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红外之眼、军工电子的明珠—红外探测器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09日    作者: xn2oyhja    栏目:行业研报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报告名称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红外之眼、军工电子的明珠—红外探测器
评级 :持有
行业:



红外之眼、军工电子的明珠—红外探测器

评级:看好 国防军工 | 行业深度报告 | 2022.05.05
核心观点

曲小溪
首席分析师
SAC 执证编号:S0110521080001 quxiaoxi@sczq.com.cn
电话:010-8115 2676
红外探测器是军工电子的核心元器件。红外探测器可探测物体发射的红
外辐射信号,使得在无可见光或有障碍物遮挡的条件下识别目标成为可 能。红外探测器的这一特点使其在作战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诞生包 括后续的不断发展都离不开军用需求的强大催化效应。在近代的多场现

代化战争中,红外探测装备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作战能力。红外精确制

郭祥祥
研究助理
guoxiangxiang1@sczq.com.cn 电话:010-8115 2675
导武器,可在远距离精确摧毁敌方关键军用基础设施,配有单兵红外装 备武器的士兵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当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格外重视红外 武器装备的研制,红外探测器作为红外武器装备的基础元器件,在军工

电子领域占据核心地位。

市场指数走势(最近 1 年) 练兵备战、武器装备现代化离不开红外武器装备量的支撑。练兵活动中
0.5国防军工沪深300

0


-0.5

不可避免地消耗大量的武器装备,红外精确制导导弹作为现代化战争的
关键武器,将被大量用于练兵活动中。由于该种武器装备的不可回收性,
其需求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态势。备战活动及建设世界一流
现代化军队则需进一步提升先进红外武器装备占比,当前陆、海、空三
军红外装备比例及先进程度相比美军还较为落后,未来我国军用红外装
备具备巨大的增长空间。
民用领域的潜在市场被不断挖掘,需求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红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

相关研究
关注年报与一季报业绩表现
练兵备战装备需求提速,业绩释放板 块配置价值高

外探测器诞生之初被用于军用领域,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在民用领域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民用红外探测器最早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对成本容忍度 较高电力监测领域,后来由于规模生产、封装方式改变带来的价格下降,在安防监控、户外、工业监测、无人驾驶等领域快速渗透。根据 Maxtech

航发动力航空发动机主业营收增长International 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的数据,2023 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
21.9%
规模将达到 74.65 亿美元,其增速超过军用市场。
国内红外探测器供应商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快速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在

国产化替代以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民参军以保证武器装备的正常供 给的形势下,国内红外设备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其技术实力和经营业绩 不断向好。当前全球前十大红外热像仪供应商中中国厂商占据四席,中 国厂商占据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四成,仅次于美国。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练兵备战和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军队 促使武器装备带量采购的逻辑不变,红外军事武器装备需求将持续保持 高速增长态势。在民用领域,随着晶圆级封装技术带来的成本下降,其 下游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推荐关注:高德红外,国内唯一一家拥有 非制冷型、碲镉汞和Ⅱ类超晶格制冷型红外核心器件批产线的公司,公 司在军品竞标中保持着很高的中标率,产品得到军方的认可,充分受益 于下游军品需求增长;睿创微纳,非制冷领域领军企业,公司具备全产 业链生产能力,兼具性能和价格优势,产品在国际上口碑优良,国内、国外销量两旺。

风险提示:军品交付不及预期,民品市场拓展缓慢。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目录

1 红外探测器是军工电子的核心元器件........................................................................................................................... 1 1.1 红外线的特点及红外波段的划分 ......................................................................................................................... 1 1.2 红外探测器及其工作原理 ..................................................................................................................................... 1 1.3 红外探测器的分类 ................................................................................................................................................. 2 1.4 红外探测器的关键性能指标 ................................................................................................................................. 9 1.5 红外探测领域的基础产品 ................................................................................................................................... 10 2 红外探测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 11 2.1 练兵备战及武器装备现代化推动军用红外探测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 11 2.2 民用领域红外产品增速高,成本下降带来应用领域的拓宽 ........................................................................... 16 3 红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21 3.1 国产化替代、自主可控将是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 21 3.2 超大规模、小型化、多色、高温工作是制冷型探测器的发展方向 ............................................................... 21 3.3 晶圆级封装将大幅降低非制冷型探测器成本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 23 3.4 红外行业的竞争格局:FLIR 一家独大,中国厂商紧随其后 ......................................................................... 25 4 国内主要红外产品供应商 ............................................................................................................................................ 27 4.1 高德红外:制冷与非制冷兼顾,武器装备资质最全 ....................................................................................... 27 4.2 睿创微纳:非制冷领域王者,产品在国际上有良好的口碑 ........................................................................... 29 4.3 大立科技:非晶硅非制冷型探测器领军企业 ................................................................................................... 31 4.4 富吉瑞:成像电路及光学镜头方案解决专家 ................................................................................................... 33 4.5 久之洋:立足红外产业链中游,红外图像处理优势明显 ............................................................................... 34 5 风险提示 ........................................................................................................................................................................ 35

