带来了其规模化的生产。根据《2020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 告》,航空航天依然是全球碳纤维应用价值量占比(37.7%)最高的领域。

随着低成本生产技术的打通,碳纤维开始被应用于风电叶片。风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先于光伏 发电受到全球各国的青睐,近十几年以来经历了全球化的高速增长。当前,随着风力发电机率增 大,特别是在海上风机的需求刺激下,全球风机大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当风机变大后,全玻璃 钢叶片已无法满足叶片大型化、轻量化的要求,而密度、刚性方面更出色的碳纤维材料则成为了 更理想的选择。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碳纤维比玻璃钢叶片质量轻 30%以上。当前风轮直 径已突破 120m,叶片重量达 18 吨。采用碳纤维的 120m 风轮叶片可以有效减少总体自重达 38%,成本下降 14%。2015 年 Vestas 首次将碳纤维应用于整条风电梁,并取得了极为优秀的 商业回报,此后仅仅 3 年,风电领域的碳纤维用量一举超过航空航天,成为全球碳纤维消耗量最 大的单一领域。

52022 Vestas 的碳梁专利保护将到期 6:碳梁叶片

数据来源:百度学术,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Multibriefs,东方证券研究所

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碳纤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根据 2021 年 3 月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全球风能报告 2021》,2020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 93GW,较 2019 年增长了 53%,中 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 52GW,占同期全球新增装机容量超一半的比例,是全球风电增长引擎。在 风机大型化以及碳纤维成本的降低和叶片复合材料工业创新的刺激下,2020 年风电叶片碳纤维 需求量激增,2019 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为 2.55 万吨,2020 年需求量达到 3.06 万吨,同比增长 20.00%;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占全球需求总量的比例由 2019 年的 24.59%增长至 2020 年的 28.64%。

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开始广泛应用于单晶拉制炉、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光伏
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产业链上游主要
由光伏电池相关原材料组成,由硅料经单晶拉制炉、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处理形成硅棒和硅锭进
而形成硅片。在这个过程中,单晶拉制炉、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是非常关键的设备。先进碳基复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8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合材料是指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以碳或碳化硅等为基体、以化学气相沉积或浸渍等工艺形成的复 合材料,其较传统石墨材料相比性价比更高、安全性更高、可设计性更强,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光 伏、半导体等领域,在光伏领域其主要应用场景为晶硅制造热场系统,主要包括单晶拉制炉、多 晶铸锭炉热场系统及部件。

7:单晶拉制炉中的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

数据来源:金博股份招股书、东方证券研究所

8: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中的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

数据来源:新浪军事,东方证券研究所

202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 127GW,创历史新高。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新兴市 场拉动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 1,721GW,到 2050 年将进一步增加至 4,670GW,发展 潜力巨大。在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推动下,预计热场用碳纤维的需求前景可观。

92011-2025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GW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乐观情况 保守情况
20112013201520172019202120232025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东方证券研究所
碳纤维被应用于压力容器。目前压力容器主要用于天然气和氢气储罐、高压储气罐、压缩天然气 燃料罐、火箭发动机等领域。与传统容器用钢等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及模量、高 疲劳强度、高刚度、高压承受能力、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耐腐蚀性和其他优异特性,在压力容器 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20 年全球需求量为 8,800 吨,国内需求量为 2,000 吨,市场整体 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压力容器领域用碳纤维最具发展前景的方向为储氢气瓶领域的使用。

氢能应用的储运环节可能成为后续碳纤维气瓶大规模应用的方向之一。氢能储运要求安全高效,特别是在各类交通工具上的应用。我国目前储存氢能主要采用高压气态储运氢技术,其特点在于 利用气瓶作为储存容器,通过高压压缩方式储存气态氢。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储氢气瓶已经由最 初的钢瓶发展到目前的复合材料气瓶。复合材料纤维缠绕成型的储氢气瓶不仅结构合理、重量轻,而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和可设计性,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具有安全可靠和储存效率高等 优点,被视为氢能储运的重要技术。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9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1.4 智能驾驶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
毫米波雷达,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探测的雷达。毫米波是介于微波与光波之间的电磁波,其频段 为 30~300GHz,波长为 1~10mm。与微波相比,毫米波受恶劣气候条件影响大,但分辨力高,结构轻小;与红外和可见光比,毫米波系统虽没有那样高的分辨力,但通过烟雾灰尘的传输特性 好。

毫米波雷达被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毫米波雷达的优点是角分辨率高、频带宽、多普勒频移大和 系统的体积小。缺点是作用距离受功率器件限制。目前大多数火控系统和地空导弹制导系统中的 跟踪雷达均已工作在毫米波频段。当需要大作用距离时所需的发射功率及天线增益都比微波系统 高。其典型的应用实例有:
(1)空间目标识别雷达:其特点是使用大型天线以得到成像所需的角分辨率和足够高的天线增 益,使用大功率发射机以保证作用距离。例如一部工作于 35GHz 的空间目标识别雷达其天线直 径达 36m。用行波管提供 10kW 的发射功率,可以拍摄远在 16000km 处的卫星的照片。一部 工作于 94GHz 的空间目标识别雷达的天线直径为 13.5m。使用行波管提供 20kW 的发射功率 时,可对 14400km 远处的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摄像。

(2)直升飞机防撞雷达:现代直升飞机的空难事故中,飞机与高压架空电缆相撞造成的事故占 了相当高的比率。因此直升飞机防撞雷达必须能发现线径较细的高压架空电缆,需要采用分辨率 较高的短波长雷达,实际多用 3mm 雷达。这种雷达技术还可用于车辆防障。

(3)精密跟踪雷达:实际的精密跟踪雷达多是双频系统,即一部雷达可同时工作于微波频段(作用距离远而跟踪精度较差)和毫米波频段(跟踪精度高而作用距离较短),两者互补取得较 好的效果。例如美国海军研制的双频精密跟踪雷达即有一部 9GHz、300kW 的发射机和一部 35GHz、13kW 的发射机及相应的接收系统,共用 2.4m 抛物面天线,已成功地跟踪了距水面 30m 高的目标,作用距离可达 27km。双频还带来了一个附加的好处:毫米波频率可作为隐蔽频 率使用,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4)其他军用雷达:炮位侦察雷达用于精确测定敌方炮弹的轨迹,从而推算出敌方炮兵阵地的 位置。由于雷达体积小(可人背、马驮)、角跟踪精度高,抗干扰和低截获,常采用 3mm 波段 的雷达,发射机平均输出功率在 20W 左右。为了有效跟踪掠海飞行的小型高速导弹(巡航导 弹),舰炮火控系统的跟踪雷达也有使用毫米波段的趋势,如:美国挑战者 SA-2 舰载火控跟踪 雷达采用 M(20~40GHz)波段,英国 30 型舰载火控跟踪雷达也使用了毫米波段。

10:毫米波感知与综合防撞系统

数据来源:航空工业雷达所、东方证券研究所

11:直升机毫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

数据来源:新浪军事,东方证券研究所

毫米波雷达是汽车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环境传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驾驶代表着现代 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而环境感知则是汽车智能驾驶的关键核心技术。毫米波雷达具有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0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波长短、频段宽、波束窄,抗天气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实现对被测目标的检测以及距离、速度 和方位角等的高精度测量,具有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本低廉等优势因此,毫米波雷达已经成 为汽车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环境传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科技是军工的第一属性,军工投资应着眼当下,更应放眼未来。本轮国防建设的大浪潮下,让许 多优质的国防配套企业脱颖而出,但我们认为在关注财务数据、跟踪订单产能的同时,也应适当 跳出景气度投资的框架,寻找一些在核心技术上有雄厚底蕴,致力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 应用推广,有望从供给端推动迭代,在未来整个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某一领域成为中流砥柱的优质 企业。

二、海外宇航巨头积极投资前沿技术领域强化产业链

宇航产业天然具有与新技术、新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宇航产业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需要集先进科技之大成;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强,需要集先进工业之大成;投资规模大、回 报周期长、投资风险高,需要聚集各类可以利用的优质资源。近年来,通过股权投资或兼并重组 方式取得更加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宇航产业的一股重要潮流。一方面,大型宇航集团 通过兼并收购补全产业链短板,扩大业务范围,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以形成协同效应并提升产业 链话语权;另一方面,这些宇航巨头也积极关注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与合作,推动高科技产品在 航空制造业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或研发新产品,从而确保技术领先地位避免被颠覆的 可能。

空客、波音、洛马、赛峰等宇航制造巨头近年来明确加大了股权投资的力度。波音、空客、洛马 等国际宇航巨头在 2015 年后密集开展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探索,力图打造发展新动力,以继续 保持其在世界航空技术和航空产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1:波音、洛马与空客风险投资概况