插图目录

图 1 自然光分类 ............................................................................................................................................................. 1 图 2 海平面上 2 公里路程的红外线大气透过率 ......................................................................................................... 1 图 3 红外探测器芯片结构 ............................................................................................................................................. 2 图 4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结构 ......................................................................................................................................... 2 图 5 携带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的红外探测器 ............................................................................................................. 3 图 6 携带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的红外探测器 ............................................................................................................. 3 图 7 脉管制冷机 ............................................................................................................................................................. 3 图 8 JT 制冷机 ................................................................................................................................................................. 3 图 9 高德红外碲镉汞探测器 ......................................................................................................................................... 4 图 10 高德红外碲镉汞探测器成像效果 ....................................................................................................................... 4 图 11 GCS 公司生产的直径 150mm 的锑化铟材料晶片 ............................................................................................. 4 图 12 CMCEC 公司 2K×2K 锑化铟探测器成像效果 ................................................................................................... 4 图 13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 5 图 14 320×256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成像效果 ................................................................................................................. 5 图 15 高德红外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 ........................................................................................................................ 6 图 16 高德红外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成像图 ............................................................................................................ 6 图 17 量子点探测器材料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 6 图 18 量子点在 AFM 下的形貌 .................................................................................................................................... 6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19 实现小像元面积高填充系数的原理图 ............................................................................................................... 8 图 20 雷神公司 640×480 像元氧化钒探测器成像 ....................................................................................................... 8 图 21 非晶硅探测器微桥桥腿桥柱和氧化钒的差异 ................................................................................................... 9 图 22 大立科技像元间距为 17 微米的非晶硅探测器 ................................................................................................. 9 图 23 制冷型探测器响应率和波长的关系 ................................................................................................................... 9 图 24 Lynred 生产的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 10 图 25 Lynred 生产的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 10 图 26 制冷型机芯组件 ................................................................................................................................................. 10 图 27 非制冷型机芯组件 ............................................................................................................................................. 10 图 28 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结构 ..................................................................................................................................... 11 图 29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 11 图 30 2014-2023 年全球军用红外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 11 图 31 2018-2022 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及增速(亿元) ............................................................................................ 12 图 32 单兵手持热像仪 ................................................................................................................................................. 12 图 33 冲锋枪热瞄准设备 ............................................................................................................................................. 13 图 34 无后坐力炮热瞄准设备 ..................................................................................................................................... 13 图 35 美国 M1 主战坦克上面的红外夜视仪 ............................................................................................................. 13 图 36 美国 F/A-18“大黄蜂”战机机翼下的 FLIR 吊舱 .............................................................................................. 14 图 37 苏-27 的 IRST 装置 ............................................................................................................................................ 14 图 38 各国战机数量 ..................................................................................................................................................... 14 图 39 舰载红外搜索和跟踪设备 ................................................................................................................................. 15 图 40 中国长剑-100 陆基巡航导弹 ............................................................................................................................. 16 图 41 美国标准 3 号海基红外防空导弹 ..................................................................................................................... 16 图 42 2014-2023 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 17 图 43 红外探测器在电力监测领域的应用 ................................................................................................................. 17 图 44 红外探测器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应用 ................................................................................................................. 18 图 45 红外探测器在户外运动中观察到的野生动物图像 ......................................................................................... 18 图 46 红外探测器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中的应用 ..................................................................................................... 19 图 47 红外探测器在消防领域中的应用 ..................................................................................................................... 20 图 48 红外探测器在工业监测领域的应用 ................................................................................................................. 20 图 4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研制的 2.7K×2.7K 红外探测器成像效果 ......................................... 22 图 50 640×512 小型化红外探测器组件及其成像效果图 ........................................................................................... 22 图 51 碲镉汞中、长波双色红外探测器对人脸的成像结果 ..................................................................................... 23 图 52 AIM 公司 20μm、640×512 规格高温工作红外探测器组件成像效果 ............................................................ 23 图 53 晶圆级封装 1280×1024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模组 ............................................................................................. 24 图 54 晶圆级封装 1280×1024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成像效果 ................................................................................... 24 图 55 8μm 1920×1080 红外探测器 .............................................................................................................................. 25 图 56 8μm 1920×1080 红外探测器成像效果 .......................................................................................................... 25 图 57 “猎鹰”处理器芯片 .............................................................................................................................................. 25 图 58 2020 年全球红外热成像仪市场出货量 TOP10 ................................................................................................. 26 图 59 2020 年全球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区域结构 ........................................................................................................ 26 图 60 2020 年全球民用红外成像行业细分应用领域占比 ......................................................................................... 27 图 61 高德红外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 ............................................................................................. 29 图 62 高德红外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 29 图 63 睿创微纳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 ............................................................................................. 31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64 睿创微纳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 31 图 65 大立科技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 ............................................................................................. 33 图 66 大立科技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 33 图 67 富吉瑞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 ................................................................................................. 34 图 68 富吉瑞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34 图 69 久之洋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 ................................................................................................. 35 图 70 久之洋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 35

表格目录

表 1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敏感材料对比 ......................................................................................................................... 6 表 2 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敏感材料对比 ..................................................................................................................... 9 表 3 最近几次局部冲突和战争中使用的红外精确制导武器情况 ........................................................................... 15 表 4 红外探测器三种封装技术对比 ........................................................................................................................... 24 表 5 中国主要红外企业业务对比情况 ....................................................................................................................... 26 表 6 高德红外在元器件领域的核心技术 ................................................................................................................... 28 表 7 睿创微纳的核心竞争优势 ................................................................................................................................... 30 表 8 大立科技的核心竞争优势 ................................................................................................................................... 32 表 9 富吉瑞的核心竞争优势 ....................................................................................................................................... 33 表 10 久之洋的核心竞争优势 ..................................................................................................................................... 34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1 红外探测器是军工电子的核心元器件

1.1 红外线的特点及红外波段的划分

自然界的光线按照波长由短到长大致可以分为 X 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 波等。其中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在 0.75μm-1000μm 之间,区别于其他波长的光,红外线的 发射不需要特定的发射源。自然界中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无时无刻地自发 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线的这一特点,催生了红外探测技术发展。

图 1 自然光分类

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

根据红外光谱可以将红外线分为近红外波段、中红外波段和远红外波段,对应的波 长范围分别为 1μm-3μm3μm-40μm40μm-1000μm。在红外探测领域,一般按照红外 线大气透射情况将红外线分为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中波红外波段和长波红外波 段,对应的波长范围分别为 1.1μm-2.5μm3μm-5μm8μm-14μm。波长在这些波段以外 的红外线大都被大气吸收或散射,很难被探测器识别,因此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响应波段 和红外线大气透射波段相吻合。

图 2 海平面上 2 公里路程的红外线大气透过率

资料来源:刘辉《红外光电测量原理》,首创证券

1.2 红外探测器及其工作原理

用于探测物体红外辐射信号的电子元件被称为红外探测器。探测器的核心组成部分 为探测器芯片,探测器芯片由 MEMS 传感器和 CMOS 读出电路构成。

MEMS 传感器用来接收物体的红外辐射并产生响应信号,CMOS 读出电路芯片接 MEMS 传感器的响应信号,并将其处理为可被后端成像电路识别的电信号。MEMS 的材料不同,接收红外辐射后产生的响应信号也不同。常见的 MEMS 材料有两大类,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一类是以氧化钒、非晶硅为代表的常温工作材料,另一类是以碲镉汞、锑化铟、二类超 晶格为代表的低温工作材料。常温工作材料主要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进行工作,接收 红外辐射后材料的电阻率会改变而产生电信号。低温工作材料依据光电效应工作,材料 接收红外辐射后产生光生载流子而产生电信号。

图 3 红外探测器芯片结构

资料来源:睿创微纳招股说明书,首创证券

1.3 红外探测器的分类

1.3.1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碲镉汞使用最为广泛,二类超晶格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 MEMS 传感器材料为低温工作材料,工作原理是依据红外辐 射产生的光电效应。这类探测器的工作灵敏度很高,多用于军用高端装备领域和航天探 测系统。由于探测器工作时需要低温环境(70K-200K),该类探测器通常配有小型低温 制冷机,另外为了减少冷量损失,还设计有真空杜瓦结构,因此该类探测器的体积、重 量相对较大。