项目 波音公司 空客公司 洛马公司
风投主体 HorizonX 风险投资 空客风投基金 洛马风投基金
成立时间 2017 年 4 月 2015 年 5 月 2007 年
组织形式 风投部门、波音决策 空客成立的基金公司 管理的基金,基金公 司拥有运营自主权 基金
资金规模 未知 1.5 亿美元 2 亿美元
资金来源 自有 自有。GP 是空客的独 资公司,空客集团是 唯一的 LP 自有
投资期限 无期限 10 年 滚动投资(投资收益 继续用于投资)
投资方向 业务紧密关联的关键领域与新的市场上开发颠覆性前沿技术的外部公司
投资风格 不以财务收益为主要目标,围绕产业布局投资,注重新技术的获取
在 2000 万美元以下,主要投资与种子期与 A 轮 每年只投资 4 家,预 计后续会增加 6〜8 家
/年
业绩情况 投资 30 余家企业 投资 39 家企业 投资 33 家、退出 10 家,获得 8 千万美元 回报
跟投情况 94 家机构跟投 15 家机构跟投 69 家机构跟投

数据来源:《波音、洛马与空客风险投资机构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探索》,东方证券研究所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1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波音于 2017 年 4 月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 HorizonX,负责波音公司对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探索。HorizonX 有三个部门:风险投资部门、市场开发部门和技术培育部门,分别负责寻找初创企业 并提供资金、向现有市场引入新的能力和向新市场引入现有能力、寻找传统商业之外的机遇。HorizonX 成立三年内共向 30 余家公司投资了近 10 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高超声速、先进 材料、增材制造、智能制造、增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自主系统、空间技术、新能源、货运无 人机等。以 HorizonX 在 3D 打印领域投资的 Digital Alloys 公司为例,其在获得 HorizonX 等 机构 1290 万美元投资后的一年时间内,将金属 3D 打印技术的速度提高了 4 倍,达到每小时 5〜10kg,同时还保证了该速度下的能耗小于 1kW • h/kg。该项投资以实际应用为牵引,针对 3D 打印在批产中效率低和成本高的弊端,进行优化改进,有效推动了航空制造中 3D 打印应用渗透 率的提升。

2:波音 HorizonX 公司的主要投资(截至 2020 3 月)

投资时间被投公司名称公司主营业务投资额/万美元
2020.02 Accion Systems 卫星推进系统 1100
2020.02 Immfly 机上连接系统 -
2019.10 Virgin Galactic 商业航天器开发 2000
2019.10 Spark Cognition 人工智能 10000
2019.09 Electric Power
Systems
电池储能 -
2019.06 Robotic Skies 空间技术 -
2019.01 Isotropic Systems
Limited
下一代集成卫星终端解决方案 1400
2018.09 BridgeSat 航空航天光通信 1000
2018.09 Digital Alloys, Inc. 多金属增材制造系统,3D 打印 -
2018.06 Matter net 无人机交付物流平台 -
- Kitty hawk 无人机软件系统
- Agylstor 航空航天计算存储一体化系统 -
2019.08 Morf3D 航空航天钛铝 3D 打印 -
2018.04 Reaction Engines 超声速发动机 -
2018.03 Fortem Technologies 无人机小型探测及避障雷达系统 -
- Myriota 纳米卫星通信 -
- Cuberg 高密度的锂电池 -
2017.11 Gamma Alloys 航空航天金属基复合材料 -
2017.10 Near Earth Autonomy 自主飞行技术 -
- C360 Technologies 视频和增强/虚拟现实 -
2017.06 Spark Cognition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
2017.04 Upskill VR/AR 技术辅助制造 -
2017.04 Zunum Aero 电动轻型飞机 -

数据来源:《波音、洛马与空客风险投资机构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探索》,东方证券研究所

洛马公司早在 2007 年就设立了风险投资基金,2018 年 6 月受美国政府减税政策的利好影响,洛马公司将风投基金规模由 1 亿美元增至 2 亿美元。2016 年至今,洛马风险投资基金已经向 8 家公司投资 4000 万美元。与 HorizonX 类似,洛马风险投资基金主要投资在与公司业务紧密关 联的关键领域与新市场上,主要包括自主系统与机器人、数据分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空间 技术、下一代电子技术、先进通信与传感器、先进材料与制造、海底技术、能源与电力系统等。

空客集团于 2015 年 5 月成立了空客风投 Airbus Ventures,初始投资规模为 1.5 亿美元。空客 风投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于“颠覆性创新”的技术,但从实践案例来看,空客风投专注于投资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2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那些决定或影响航空航天发展方向的核心技术以及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城 市空中交通及自动飞行器、智能制造、物联网、量子计算、网络安全、新能源与推进技术、外层 空间技术等。

3:洛马及空客风险基金的主要投资(截至 2020 3 月)

公司 投资时间 被投资公司名称 公司主营业务
洛马风险
投资基金
2019.07.23 ABL Space Systems 火箭运载
2019.07.17 DUST Identity 安全识别
2019.07.01 3D Glass Solutions 玻璃陶瓷射频设备的 3D 玻璃解决方 案
2019.06.14 Edge Case
Research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
2019.05.09 Mythic AI 芯片、人工智能
2017.09.15 Ocean Aero 水面和海底无人驾驶船
空客风险
投资基金
2018.10 Cognata 自动驾驶汽车仿真测试
2018.10 Team8 网络攻击检测技术
2018.08 Impossible
Aerospace
无人机飞机续航技术
2018.07 Trillium 车联网及安全技术
2018.06 Verity 互动式无人机和相关系统
2018.04 QC Ware 量子计算机用企业软件
2018.01 AEye 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感知系统
2017.02 Airmap 无人机空域管理平台
2017.09 Infostellar 卫星共享平台
2017.02 LeoLabs 近地轨道中的漂浮物和碎片研究
2016.07 Local Motor 3D 打印汽车,无人驾驶

数据来源:《波音、洛马与空客风险投资机构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探索》,东方证券研究所

我国宇航制造技术较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应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争取在 未来的航空产业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以 C919 为例, 其核心部件供应商大部分为欧美外企,国内系统提供商大部分集中于生产附加值较低的部件,尤其是发动机完全依赖进口。过去国内尚 可通过投资或收购海外核心供应商来追赶技术差距,但近年来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 利亚和俄罗斯纷纷出台各种外资投资监管法规,加强对高端制造技术的封锁,通过并购国外航空 产业链核心企业获取尖端技术越来越困难,培育增强我国自身航空产业链势在必行。从逆向仿制 到独立研发,从追赶缩短代差到未来争取领先,我国航空产业正面临角色定位的转变。因此必须 认清航空工业与新技术、新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重视 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探索,加强对新技术的识别、获取和转化,寻求技术或商业模式的颠衔性创新 机会。唯有如此,才能抢占发展先机,在未来的航空产业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值得重点关注的前沿领域

前沿技术产业化带来的高性能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乃至颠覆性的创新,是未来大国博弈的制高点,应重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优质标的的投资。前沿技术的产品化、客户推广和规模化难度较成熟业 务明显更大,研究难度和投资风险也更大,但相应的战略价值和投资回报也会更大,具备这一特 征的产业或公司依然是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研究洼地。下述几个领域是目前国内外高度聚焦且持 续投入的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3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3.1 数字孪生及军工元宇宙

3.1.1 元宇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

各维度的科技进步是元宇宙进入现实的内生动力。元宇宙的一般定义是,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 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未来互联网,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 3D 虚拟空 间。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来,以线上购物、网络游戏为主要表征的实体世界数字化和虚拟世界构 建两个维度不断迭代。元宇宙在虚拟世界构建更进一步,通过整合虚拟现实 VR/AR 技术以实现 虚拟与现实的链接,5G、物联网等实现信息快速交互,区块链实现流通货币去中心化,从而构建 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在元宇宙中,每个人都在虚拟世界中控制自己的虚拟分身娱乐、工作、社交,从而实现身份认同、货币交易,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12:元宇宙与当前技术