图 4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结构

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整体结构主要受所配备的制冷机影响,目前红外探测领域常见的 制冷机类型主要有斯特林制冷机、JT 制冷机和脉管制冷机。

斯特林制冷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红外探测器冷却设备之一。工作原理基于斯特林制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冷循环,气体在绝热膨胀过程中对外做功,自身温度降低实现制冷。斯特林制冷机具有 结构紧凑、工作温度范围宽、启动快、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航天 探测、精确制导、红外侦察等领域。斯特林制冷机按照其结构特点可以分为整体式斯特 林制冷机和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2021 年成功着陆火星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矿物光 谱分析仪搭载了微型斯特林制冷机。

JT 制冷机作时需要携带高压气瓶,高压气瓶为制冷机提供高压气源,气体节流过程 中温度下降,实现对探测器的冷却。相比其他制冷机,JT 制冷机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电 力驱动,因此其结构简单、紧凑。另外其启动时间也远快于其他类型的制冷机,甚至可 以在数秒内达到制冷温度,常被用于精确制导领域。美国的标枪反坦克导弹、俄罗斯的 R73 空空导弹、国产的 PL-9C 空空导弹均采用 JT 制冷机作为红外冷却设备。

脉管制冷机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蓄冷器和冷端换热器。当高压气体进入脉管时由于压缩而在脉管中形成温度梯度,封闭端温度最高,压缩热被冷却水带走。在高压气 体被抽真空时,在脉管的出口端形成低温制冷区。脉管制冷机冷端无运动部件,可以到 达极低的制冷温度,常被用于航天领域的探测器组件。国内 2018 年发射的高分五号卫 星搭载的甚高光谱红外光谱仪采用的制冷机为脉管制冷机。

图 5 携带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的红外探测器图 6 携带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的红外探测器

资料来源:中电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官网,首创证券
图 7 脉管制冷机
资料来源:中电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官网,首创证券
图 8 JT 制冷机
资料来源:中科力函官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宇航探索局,首创证券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按照 MEMS 传感器材料的不同可细分为碲镉汞探测器、锑化铟 探测器、量子阱探测器、二类超晶格探测器和量子点探测器。其中,碲镉汞探测器和锑 化铟探测器已经非常成熟,使用最为广泛。

碲镉汞红外探测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之一,其红外半导体材料为 碲镉汞(Hg1-xCdxTe),通过调节 Cd 组分变化,波长可完全覆盖短波、中波、长波和甚 长波等整个红外波段。碲镉汞材料的优点是电子有效质量小而本征载流子浓度低,吸收 系数大,量子效率高,因而制成的探测器噪声低,探测率高。缺点是碲、镉、汞三种材 料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方式连接的,其相互作用力小。构成元素汞非常不稳定,容易从 碲镉汞材料中逸出从而造成材料的缺陷、材料的不均匀以及器件性能的不均匀,这是碲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3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镉汞材料固有的问题,在长波应用时尤其突出。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 碲镉汞薄膜材料生长的外延衬底问题,与碲镉汞晶格匹配的衬底是碲锌镉衬底,但目前 市售的碲锌镉衬底最大直径大约为 90mm,而且成本昂贵。欲获得更大尺寸的衬底和碲 镉汞材料,必须考虑替代衬底以及晶格不匹配带来的质量问题,对于长波红外探测器而 言,替代衬底上生长的长波碲镉汞材料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图 9 高德红外碲镉汞探测器图 10 高德红外碲镉汞探测器成像效果