数据来源:《2020-2021 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东方证券研究所
新冠疫情加速元宇宙概念落地进程。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促使人们在有限的物理世界中寻 求精神需求的释放,线上办公、娱乐、购物快速普及,成为助推元宇宙加速落地的催化剂。2020 年游戏《堡垒之夜》为美国歌手 Travis 举办线上虚拟演唱会,吸引超过 1200 万玩家参与,创造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记录。2021 年 3 月 Roblox 游戏公司在纽交所上市,凭借其可供个 人开发者使用的游戏开发工具的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吸引 96 万开发者 赚取可与法币兑换的游戏代币 Robux,上市首日市值暴涨至 400 亿美元,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元宇宙”概念引爆互联网。2021 年 8 月字节跳动收购 VR 创业公司 Pico;10 月,Facebook 宣布更名 Meta,自此“元宇宙”一词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13:元宇宙概念发展历程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4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数据来源:新京报,东方证券研究所
仿真推演概念是军工元宇宙的理论基础。所谓军事模拟仿真,即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利用仿真手段 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做出决策,从而达到特定的研究目的,是计算机 技术、复杂系统理论和军事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美国很早就提出军事仿真理念并将其投入实践。1983 年美国构建 SIMNET 连接 260 余个基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仿真互联坦克和飞机模拟器,实现对场景、战场环境、作战条件的军事仿真,从而达到推演、训练、评估目的。1997 年美国 国防部将“建模与仿真”列为有助于提升军事能力的四大支柱(战备、现代化、部队结构、持续 能力)的重要技术,1996-2001 年间共计投入 5.4 亿美元。2021 年 12 月 14 日,北京电子工 程总体研究所发布“虚拟孪生-元宇宙协同建模仿真方法研究”的军工需求公告,要求各单位针 对元宇宙、虚拟孪生等新型虚拟环境交互理念对作战训练带来的新理念新启示开展支撑虚拟孪生 复杂性、动态性的元宇宙体系描述方法、物理引擎等技术研究,采购阶段为预研。自此,军工与 元宇宙相结合,国内各企业开始积极布局元宇宙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14:美国空军 2030 年训练架次需求

数据来源:《美军“实况-虚拟-构造”仿真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东方证券研究所
仿真技术应用于军事系统,主要有武器平台仿真、作战指挥仿真、战略决策仿真。武器平台仿真 是指对单件武器装备平台或多件武器装备构成的武器系统仿真,主要目的在于对新武器系统研究 设计、武器系统性能评估以及对新武器的人员训练;第二层次是作战指挥仿真,利用计算机模拟 战场环境,用于对作战指挥员进行指挥训练、对作战方案进行评估等;第三层战略决策仿真是指 建立虚拟国家安全环境,对战略层次决策进行研究评估、预测、模拟,着重于决策过程和行为结 果的仿真。据统计,通过仿真技术可缩短导弹武器研制周期 20%-40%、减少鱼雷试航次数 50%-80%、缩短舰船作战系统联调时间 40%-60%。

15:军事仿真的分层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5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数据来源:《军事仿真:概念、现状与发展》,东方证券研究所
军工元宇宙严格保密、仿真计算、实时交互,将显著提升各类军事活动综合效益。通过元宇宙,1)教育:集中院校军事教育,更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2)训练:满足大规模作战背景下的实战 化训练,帮助积累模拟作战经验;3)研究:基于新兴装备、战术推演平台,协调各地专家资源、借力虚拟 AI 扮演作战力量、集中利用算力,从而完善推演过程;4)试验:提供等效仿真实战场 景,有效测算装备参数变化,助力新型武器装备设计。2019 年,韩国 OPTIMUS 公司研发基于 元宇宙的军事训练系统 DEIMOS 为专业军事训练创造各种环境,包括精确射击训练、战术行为 训练和观察训练,已经应用于韩国武装部队训练中。

16:元宇宙战争示意图

数据来源:解放军报,东方证券研究所

17:基于元宇宙的军事训练系统 DEIMOS

数据来源:Businesswire东方证券研究所

军工元宇宙以因果即现为最终目标。元宇宙本质上是通过将物理世界映射到数字化平行空间,是 一种对虚拟技术的应用。通过云仿真平台实现承载海量实体实时参与的仿真环境,同时记录过去 军事模拟行动轨迹作为数字资产保留,是其重要应用。更进一步,在平行空间中“模拟”物理世 界运行状态,极端算力支持下甚至可以超前得到物理空间运行结果,是军事元宇宙的理想状态。

3.1.2 数字孪生及其军事应用

数字孪生以数字化方式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世界的信息互通和高度融合,实时、准确地促进物理 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交互。2003 年密歇根大学 Michael Grieves 教授提出数字孪生概念,即一个或 一组特定装置的数字复制品能够抽象表达真实装置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真实条件或模拟条件下的 测试。2011 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 AFRL 将这一概念引入飞机机体结构寿命预测;2012 年 NASA 提出数字孪生是利用模型、数据采集器、运作过程等,融合多学科和多维度的仿真过程,是对实 体对象的实时仿真,镜像地体现仿真对象的全生命周期状态,这一概念被广泛接受。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6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数字孪生为元宇宙实现提供现实支持,是元宇宙的第一阶段。根据清华大学《2020-2021 年元宇 宙发展研究报告》,元宇宙构建的三个阶段是数字孪生、虚拟原生、虚实融生,最终实现现实与 虚拟世界的密切融合、互动、交织。数字孪生作为元宇宙的第一阶段,以现实空间为模型,通过 传感器等外部感知元件,在将物理对象映射到元宇宙的同时分析其数字孪生体的行为并将其反映 在现实世界中,形成现实与虚拟的实时交互,为元宇宙准确模拟物理空间并进行预测提供必要的 技术和理论支撑。

18:数字孪生与元宇宙的关系

数据来源:数字孪生体实验室,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字孪生助力航发。航空发动机作为在高温、高压、高转速、交变负荷等极端条件下重复使用的 热力机械,研发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等因素限制其进一步发展。通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在 真实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测量状态参数、性能变化、功能实现、结构强度等,在虚拟空 间建立模型模拟发动机在现实环境中的功能、性能和演变趋势,提前验证性能、参数等对产品的 影响,最优化运行方案并使得成功可能性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保证虚实之间高度一致性,从而 指导航空发动机的进一步研发。

19: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概念

数据来源:《数字孪生助力航空发动机跨越式发展》,东方证券研究所
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已在美俄发动机研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018 年,罗罗公司将发动机实体工作 时的场景映射到数字孪生体,改进和调整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实现发动机高效维护;通过为每个 发动机的叶片创建数字孪生体,于 2019年成功测试“超扇”发动机设计方案。俄罗斯航空发动机 行业也将数字孪生技术看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预计在 2024 年完成数字孪生技术引入工作。2019 年年底,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完成涡桨发动机第一阶段数字孪生技术开发项目,预计可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7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使该型发动机质量减轻 50%;同时,联合发动机公司(UEC)下属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在进行发 动机台架试验时建立数字孪生体,可实时了解发动机工作过程,有效查找和排除台架试验阶段发 现的问题。

20: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体应用框架

数据来源:《基于数字孪生的航空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管理》,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字孪生助力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能科科技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发布并投入使用。2019 年,能科 科技发布公告称将其募集资金用于“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平台”项目,投资额 1.79 亿元,于 2021 年 7 月进入使用状态并达到预计效益。公司本身具有较强的制造企业数字化 能力,其为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建设的数字化柔性生产线设备利用率提升 11%,生产成本降低 12.8%,生产及后勤人员减少 70%。2021 年,公司陆续发布数字孪生方案在船舶海工、航空航天、兵器军工等方面的应用概述,可降低设计失误风险、提升装配可生产性、缩短研制周期。

4:能科科技数字孪生业务

业务主要承载形态服务概述示例
数字孪生产线建设与 服务定制化产品、柔性制造、数字 孪生产线基于制造装配工艺,结合自动化和智能化 的实践,对生产线进行三维设计、现实仿 真验证与系统建设数字孪生数字化产线
数字孪生测试台建设 与服务虚拟测试与物理测试系统、数 字孪生测试台基于半物理仿真、传动与测试等技术能 力,为客户提供试验台及配套的软件控制 系统数字孪生测试台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方证券研究所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8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5:能科科技数字孪生业务应用方向

领域应用优势示例
航空航天建立与真实车间 1:1 的虚拟车间模型,通过生 产制造执行系统于仿真数据接口对在线数据读 取,在虚拟车间验证优化后,将最终结果回传 至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接口并应用于实际生产设计早期发现问题,缩短 研制周期,降低成本
船舶海工建立与船舶海工类实体在外表、内容和性质相 同的虚拟产品用于指导产品制造、性能分析。降低设计失误风险,提高 装配可生产性,通过模拟 生产降低成本
兵器军工建立兵器军工装备的数字化虚拟,从而提高制 造企业产品研发、制造生产效率提高制造企业产品研发、制造的生产效率-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元宇宙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军事战场。2019 年 10 月,美国海军信息战系统司令部为“林肯”号航母构建首个名为“数字林肯”的孪生体,提升装备可靠性、降低作战风险。现代战场是海陆 空天、信息、网络、心理七位一体联合作战,数字特征设计和特征数据及时获取困难较大,数字 孪生技术难以完全覆盖。元宇宙基于更全面的信息交互技术,有望构建平行作战空间、囊括战争 要素,利用雷达、卫星、无人机、电磁侦察等各类传感器形成智能化战场情报收集和自动研判体 系,实时掌握战前和交战过程中敌我情况及战场环境变化,实现对多种作战方案的智能化推演和 评估,支撑未来虚实一体的平行战争。