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

锑化铟探测器属于本征吸收,其材料量子效率和响应率极高。因此,它可以实现极 高的热灵敏度和极好的图像质量,目前已成为最重要的中波红外探测器之一。锑化铟探 测器经历了从单元、多元迅速发展到一维线列和二维面阵的过程,并且正朝着新一代超 大规模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低成本、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和高集化等)的方向发 展。锑化铟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红外技术应用的发展,使红外武器装 备性能有了大幅的提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搜索跟踪、侦察和光电对抗等军 事系统,成为光电领域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锑化铟材料最早报道于 1952 Welker 的研究。由于锑化铟材料独特的性质和广阔 的应用前景,西方发达国家对该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水平区熔法、垂直布里 奇曼法、垂直梯度凝固法、移动加热器法以及切克劳斯基法等多种方法,甚至在磁场和 微重力等环境下开展了锑化铟材料生长实验,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使得锑化铟晶体 生长技术实现了飞速的发展。近年来,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了完 善的晶体生长及晶片加工技术,未来他们朝着更大尺寸以及更低成本的目标发展。国际 上锑化铟材料的供应商包括美国的 Galaxy Compound Semiconductors(下称 GCS)、加拿 大的 Firebird 公司和英国的 Wafer Technology 公司等。GCS 公司和 Firebird 公司已经实 现了 5 英寸锑化铟晶片的产品化,并且正在开展 6 英寸、8 英寸等更大尺寸锑化铟材料 的商业化研究。锑化铟材料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大规格、高性能、低成本的新一代锑化铟 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 11 GCS 公司生产的直径 150mm 的锑化铟材料晶片图 12 CMCEC 公司 2K×2K 锑化铟探测器成像效果
资料来源:柏伟《锑化铟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发展现状》,首创 证券资料来源:柏伟《锑化铟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发展现状》,首创 证券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4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名称来源于其构成材料在能带结构上构成的电子或空穴势阱。外来光子引起的电子或空穴跃迁属于子带间跃迁,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被收集形 成光电流。目前已经获得稳定生产并广泛应用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主要是 GaAs/AlGaAs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构成元素 GaAs AlAs 之间是共价键结合,互作用力大,材料 牢固稳定,可耐受天基高能离子辐射,适于制备天基红外探测器。通过改变材料组分、厚度可方便地调节势阱内的能级位置,器件响应波长从中波 3μm 到甚长波 30μm 连续 可调,按照理论计算,量子阱探测器能够响应长至 200 多微米的太赫兹波段。量子阱红 外探测器工艺成熟,大面阵器件性能均匀、稳定,适于产业化。

与碲镉汞长波红外探测器相比,量子阱长波红外探测器突出的优势就是大面积量子 阱材料均匀性好,制备的长波红外探测器均匀性好、成品率高、可靠性好,经过后续读 出电路简单的处理,即能获得非常均匀的成像画面。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存在的不足之处来源于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方式,因为是子

带间跃迁,导带基态的载流子完全靠外部掺杂提供,通常其数量级最多为 1018 cm-3-
1019cm-3,与价带提供的电子相比,数量级差 3-4 个量级。另外,由于跃迁矩阵元的选

择定则,只有平行于表面的入射光才能被量子阱材料吸收,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量子阱 红外探测器量子效率低,约为 8%,远远小于碲镉汞材料,因此在相同的积分时间和光 学系统条件下,量子阱长波红外探测器性能比碲镉汞长波红外探测器低。量子阱红外探 测器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了降低暗电流获得较好的器件性能,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工作温度一般在 65K73K 范围,导致的问题是提高了制冷 要求,相应地增加了系统的功耗、降低了制冷机的寿命。

图 13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 14 320×256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成像效果
资料来源:红外芯闻,首创证券资料来源:红外芯闻,首创证券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代表材料为 InAs/GaSb。它出现正好克服了碲镉汞和量子 阱红外探测器存在的问题,同时具备两者的优势,即具有超越碲镉汞的性能和量子阱红 外探测器的产业化优势,成为被国际上看好的第三代红外探测器的最佳选择之一。

与碲镉汞材料相比,Ⅱ类超晶格材料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Ⅱ类超晶格 材料的电子有效质量大,在长波范围约为碲镉汞的 3 倍,尤其在甚长波,随着波长增长,碲镉汞的电子有效质量变小,而Ⅱ类超晶格材料的电子有效质量却不变。由此决定了Ⅱ 类超晶格探测器带间隧穿电流小,器件暗电流小。第二,通过应变对能带结构的调节作 用,能有效降低俄歇复合,提高载流子有效寿命,提高器件性能。第三,基于Ⅲ-Ⅴ族材 料生长方式,采用先进的 MBE 薄膜材料生长系统进行材料生长,衬底采用晶格匹配的 GaSb 衬底,能够生长大面积均匀性好的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材料,包括长波红外探 测材料;第四,Ⅱ类超晶格材料构成元素之间化学键强,材料稳定性好,对工艺的要求 大大降低,器件产业化优势明显,成本可望大大低于碲镉汞红外探测器。

与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相比,Ⅱ类超晶格探测器的优势在于通过类似于带间吸收的光 学吸收机制,Ⅱ类超晶格材料可获得高的量子效率,目前报道的量子效率最高可达到 81%;另外,能够吸收垂直材料表面的入射光,在器件工艺上不需要制备光栅。器件隧 穿电流小、暗电流小,可在高温工作。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Ⅱ类超晶格都显示了其优 越的器件性能,作为新一代光电材料和器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5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15 高德红外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图 16 高德红外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成像图
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

量子点红外探测器(QDIPs)于 1998 年首次被 Phillips 等人论证,量子点红外探测 器从结构和原理上都类似于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只是量子阱被量子点取代,在全部空间 方向上都有尺寸的限制。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正是利用量子点的三维量子限制 效应,当量子点束缚态内的电子受到光激发后,在外加偏置压形成的电场作用下,电子 将被收集形成光电流。

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具有很多的理论优势。首先,量子点对电子有三维限制效应,可 以响应垂直入射光;其次,量子点的有效载流子寿命更长,具有更长的电子弛豫时间,光激发电子更容易被收集形成光电流,利于响应率和增益的提高;再者,量子点红外探 测器的暗电流小,可以达到高的工作温度、高的响应率和探测率。

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的实际性能和预期有较大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单层量子点的密度 低,吸收效率不高,量子点外延生长过程中应力的积累限制了量子点的周期数,并且外 延生长的量子点尺寸、成分、掺杂的不均匀性都降低了量子点层的吸收系数,因此量子 点红外探测器的量子效率低于预期理论值。

图 17 量子点探测器材料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图 18 量子点在 AFM 下的形貌
资料来源: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的研究进展,首创证券资料来源: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的研究进展,首创证券

表 1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敏感材料对比

敏感材料

技术特点
通过改变镉的组份,可以精确控制碲镉汞材料的禁带宽度,覆盖短波、

碲镉汞中波和长波红外。但是由于微小的组分偏差就会引起很大的带隙变化,其材料的稳定性、抗辐射特性和均匀性都相对较差,所以成品率较低,

成本非常高。

锑化铟
量子阱
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只能用于单色制冷红外探测器,军民大量应用,尤其以红外空空导弹为多。
生长技术成熟,并且生长面均匀,受控性好;价格低廉、产量大、热稳 定性高。但其结构特殊性使得正入射光无法很好地被探测器吸收,致使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6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量子阱探测器的量子效率并不理想。

Ⅱ类超晶格
量子点
拥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几乎可以与碲镉汞相媲美,隧穿电流和暗电流 均较小,对工作温度的要求相对宽松。
可以响应垂直入射光,暗电流小,可以达到高的工作温度、高的响应率 和探测率。但量子点层的吸收系数小,量子效率低于预期理论值

资料来源:高德红外招股说明书,首创证券

1.3.2 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氧化钒探测灵敏度更高,已成为主流路线

1930 年以来,制冷型探测器一直占据着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主导地位。然而,制 冷型探测器所需的低温制冷不但使得探测器价格昂贵,也使得系统体积增大、使用不便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无需制冷装置,能够在室温状态下工作,具有体积小、质量轻、

功耗小、寿命长、成本低、启动快等优点。虽然在灵敏度上不如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

器,但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性能已可满足部分军事装备以及绝大多数民用技术领域的技

术需要。

目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生产数量要远远超过制冷型探测器,主要是其民用市场 需求量大,另外还可以满足部分军用市场的需求。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按照 MEMS 传感 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氧化钒红外探测器和非晶硅红外探测器。

氧化钒红外探测器是非制冷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探测器。其红外半导体材料为氧化 钒(VOx),该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较高,为 2%-3%/K,由于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幅度较 大,因此灵敏度较高。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的 Honeywell 公司在军方的资助下,开始研究氧化钒薄 膜,并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研制出非制冷氧化钒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阵列。在 1993 年就报道了 320×240 像素的微测热辐射红外焦平面阵列,其像元尺寸为 50μm×50μ m,噪声等效温差(NETD)为 100mK

Honeywell 公司将这种原创技术授权给了美国的几家公司,用于发展和生成商业及 军用非制冷焦平面。1994 年,美国 DRS 公司获得 Honeywell 技术许可。两年后,DRS 发明了“伞状”像元结构专利,“伞状”结构由吸收介质薄膜构成,与下面的绝缘体一起