3.1.3 海外进展
美国航空国防领域最早应用数字孪生技术。NASA 早在阿波罗项目中就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 空间飞行器完全镜像空间飞行器孪生体,通过对地面孪生体的仿真实验预测正在执行任务的空间 飞行器行为和状态。2010 年 NASA 发布的“建模、仿真、信息技术和过程”路线图中明确数字孪 生发展愿景;到 2013年,美国空军发布《全球地平线》顶层科技规划文件,其中将数字孪生技术 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

21:阿波罗项目中数字孪生技术

数据来源:西门子官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9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2014 年起美国军工巨头开始推进相应技术研发,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通用电气、普惠等公司 开展一系列应用研究项目。美国空军与波音合作构建 F-15C 机体数字孪生体,综合利用计算机材 料学和多尺度仿真模型,实现材料微结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组件寿命预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 F-35 研制过程中,构建了进气道数字孪生体,支持劣品处理决策,使 F-35 进气道加工缺陷的决 策时间缩短了 33%,获得 2016 年度美国国防制造技术奖。空壳集团构建装备配线数字孪生体,优化 A350XWB 飞机装配流程,提高运行效率,提升 F-35 的生产速度,预计将每架 22 个月的生 产周期缩短至 17 个月。达索航空公司将基于数字孪生理念建立的 3DExperience 平台应用于“阵 风”系列战斗机和“隼”系列公务机的设计和改进,降低浪费 25%,首次质量改进提升 15%以上。

22:数字孪生在 F-35 的应用

数据来源:SME 官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GE 公司持续推进“工业数字化”战略转型。2012 年,GE 正式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次年 成功开发软件平台“Predix”,起初作为 GE 飞机引擎配套软件服务,后被定义为在工业应用中 基于云的操作系统,逐渐覆盖 GE 旗下各大业务板块。2015 年 GE 成立“GE Digital”并宣布将 Predix 全面对外开放。2018 年发布《GE 的长期数字化计划》,重申 GE 将继续数字工业化转型

之路,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GE 航空公司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发动机开发领域。2015 年,GE 基于数字孪生体,实现对发 动机的实时监控、及时检查和预测性维修;此外,建立波音 777 飞机 GE90 发动机叶片数字孪生

体,通过汇总设计、制造、运行各阶段积累的数据及发动机实体在各阶段的情况,实现对发动机 运行过程进行精准监测、故障诊断、性能预测和控制优化。公司拥有 120 万个数字孪生体、超 330 种数字孪生“蓝图”,包括喷气式发动机、近海石油钻机、发电设备、压缩机等,为日常运 营和成本维护节省了 15 亿美元。

23GE 数字孪生体概念图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0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数据来源:GE 官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围绕军工元宇宙、虚拟孪生,目前部分国内企业可提供软硬件、设备、系统支持,并围绕相关项 目开展研发、验证和实装工作。硬件方面,泰豪科技和川大智胜中标军方 VR/AR 项目、运达科技 和航天发展可提供模拟训练设备、海兰信可架构海底数据中心;软件方面,华力创通具有仿真解 决方案、观想科技可提供装备信息化、能科科技助力数字孪生建设等。当前元宇宙概念火热背景 下,一些公司相关研发开展领先、已经有成熟技术、相关产品投入使用,更加具有长期配置价值,有望在军工元宇宙、企业数字化转型下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3.2 商业航天
商业卫星产业是商业航天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卫星互联网前景广阔。商业航天领域是军工技术 外溢的典型案例,是航天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突破口,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可分运载火箭、人 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五大方向,其中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产业尚处于 萌芽阶段,整体规模较小,因此人造卫星以及与卫星发射相关的商业运载火箭产业构成了目前太 空经济的主体。根据 Statista 预测,全球航天经济规模到 2030 年将达到 6000 亿美元,基于卫星 互联网的卫星宽带市场将增至 460 亿美元,2020-2030 年之间增长 5 倍,衍生应用市场将增至 990 亿美元、2020-2030 年增长约 100 倍,为全球商业航天及应用服务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卫星互联网是地面通信手段的重要补充,能够有效实现全球的覆盖及服务。

24:卫星互联网一般组成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1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数据来源:《卫星互联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东方证券研究所

卫星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际巨头竞相布局这一新赛道,太空圈地运动如火如荼。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政府、军方、企业纷纷提出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展计划,其中“星链”项目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星链是美国 SpaceX 公司计划推出的一项通过低地轨道卫星群,为全球 任何地方的住宅用户、商业用户、社会公共机构、政府以及专业用户提供类似光缆的宽带低时延 互联网接入及通信服务的项目。该项目计划在 2019~2024 年在太空搭建由约 1.2 万颗卫星组成 的“星链”网络,并于 2018 年 2 月 22 日发射首批测试卫星,在更长远的计划中,SpaceX 将 发射 4.2 万颗低轨卫星,这些卫星将在近地空间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截至 2021 年 11 月 13 日 首次部署第四个轨道层,“星链”卫星已累计发射 1844 颗,在轨 1719 颗,空间操作 1696 颗,正式运营 1454 颗。2021 年 8 月,据测试网站 Speedtest 的报告显示,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速 度已经达到宽带水平,在一些国家甚至还要快于固定宽带,SpaceX 公司 CEO 马斯克曾表示“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于 2021 年 10 月结束 Beta 测试,这也预示着星链 Starlink 的商业化运 营迈向关键的一步。

除此之外,“行业龙二”英国 OneWeb 在经历破产重组后发展步入正轨,目前已发射 322 颗在 轨卫星;2021 年 11 月 5 日,亚马逊向 FCC 提出申请,将 Kuiper 网络的卫星数量增加到 7774 颗,从而向 SpaceX 发起挑战;2021 年 11 月 3 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批准了 航空业巨头波音于 2017 年首次提出的发射和运营 147 颗卫星以提供高速宽带互联网接入的申请。

行业龙头关注商业卫星投资机会。波音为了保证其在现代太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在商 业卫星领域动作不断。先后对纳米卫星物联网公司 Myriota、卫星推进系统公司 Accion Systems、下一代集成卫星终端解决方案供应商 Isotropic Systems Ltd 和航空航天光通信公 司 BridgeSat 等进行投资。

6:波音商业航天投资典型案例

投资时间 被投公司名 称 被投公司主营业 务 投资额/ 万美元 投资
情况
投资过程
2020 年 5 月 Myriota 纳米卫星物联网 1930 B 轮 波音 HorizonX 参投,本轮融资预计用于在两年 的时间内将 Myriota 在轨道运营的卫星数从 4 台 扩大到 25 台
2018 年 3 月 1500 A 轮 波音 HorizonX 参投,注资计划将允许发射更多 卫星
2020 年 2 月 Accion
Systems
卫星推进系统 1100 B 轮 波音 Horizon X 参与投资,旨在使其能提高小卫 星电推力器产能
2018 年 10 月 300 B 轮 波音 HorizonX 领投,以帮助其加快研制供中低 轨道和深空使用的卫星推进系统,并计划借此发 展和强化微小卫星开发技术
2019 年 1 月 Isotropic Systems Ltd 下一代集成卫星 终端解决方案 1400 A 轮 波音 HorizonX 领投,融资以加快其卫星通信技 术的商业化推广
2018 年 9 月 BridgeSat 航空航天光通信 1000 B 轮 波音 HorizonX 领投,其主要目标是针对近地轨 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开发一个光学地面站和专有空 间终端网络,以改善卫星、其它航天器、无人机 和高空飞行器之间的高带宽安全数据传输

数据来源:《波音、洛马与空客风险投资机构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探索》,东方证券研究所

此前国内国有和民营的卫星星座计划整体呈现多点开花、分兵而战的格局。2018 年航天科技集
团宣布全球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鸿雁星座”计划,分三期建设共计 300 余颗卫星,目前仅于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2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2018 年底成功发射首颗“鸿雁星座”。民营低轨通信卫星初创公司银河航天规划组建的 “银河 Galaxy”低轨宽带卫星星座,由上千颗自主研发的 5G 卫星组成近地轨道组成网络星座,2020 年 1 月首发星成功发射。

7:我国卫星星座计划

投资时间 星座名称 建设单位 用途 卫星数量(颗)
国有 行云工程 航天科工 窄带互联网 80
虹云工程 航天科工 宽带互联网 156
鸿雁星座 航天科技 宽带互联网 324
天象星座 中电科 宽带互联网 60+60
民营 银河卫星星座 银河航天 宽带通信 约 1000
天启星座 国电高科 物联网 38
翔云星座 欧科微 物联网 28
九天 九天微星 宽带互联网 71
Laser Fleet 航星光网 激光通信 288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在制造业整合和成本控制方面,我国空天通信产业相比 Starlink 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对商 业航天以及小卫星组网等技术的探索相对较晚,因此在星间链路激光通信、星群通信协议、Ku/Ka 特别是 Q/V 波段(频谱资源和带宽更具前景)的射频器件、低成本相控阵天线、星载运 算芯片、5G 融合的空中接口传输技术、“大时延带宽积”条件下的端到端传输控制和拥塞管理、卫星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等软硬件技术方面,亟待提升和实践。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星网集团成立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领域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21 年 4 月 26 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承担统筹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等任务,经 营范围以卫星互联网为主,包括从论证到工程、运营,发射和测控,以及基础和增值电信业务。星网集团的成立解决了国内卫星星座群雄逐鹿的乱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开启我国卫星互联 网发展的新征程,以期满足我国构建全球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的重任,并走向国际舞台,满足未来 国际化通信需求重任。

3.3 无人机
无人机的应用逐步形成了军民两用格局,未来市场广阔投资热情高涨。无人机按照其应用领域的 不同可以分为军用无人机与民用无人机。早期,无人机行业的应用基本在军用领域,无人化、智 能化的未来战争趋势,无人机作为无人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广阔。同时,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成熟、电子与无线电控制技术的改进、多旋翼无人机结构的出现,无人机行 业快速发展,其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地理测绘、航拍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常态化,为无人机 行业发展提供了产业化基础和市场化活力。根据 Drone Industry Insights 预测,2025 年国际 市场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428 亿美元,2020 年到 202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4%。无 人机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行业的投资热情,根据 Drone Industry Insights 统计,2010-2020 年 10 年间,国际市场无人机投资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 51.80%,投资额也从 2010 年的 360 亿美元拔升到了 23390 亿美元,增幅超过了 60 倍。

美国在无人机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人机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1909 年世界上第一架无 人机在美国试飞,20 世纪末,许多国家研制出新时代的军用无人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军事战争 和军事调动的原始形式。目前,无人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是美国,目前,美军已经投入使 用的新型无人机多达 75 种,139 架。一是长航时的无人机,如“全球鹰”等。二是短、近程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3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人机,包括 RQ-7A“影子”和“影子”600、“指针”FQM-151A 无人侦察机、“龙眼”无 人侦察机等。三是微型无人机,主要包括“微星”无人机、“美钞”无人机等。四是无人作战飞 机,主要包括 MQ-1“捕食者”无人侦察/ 攻击机等。

近年来,航空巨头们积极布局无人机(及其相关技术)领域,力求在未来的产业新格局中占据发 展高地。

8:航空巨头无人机领域投资典型案例

投资时间 被投公司名 称 被投公司主营业 务 投资额/ 万美元 投资
情况
投资过程
2018 年11 月 AEye, Lnc 激光雷达公司 4000 B 轮 Airbus Ventures 均参投,帮助空客完善技术短 板,进军无人驾驶领域
2017 年 8 月 1600 A 轮
2018 年 9 月 Impossibl e
Aerospac e
商用无人机 940 第 一 轮 Airbus Ventures 参投,助力空客切入商用无人 机市场。
2018 年 6 月 Matter net 无人机快递 1600 A 轮 由波音 HorizonX 领投,以帮助其扩展业务规 模,同时使波音在下一代交通处理方案方面处于 领导位置
2018 年 6 月 Verity 互动式无人机 1800 A 轮 Airbus Ventures 参投,以帮助其扩张现场演出 业务。
2018 年 3 月 Fortem
Technolo gies
无人机的小型探 测及避障雷达系 统 1500 A 轮 波音 HorizonX 参投,加码自主飞行技术
2017 年 2 月 AirMap 无人机空域管理 平台 2600 B 轮 Airbus Ventures 参投,帮助其加速空域管理平 台的全球推广

数据来源:《波音、洛马与空客风险投资机构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探索》,东方证券研究所

中国无人机技术深厚,军用无人机备受国际市场青睐,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我国 无人机发展起步于军用无人机,研发无人机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产业链完整,关键部件已基本 实现国产化,包括基体材料(碳纤维)、电子核心器件、发动机等;不仅如此,产能方面也有大 幅提升,脉动生产线可年产 200 架彩虹无人机。21 世纪以来,我国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 色的军用无人机,已经形成了一些较成熟的无人机产品系列,例如 ASN 系列无人机、BZK 系列 无人机等,“翼龙”、彩虹”等中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在也备受国际市场青睐,根据 SIPRI 统计,2010-2019 年我国军用无人机占据全球无人机 25.3%的出口市场市场份额,仅次于美国。同时,我国民用无人机技术深厚,我国工信部对民用各领域的技术共性需求早已作出判断,经过多年发 展,在广东珠三角构建了强大的无人机产业供应链,以深圳为主形成了中国乃至全球民用无人机 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为我国无人机相关技术打下深厚基础。

9:我国军用无人机升级迭代速度快

机型 型号 首次公开 公开时间 承制单位 对标型号 对标单价/万 美元
察打一体 彩虹-5 第 11 届珠海航展 2016/11 航天彩虹 MQ-1 捕食者 450
察打一体 云影 第 11 届珠海航展 2016/11 成飞 MQ-9 死神 1000
察打一体 翼龙-2 第 52 届巴黎航展 2017/6 成飞 MQ-9 死神 1000
察打一体 飞鸿-95 第 3 届无人机产业博览 2018/5 航天九院 MQ-9B 守护者 10000
察打一体 BZK-005L 改进测试成功 2018/7 天宇长鹰 RQ-4 全球鹰 4800-
7000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4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察打一体 彩虹-7 第 12 届珠海航展 2018/11 航天彩虹 RQ-180 、 X-47B /
察打一体 彩虹-10 第 12 届珠海航展 2018/11 航天彩虹 / /
察打一体 翼龙 1-D 第 12 届珠海航展 2018/11 成飞 MQ-1C 灰鹰 700
察打一体 BZK-005C 实弹打靶演习 2018/11 天宇长鹰 RQ-4 全球鹰 4800-
7000
侦查 BZK-005E 第 12 届珠海航展 2018/11 天宇长鹰 RQ-4 全球鹰 4800-
7000
察打一体 WJ-700 第 12 届珠海航展 2018/11 航天三院 / /
察打一体 攻击 11 国庆 70 周年阅兵 2019/10/1 洪都、沈飞 X-47B 100000

数据来源:中国军网,全球无人机网,百度百科,搜狐,网易,东方证券研究所

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凭借独特的构型,是近年来无人机乃至有人机领域最具活力的细分赛道之 一。军用方面,因不受起降场地限制,能适应航海、山地等复杂地形环境,美将垂直起降飞行器 列为美军十大未来关键装备之首。2020 年,美空军发布“敏捷至上”项目,极力推进电动垂直 起降 eVTOL 无人机军事化应用。多家新兴 eVTOL 商企参与,目前 Joby 和 Beta 两家已经进 入试飞阶段。项目预计于 2023 年完成飞行器适航审定,2025 年初具备规模化应用的水平,实 现大规模采购。民用方面,2020 年垂直起降(VTOL)无人机在工业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同 时继续加速城市交通商业化发展。1)工业级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增长新引擎,市场逐步由 to C 转向 to B。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预计 2020 年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消费级无人 机,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的主要市场。根据 Frost & Sullivan 预测,2020-2024 年全球工业无 人机市场 CAGR 高达 56.43%,成为全球民用市场增长新引擎,2024 年全球民用市场规模将达 4157.27 亿元,而垂直起降(VTOL)无人机也是发展亮点之一。2)VTOL 加速城市交通(UAM)商业化。2020 年,日韩率先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 UAM 产业规划,明确了 UAM 发展 的关键时间点。同时,eVTOL 企业受到全球资本包括产业资本的高度重视(丰田、优步、腾讯 等),纷纷加紧布局,助力 UAM 商业化进程。