可以使辐射吸收量最大化。其“伞状”结构可以调节从而对其热道和热容进行控制,使

工作波段的红外吸收得到最大,实现最佳响应度和响应时间。

美国雷声视觉系统(RVS)在 1999 年的研究表明,延长支撑腿的长度是提高灵敏度 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对像元结构进行了一些改进,开发了一种多层微幅射热 计像元结构,将热绝缘支撑腿和 VOx 测辐射热计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2004 年,日本 NEC 提出了一种带有屋檐结构的改进像元结构。该像元是三层结构,最上层是采用 SiN 制成的屋檐结构,VOx 测辐射热计薄膜、隔膜以及制成位于中间层最下层是一个反射层,与处于中间层的隔膜形成光学谐振吸收器。

其他西方国家也紧随其后,相继研发出结构类似性能相当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这 些公司在上付出了大量的努力,通过减小像元尺寸,增加表面吸收以及改进 CMOS 的读 出,使得 Vox 微测辐射热计在诸多方面的应用成为可能。目前,红外公司都致力于提高 像元规模的研究,一些公司也设法降低像元之间的间距并且利用双层桥式结构来实现大

规模焦平面阵列,这些氧化钒探测器甚至表现出了接近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优异性能。

氧化钒的主要缺点是它不兼容标准的 CMOS 工艺生产线,需要有单独的 CMOS艺生产线,以防止 CMOS 生产线的污染。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7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19 实现小像元面积高填充系数的原理图图 20 雷神公司 640×480 像元氧化钒探测器成像
资料来源:王彬《高灵敏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究》,首 创证券资料来源:王彬《高灵敏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究》,首 创证券

非晶硅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半导体材料为非晶硅(a-Si),其电阻温度系数与氧化钒相 当,这种薄膜材料常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制备,可实现大面积、低 温(小于 350℃)和均匀成膜,与标准的 CMOS 电路工艺完全兼容。此外,还具有其他 优点: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制造有自支撑结构的悬空薄膜结构,减少了光刻层数,使工艺制备简单;由于无需额外支撑层,可制成很薄(100nm)的悬浮膜片,使像元的 热时间常数很小;由于具有较小的热导率,桥腿可以制成简单的型,能够保证有效的热 绝缘,从而使微桥结构具有较高的占空比和机械强度,能够承受高速率振动和高强度冲 击;由于采用与标准 CMOS 集成电路兼容的工艺,所制像元成功率和可操作性强,从而 降低生产成本,易实现大批量生产。但是,非晶硅薄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结构无 定形,1/f 噪声比氧化钒高;由于室温电阻偏高,需要掺杂和改变成膜工艺来降低薄膜电 阻;由于存在光子衰退现象(SW 效应),需要经过特殊热处理等后处理方法来提高薄膜 的稳定性。

法国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究机构红外实验室(CEA-Leti-LIR),从 1992 年就开始研 究非晶硅探测器,在 1998 年,研究出第一个非晶硅红外探测器原型。从 2000 年开始Leti-LIR Sofradi 公司合作开发基于非晶硅薄膜材料的红外探测器。Leti-LIR 负责提供 技术,Sofradi 下属 ULIS 公司负责产品开发,生产出了第一代 45μm 像元间距的探测器。2003 年,ULIS 开发出了第二代 35μm 像元间距、320×240 像元规模的探测器。在 2005 年,又开发出了像元间距为 25μm 的第三代非晶硅红外探测器。在 2008 年,像元间距为 17μm 1024×768 非晶硅探测器研制成功。

国内最早从事非晶硅红外探测器研究的是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95长光所研制成低成本线列 32 元、128 元的探测器。目前国内批产非晶硅探测器的生产商 主要是大立科技。

当前,非晶硅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指标 NETD 通常为 20mK-100mK,但是凭借其低 成本和高性价比,在中、低端的军用和民用市场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未来的发展

趋势主要体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减小像元尺寸,提高工艺兼容性,实现大规模生

产,以达到缩小尺寸、降低成本的目的;提高探测器灵敏度,以低成本生产像元间距更

小的高性能器件;优化热敏感膜材料的性能和微桥结构,提高探测器的吸收率和填充因

子;扩展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实现对不同目标功能自动调节窗口的智能

化。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8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21 非晶硅探测器微桥桥腿桥柱和氧化钒的差异图 22 大立科技像元间距为 17 微米的非晶硅探测器

资料来源:龚宇光《非晶硅微测辐射热探测器的现状与发展》,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大立科技官网,首创证券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探测器的灵敏度、红外成像的清晰度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氧化钒探测器的灵敏度要高于非晶硅,目前已成为非制冷探测器领域的主流路线,氧化钒探测器占据非制冷探测器的比例近七成。高德红外一开始致力于非晶硅路线研究 和生产,但后来转为氧化钒路线。在非晶硅路线长期耕耘的大立科技在 2021 年也组建 了氧化钒路线,开始生产氧化钒非制冷探测器。