10:电动垂直起降(eVTOL)受到资本市场青睐

公司信息 阶段 投资单位 金额/美元 时间
亿航智能
(中国)
2014 年成立
天使轮 乐搏资本杨宁,真格基金,青云创投,伽利略资本 150 万 2014/4
A 轮 GGV 纪源资本领投,乐搏资本,伽利略资本,真格基金 1000 万 2014/12
B 轮 金浦投资领投,伽利略资本,东方富海,乐搏资本,真格基金,GGV 纪源资本 4200 万 2015/8
IPO / 4000 万 2019/12
Lilium
Aviation
(德国)
2015 年成立
A 轮 Skype联合创始人尼古拉斯曾斯特拉姆的风投公司阿托米克领投1070 万 2016/12
B 轮 腾讯领投,LGT、阿托米克、Obvious Ventures 跟投 9000 万 2017/9
C 轮 腾讯领投,阿托米克、Freigeist、LGT 跟投 2.4 亿 2020/3
C 轮 Baillie Gifford 3500 万 2020/6
Joby
Aviation
(美国)
2009 年成立
A 轮 摩羯座投资集团 3000 万 2016/12/1
B 轮 丰田 AI 风投, Sky Dayton, Ron Conwey, Paul Sciarra,捷蓝科技 风投,8VC,AME 云创投,艾伦公司,摩羯座投资集团, EDB 投 资,英特尔资本 1 亿 2018/2/2
B+轮 Trucks Venture Capital 未披露 2019/1/15
C 轮 丰田汽车(领投), 丰田 AI 风投,Baillie Gifford, AME 云创投,捷 蓝科技风投, 摩羯座投资集团, 英特尔投资, Global Oryx, Sparx 5.9 亿 2020/1/16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5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战 略 融 资 优步 7500 万 2020/12/1 4
SkyDrive
(日本)
2018 年成立
A 轮 Z Corporation Japan, VeriServe,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Strive, 大林 公司,日本电气,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能源与环境投资有限公司,ENEOS Innovation Partners 1400 万 2019/10/0 1
B 轮 Z Corporation, Strive, 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能源与环境投资有限 公司 3700 万 2020/9/2
现代与 Uber 联合计划
(韩国)
/ 现代汽车、UBER 15 亿 2020/1/7

数据来源:36 氪,IT 桔子,天眼查,盖世汽车,东方证券研究所

3.4 金属 3D 打印
航天航空领域给金属 3D 打印带来巨大想象空间。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由于难加工、高复杂、小批 量、多批次、传统工艺工序多、成本高等特点,能很好地发挥金属 3D 打印优势,3D 打印不仅能 降低成本,还能极大缩短设计和研发时间,叠加行业本身较高的规模化生产需求,因此兼具成长 性和确定性。目前 GE 公司通过 3D 打印制造的燃油喷嘴已超过 3.3 万件,近年来也明显加快了 对上游 3D 打印企业的收购兼并力度。据 Research and Markets 预测,2017-2021 期间全球 商用航空 3D 打印市场将以 23%的复合增速增长。此外,医疗行业尤其齿科、骨科、植入物领域 同样对金属打印存在庞大的需求,未来有望形成规模化的定制市场。2020 年,GE 证明增材制造 可以在成本上与铸造竞争的四个零件,海外巨头重视资本市场对 3D 打印持续看好。

113D 打印海外投资典型案例

投资时间被投公司名 称被投公司主营业 务投资额/ 万美元投资 情况投资过程
2018 年 8 月 Digital Alloys 研发高速、多种 金属增材制造系 统用于生产 3d 打印零件 1290 B 轮 波音 HorizonX 参投,Digital Alloys 在获得 B 轮投资后的一年时间内,将金属 3D 打印技术的 速度提高了 4 倍,达到每小时 5~10kg, 同时还保 证了该速度下的能耗小于 lkW • h/kg,这能够对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将对航空制造企业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2018 年 7 月 Xometry 按需制造服务平 台 ( 含 3D 打 印) 2500 - GE 投资,目前 GE 已有使用 Xometry 负责加工 的各类部件。
2018 年 4 月 Morf3D 增材制造 - A 轮 波音 HorizonX 投资,通过这项投资,波音和 Morf3D 将寻求进一步开发制造工艺和工程能力 的方法。

数据来源:《波音、洛马与空客风险投资机构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探索》,东方证券研究所

国际上金属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已逐步转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波音公司从 1997 年就开始使 用 3D 打印技术了,在 10 个不同的飞机制造平台上已经 3D 打印了超过 50000 个金属零部件,在最新的波音 787“梦幻飞机”上有 30 个打印的零件;空客公司在其飞机上使用金属增材制造 的支架和排气管,目前正与 Arconic 合作量产大型增材制造机身组件,2017 年 9 月首次在商用 飞机上安装钛合金制造的支架。GE 公司采纳增材制造已有 10 年之久,每年使用金属增材为其新 型 LEAP 发动机制造数千个燃料喷嘴,如今 GE9X 等其他发动机也正在大量使用增材技术制造 的零部件;俄技集团正在使用 3D 打印技术生产 PD-35 发动机部件,这款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将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6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用于 CR929 俄中宽体客机;2021 年 7 月,雷神宣布开发一款新型吸气式高超音速武器,其中 源动力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全部零件将采用 3D 打印制造。

国内金属 3D 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产业化相比国外仍有差距。2013 年 王华明院士以“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意味着 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国家。西北工业 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的 C919 飞机主承力梁试验样件长度 5 米,中央翼缘条试验样 件长度超过 3 米。2015 年成功发射浦江一号,在国内卫星上首次采用了 3D 打印钛合金材料的天 线支架。2021 年 8 月,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发布消息称实现了某型飞行器产品复杂结构的 3D 打印 集成制造。目前我国首创 3D 打印叶片技术已经开始大规模在国产飞机上使用,其中包括五代隐 形战斗机和运-20 大型运输机。我国第一款舰载战斗机歼-15、多用途战斗轰炸机歼-16、第一 款本土隐形战斗机歼-20 及第五代战斗机歼-31 的研发和制造均普遍使用了 3D 打印技术。国内 金属打印技术虽然已得到较多应用,但目前更多是作为关键部位攻关、试验件制备或者小批量产 品应用,在产业化方面相比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伴随供应端国产能力的提升以及需求端应用的 推广,未来产业化或将提速。

25:新一代军机普遍采用 3D 打印技术

数据来源:3D 打印技术参考,东方证券研究所

26:翼龙 11 3D 打印零件

数据来源:3D 打印技术参考,东方证券研究所

目前国内的增材制造厂商已具备批产能力,导弹 3D 打印零部件实现批产后前景广阔。国内增材 制造厂商中,铂力特的增材制造零部件已经批产应用于 7 个飞机型号,4 个无人机型号,7 个航 空发动机型号,2 个火箭型号,3 个卫星型号,5 个导弹型,1 个空间站型号,2 个燃机型号,C919 等军民用大飞机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529 厂的增材制造技术已在载人航天、深空 探测、遥感、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正样、初样产品研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涉及型号近 20 个、零件 产品 300 余件;航天科工第十研究所下属航天天马目前已经为导弹、火箭、卫星配套了部分重要 零件,于 2021 年 3 月签订批量生产订单。

3.5 陶瓷基复材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是“近乎完美”的新一代高温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凭借其低密度、高温抗氧化、耐腐蚀、低热膨胀系数、低蠕变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航空航天中的高温高应力环境,不仅能使结构减重 50%~70%,而且能将工作温度提升 400~500℃,显著提高发动机推重比,在航发、导弹等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2:陶瓷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应用领域应用部件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涡轮叶片、导向器叶片、过渡机匣、尾喷管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7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飞机机体 头锥、尾翼、平面翼板及前沿翼板、高温区盖板、刹车盘
导弹 尾翼、盖板
运载火箭 固体火箭发动机导流管、扩张段、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
航天飞机 鼻锥、导翼、机翼、盖板
卫星 反射镜、卫星窗框
核反应堆 输轴管、核聚变反应堆第一壁构件、核燃烧棒包壳

数据来源:《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东方证券研究所

CMC 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发中,世界航发巨头大规模扩建 CMC 工厂。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商 已将 CMC 材料应用于多个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主要包括发动机尾喷口、涡轮静子叶片、喷管 调节片、燃烧室火焰筒等部位。GE 公司 2017 年时就预测,未来 10 年发动机中 CMC 的用量将 增加 10 倍,认为能够在航空发动机中使用 CMC 的零件包括燃烧室衬套、外环、导叶、工作叶 片等。近年来,各大航发制造商大力布局 SiC/SiC 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建设:

GE:公司除了在纽约设立的全球研发中心以外,还完成了垂直一体化 CMC 供应链的 4 个 生产设施。1)GE 航空集团总部负责 CMC 产品设计的 CMC 实验室;2)CMC 原材料及 部件的小批量生产厂;3)CMC 部件大批量生产厂,生产包括 LEAP 所使用的 SiC/SiC 涡 轮罩环等部件,其目标是在 2020 年实现年产能超过 36000 个罩环;4)CMC 大批量原材 料生产设施,该设施包括两间工厂,分别批量生产碳化硅陶瓷纤维和使用碳化硅纤维生产单 向预浸料。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对 CMC 材料的需求、提高 CMC 零件生产效率,GE 公司 目前正在实验室研究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 CMC 零件。

罗罗:2016 年 10 月,外媒报道,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计划投资 3000 万美元,扩大其在南 加州的研发能力,并将在加利福尼亚州塞浦路斯建立一个新的研究中心,从事陶瓷基质复合 材料的生产工艺研究。通过开发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罗尔斯-罗伊斯公 司打算将其应用于喷气发动机部件上。

CFM:公司研发的 LEAP 新型航空发动机,将成为第一个广泛应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产 品,护罩衬最热端采用的便是陶瓷基复合材料部件,其工作温度高达 2400°F。公司从 2016 年开始由 CFM56 的生产逐渐过渡到 LEAP-X 发动机,为实现 LEAP 放量的产能需 求,2017 年公司计划投资 7.5 亿美元,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埃利斯维尔新建和扩建厂房,用 于量产 CMC 材料部件。赛峰集团于 2018 年 11 月成立了赛峰航空陶瓷技术公司,致力于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础研发与生产,为发动机提供质轻耐高温的复合材料。

作为 CMC 材料性能实现的关键,碳化硅/氮化硅纤维的制备难度非常大,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先驱体热解法制备 SiC 纤维实力最强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具备产业化能力的目前有日本碳公司(Nippon Carbon)、宇部兴产(Ube Industries)和美 国道康宁(Dow Corning)。第一代产品以高氧碳 SiC 纤维为代表,采用氧化交联,含氧量 10~15%,使用温度在 1200℃以下;第二代产品以低氧高碳 SiC 纤维为代表,采用电子束交联,使用温度提高到 1300℃;第三代产品以近化学计量比 SiC 纤维为代表,游离碳和杂质氧含量明 显降低,耐温能力大幅提升至 1700℃。

目前世界上日本的聚碳硅烷(PCS)和陶瓷纤维(SiC/Si3N4)生产能力较强,但均对我国禁 销。日本Nippon Carbon公司和Ube Industries 公司是国际市场最主要的 SiC纤维生产厂家,总产量占到全球的 80%左右。目前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 SiC 纤维均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其 中 Nippon Carbon 公司的纯SiC 纤维(牌号 Nicalon)和Ube Industries 公司的含钛、含锆、含铝等类型的 SiC 纤维(牌号 Tyranno)产量均达到 100 吨级,且基本保持稳定。因美国将其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8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用于多项高技术领域,其具体应用部件、应用方式和应用数量严格保密,两类产品均对我国禁销。我国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必须立足独立研发,掌握陶瓷纤维制备的核心技术和工艺。

我国是继日本和美国后又一个能实现连续 SiC 纤维产业化的国家,目前以第一、二代产品为主,随着技术迭代有望迎来弯道超车机遇。国内研究单位主要有国防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生产厂家 主要有福建立亚(火炬电子子公司)和苏州赛菲。相比进口产品,国产 SiC 纤维综合性能不落后 于国外同代次产品,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我国目前的陶瓷基复材处于规模化应用前期,预期 伴随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的放量,有望迎来批量需求。2021 年 11 月 11 日,全国首个陶瓷基复合 材料智能制造园区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园区在西安航空基地 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中国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智能制造水平,牵引陶瓷基复合材料 产业链全面自主可控,为国家重大装备的升级换代提供支撑。碳化硅纤维技术仍在快速发展和迭 代,在技术迭代过程中,中国企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3.6 舰船综合电推及电磁能装备
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动力及能源系统的发展主要趋势。舰船综合电力系统(IPES)将相互独立 的机械推进与电力系统,以电能的形式合二为一,通过电力网络为船舶推进、通信导航、特种作 业和日用设备等供电,实现全船能源的综合利用。开展综合电力系统技术的研究,对舰船的总体 设计、动力系统的优化、隐蔽性的提高、作战方式的选择以及高能武器上舰都具有显著的军事意 义和经济价值。航母电磁弹射、潜艇泵喷推进、高能武器装备的应用都依赖于综合电力系统,船 舶综合电力系统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并逐步在民船中推广。

13: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六大优势

优点 简述
降低船舶噪声 推进电机扭矩大,可直接带动大直径螺旋桨推动舰船行进,省却了齿轮减速装置,因而可有效降低动力 系统的噪声,可提高舰船的安静性和隐蔽性。
提高舱室利用率 通常情况下,采用传统推进系统的船舶轴系长度往往占到船长的 40%左右,而采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船 舶则省去了传动轴系、减速齿轮箱,从而改善机舱布局结构,使动力装置安排更加合理,节省了大量空 间。
提高战斗力 为电磁轨道炮、激光炮等高能新概念武器上舰创造了条件,并使航母具备电磁弹射能力。
具备良好的经济性 装备电力推进系统的船舶有多台中速柴油机用于发电,可根据用电负荷选择发电机运行台数,使机组始 终运行于高效工作区,实现最大的经济性。驱逐舰 DDG1000 采用全电推进系统之后,可以节省燃油 16%,而商船采用全电推进系统后的燃油节省率最高可达到 25%。
操纵性好 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后,操纵控制方便,启动加速性好,制动快,正反车速度切换快,可推进电机转速易 于调节,在正反转各种转速下都能提供恒定转矩,能得到最佳的工作特性,使船舶取得优良的操纵性。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对采用柴油机推进的船舶来说,一旦主机重要部件或舵机、轴系出现故障往往会导致瘫船。而电力推进 则使用多台原动机,即使个别机组发生故障也不导致船舶丧失动力。电力推进系统多采用两套以上互为 备用,同步电动机定子有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一组发生故障仍可减载运行。

数据来源:新浪军事,东方证券研究所

综合电力系统是电磁弹射列装航母的必要条件。舰载机弹射装置可大幅增加航母作战效能,未来 电磁弹射将逐步取代蒸汽弹射。综电系统是将电磁弹射应用到常规动力航母上的关键,电磁弹射 系统弹射飞机时,峰值功率超过 10 万千瓦,常规动力航母通过舰上发电机直接供电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强大的综合电力系统作为保障。电磁弹射系统必须以综合电力系统为基础,通过储能分 系统和能量管理分系统实现能量的零存整取,从而实现电能的瞬时大功率输出。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9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27:电磁弹射系统组成

数据来源:《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器研究》,东方证券研究所
泵喷推进技术能有效提升潜艇隐蔽性,无轴泵喷有望成为泵喷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潜艇泵喷推进 技术由于桨叶外缘与电机转子连接,将桨叶的高压和低压区隔离,不易形成涡流和空泡现象,能 够有效提升推进效能和降低振动噪声。采用无轴泵推技术后,直接去掉了推进轴,由发电机发电 直接驱动无轴泵推器内部的电动机旋转,可以节省大量艇体空间同时有效降低艇上机械噪音。无 轴泵推装置的结构特点是每一片桨叶都具有自己的推动部件,而装置的外壳就相对一个电机的定 子、桨片则相当于电机的转子,这样只需要提供电力就能够使得桨叶转动起来,进而产生推进力。由于减少了中间的传动环节,不仅简化了驱动机构组成,而且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一个机械噪音源,对于提升潜艇静音性能有极大帮助。该技术的关键就是电机,一定程度上依赖综合电力控制技术 对艇上的电能进行更精确、更有效率的分配,从而确保无轴泵喷推进装置的高效运作。

电磁轨道炮能够大幅突破传统舰炮的炮口初速,是提升现代海军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冷战后,美国海军提出了“由海向陆”战略,对陆火力支援能力需要大幅提高,电磁轨道炮的全新发射机 理使其能有效突破传统舰炮的炮口初速,从而能够显著增大射程,成为满足美国海军作战需求的 有效解决方案。美海军对电磁轨道炮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早期炮口动能 20~32 兆焦,后期达 到 64 兆焦,炮口初速大于 2500 米/秒,射程 200~370 千米,射速 6~10 发/分,导轨寿命 1000 发。而一般舰炮速度只有 1 公里/秒,因此其拦截和攻击能力要大大优于现有的舰载导弹和 火炮。

与电磁弹射类似,电能武器依靠电磁场产生的安培力获得动力,归属电磁发射技术大类。电磁轨 道炮由两条平行轨道和沿轨道滑动的电枢构成,两条轨道与电源相连,电枢位于两根轨道之间,传 导电流并推动炮弹运动。当大功率脉冲电源快速放电时,瞬间强电流从一根导轨流入,经电枢后 从另一根导轨流出,同时在两根导轨间形成强磁场,磁场与流经电枢的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 的洛伦兹力,推动电枢和弹丸运动。电磁轨道炮同样以舰船上储存的电能为动力来源,利用电磁 力沿导轨将弹头加速发射出去,基本原理与电磁弹射一致,但使用的是直流电。除此电磁炮外,以船舶综合电力系统为核心的高能装备还包括电磁阻拦、激光炮、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等。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0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28:电磁轨道炮组成示意图 14:电磁发射技术分类

数据来源:观察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科技日报》,东方证券研究所

综合电力系统及电磁能技术是中国与美国并驾齐驱的重大技术领域。虽然美国最早在其主战舰艇 上完成综电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实用化,但由于设计时间均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因此其电制均 采用研制难度不大的交流低频电制,无法满足现代高能武器和设备的装配应用。因此美军在《海 军电力与能源系统技术路线图》规划中,提出由低频交流电制逐渐向中压直流电制过渡的发展路 线。我国的舰船综电技术起步虽然晚于美国,但在 2003 年首先提出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技术路线,并在马伟明院士的带领下用 10 年时间成功解决一世界公认的重大核心技术难题,使我国全电化 舰船技术一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根据媒体报道,马伟明团队的一系列创新成果近年来进入“井 喷期”,包括全电推进、电磁弹射、AIP 供电、泵喷推进器、大功率风电电机等,且部分产品已 实用化。

29:马伟明团队电磁发射系统

数据来源:观察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30:中国新型核潜艇采用了无轴泵推系统

数据来源:CCTV4-《深度国际》,东方证券研究所

综合电力系统及电磁能技术成果转化加速产业化进程,市场空间巨大。国内军用市场方面,按照 2030 年以前我国建设 4 个航母作战群,对标“尼米兹”级航母作战群造价,以及 DDG1000 综 合电力系统价值量占比,预计我国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平均每年产生 64 亿元市场需求,航母电磁 弹射每年产生 18 亿元市场需求。全球市场方面,根据中国动力 2019 年报预测,全球船用电力 推进系统市场规模将由 2013 年的 26 亿美元增加至 2024 年 73 亿美元,且民用市场占比会逐步 增加。国内生产的电力推进船舶在发展初期(2008-2011 年)国产化率不到 15%,随着我国相 关领域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2018 年国产化率达到了 60%,预计未来几年国产化率还会持续增 长,并进入国际市场。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1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投资主线与相关标的

科技是军工的第一属性,军工投资着眼当下,也应放眼未来。本轮国防建设的大浪潮下,让许多 优质的国防配套企业脱颖而出,但我们认为在关注财务数据、跟踪订单产能的同时,也应适当跳 出景气度投资的框架,寻找一些在核心技术上有雄厚底蕴,致力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应 用推广,有望从供给端推动迭代,在未来整个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某一领域成为中流砥柱的优质企 业。前沿技术产业化带来的高性能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乃至颠覆性的创新,是未来大国博弈的制 高点,应重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优质标的的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军工产业一直处于追赶状态,直到本轮十四五放量,主战装备相较先进国家的差 距已经明显缩小。考虑到装备研发的尖端技术高度集成化和长周期特性,我国的军事工业发展到 这一阶段,往后看要实现紧跟先进技术的迭代方向,甚至实现反超,应将科研更多的往前沿技术 领域倾斜,更多的往目前尚未实现装备应用,但一旦应用将实现技术性能代际跨越的先进技术领 域去做探索。落实到投资,具备这一类禀赋的公司对应业务的产值或业绩体量往往不会太大,但 较小的基数,一旦需求释放迎来批量,相应会具备极为可观的成长空间。同时这一类硬科技类的 公司,天然具有较高的壁垒,因此在产业趋势明朗的状态下,很可能具备较大的估值拔升空间。因此加深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并推动这类公司的重定价,是军工板块投资的重要脉络,应给予足够 的重视,建议关注下述标的。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2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15:建议关注标的一览表(已发布首次覆盖标的,采用东方证券预测数据,其余数据采用 wind 一致预期)

上市公司 2020 归母净利润(亿元) 2023E 2020 市盈率 2023E 简介
2021E 2022E 2021E 2022E
东方证券预测数据
Wind 一致预测数据
铂力特 0.87 (0.55)1.58 2.92 140.23 (314.12)73.88 39.94
火炬电子 6.09 9.56 12.67 15.95 54.55 36.39 17.02 13.52
航天彩虹 2.74 2.28 4.18 5.93 114.83 120.73 42.30 29.77
西部超导 3.71 7.43 9.29 12.27 94.63 57.57 41.39 31.34
湘电股份 0.75 0.79 2.99 4.96 263.66 318.12 50.99 30.75
联创光电 2.70 / / / 41.53 / / /
华秦科技 1.55 2.33 2.99 4.16 / / 60.02 43.12
纵横股份 0.41 (0.20)/ / / (146.24)/ /
3D 打印及 3D 打印设 备龙头
军用陶瓷电容龙头,新型高温材料先驱
军用无人机龙头,膜 业务稳步增长
钛合金+高温合金+超 导三重增长曲线
舰船全电推进及电磁 装备产业化平台
高温超导及激光装备 产业化先锋
武器装备隐身及伪装 材料龙头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 机龙头

注:数据截止 2022/4/8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产业化不及预期: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生产、市场、成本等多方位因素调整,其过程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时间进度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持续的试验和推广,在其可靠性和价值得到验证以前,往往会 有一个较长的导入期。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配套能力的建设,越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需 要考虑的环节越多,一旦某一环节出问题,很容易导致终端需求的搁置。

技术发展不达预期:以数字孪生为代表的综合性仿真技术,是对传统制造生产过程和产品运行状 态的高精度复现,对计算能力、仿真工具以及产品设计都有很高的要求,若相关技术发展不达预 期,可能影响实现该类技术的有效应用。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3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重视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分析师申明
每位负责撰写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师在此作以下声明:

分析师在本报告中对所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发表的任何建议和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其个人对该证 券或发行人的看法和判断;分析师薪酬的任何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及将来,均与其在本 研究报告中所表述的具体建议或观点无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投资评级和相关定义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 个月内的公司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的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涨跌幅为基准;

公司投资评级的量化标准
买入:相对强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 15%以上;
增持:相对强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 5%~15%;
中性: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在-5%~+5%之间波动;
减持:相对弱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在-5%以下。

未评级——由于在报告发出之时该股票不在本公司研究覆盖范围内,分析师基于当时对该股 票的研究状况,未给予投资评级相关信息。

暂停评级——根据监管制度及本公司相关规定,研究报告发布之时该投资对象可能与本公司 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情形;亦或是研究报告发布当时该股票的价值和价格分析存在重大不确 定性,缺乏足够的研究依据支持分析师给出明确投资评级;分析师在上述情况下暂停对该股 票给予投资评级等信息,投资者需要注意在此报告发布之前曾给予该股票的投资评级、盈利 预测及目标价格等信息不再有效。

行业投资评级的量化标准:

看好:相对强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 5%以上;
中性: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在-5%~+5%之间波动;
看淡: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在-5%以下。

未评级:由于在报告发出之时该行业不在本公司研究覆盖范围内,分析师基于当时对该行业 的研究状况,未给予投资评级等相关信息。

暂停评级:由于研究报告发布当时该行业的投资价值分析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缺乏足够的研 究依据支持分析师给出明确行业投资评级;分析师在上述情况下暂停对该行业给予投资评级 信息,投资者需要注意在此报告发布之前曾给予该行业的投资评级信息不再有效。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4

免责声明
Tabl e_Disclai mer

本证券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由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制作及发布。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的全体 接收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本报告被转发给他人。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也不应该认为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同时,本公司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 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本公司会适时更新我们的研 究,但可能会因某些规定而无法做到。除了一些定期出版的证券研究报告之外,绝大多数证券研究报告是在 分析师认为适当的时候不定期地发布。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 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 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 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表现,未 来的回报也无法保证,投资者可能会损失本金。外汇汇率波动有可能对某些投资的价值或价格或来自这一投 资的收入产生不良影响。那些涉及期货、期权及其它衍生工具的交易,因其包括重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并不 适合所有投资者。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自主作 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 为无效。

本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间或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所有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 事先书面协议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公开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 将报告内容作为诉讼、仲裁、传媒所引用之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

经本公司事先书面协议授权刊载或转发的,被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刊载或者转发责任。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 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提示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 券研究报告。

HeadertTabl e_Address

东方证券研究所

地址:上海市中山南路 318 号东方国际金融广场 26

电话:021-63325888

传真:021-63326786

网址:www.dfzq.com.cn

浏览量:825
栏目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