表 2 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敏感材料对比

敏感材料

技术特点
探测灵敏度和测温精度优于非晶硅,残余固定图形噪声比非晶硅小一个数

氧化钒 量级。缺点是它不兼容标准的 CMOS 工艺生产线,需要有单独的 CMOS艺生产线。国内外多数企业选择氧化钒技术路线。

非晶硅兼容标准的 CMOS 工艺生产线,制造成本低,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成 像效果不如氧化钒。

资料来源:睿创微纳招股说明书,首创证券

1.4 红外探测器的关键性能指标

响应率:输出信号与输入红外辐射功率的比值。响应率越大越好。

响应波长范围:制冷型(光电型)红外探测器的响应率和入射光的波长有关。当入 射波长达到λp 时,探测器达到峰值响应率,随后波长继续增大,响应率会迅速下降。当响应率下降至峰值响应率一半时对应的波长定义为长波限λc。一般情况下当入射波 长大于长波限λc 时,探测器的响应率已经较为微弱或无响应。这个特性和光电效应有 关,入射光子能量只有在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而波长增加到一定程度

时,入射光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则不会发生光电效应,探测器无响应。非制冷(热敏型)

红外探测器则对响应波长无选择性,对各种波长的入射光表现出的敏感度相同。一般在

室温下工作,灵敏度较低,响应时间也偏长。

图 23 探测器响应率和波长的关系

资料来源:光电探测器及应用,首创证券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9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噪声:噪声来源于探测器中的某些基本物理过程,即使在没有入射辐射的情况下也会有噪声出现。噪声会对探测器的探测精度造成影响,噪声越小,探测器的性能越佳。探测器噪声主要有暗电流噪声(热噪声)和光电子噪声(背景光子涨落带来的噪声)。减 少暗电流噪声的主要方法是降低温度,将温度由室温降低至液氮温度(77K),暗电流噪 声可降低 50%

信噪比:入射辐射所产生的信号输出电压与同时输出的噪声电压的比,设备的信噪 比越高表明其杂音越小,反之则越高,因此,信噪比越高越好。

噪声等效功率:入射辐射产生的输出电压正好等于探测器本身的噪声电压时,这时 的入射辐射功率称为噪声等效功率。探测器的噪声等效功率越小越好。

噪声等效温差:红外探测器能探测到的最小温差,值越小越好。

探测率:探测率为噪声等效温差的倒数,探测率越大越好。

1.5 红外探测领域的基础产品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领域的上游产品,红外探测器的生产单位一般也生产机芯、热像仪等中游产品,另外也销售单独的探测器产品给中游制造商或完整武器装备制造商。

图 24 Lynred 生产的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图 25 Lynred 生产的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资料来源:Lynred 官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Lynred 官网,首创证券

机芯产品由红外探测器、硬件电路(其上运行机芯软件)、结构件构成,是实现光电 成像的核心模组。机芯中的探测器接收红外辐射信号,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硬件电 路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包括信号放大、模数转换、图像处理、视频编码等,最终将探测器芯片提供的电信号转换为电子视频图像。探测器和硬件电路通过结构件连 接在一起,实现了结构加固和探测器及硬件电路的散热。

图 26 制冷型机芯组件图 27 非制冷型机芯组件
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0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热像仪又被称为红外整机,整机通常包括机芯、镜头和结构件等主要部件,另外复 杂的整机系统还包括主控电路或若干功能模块。热像仪是具有完整光电成像功能的产品,整机组件内的机芯通常需要控制红外镜头,实现诸如光学变焦、视场切换、自动对焦等 功能。结构件将机芯和红外光学镜头装配在一起,镜头将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汇聚到机 芯的探测器焦平面上,机芯工作输出的红外视频信号就是整机组件的视频输出信号。整 机组件的视频输出信号有两种用途:输出标准视频信号,接到标准显示器上直接供人眼 观察;输出数字视频信号,作为其他部件的视频输入源,集成为复杂系统的一部分。

图 28 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结构图 29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资料来源: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官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睿创微纳官网,首创证券

2 红外探测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

2.1 练兵备战及武器装备现代化推动军用红外探测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军用红外产品方面,全球市场规模处于稳定增长趋势。从上世纪 70-80 年代起就逐 步应用于陆、海、空战场上,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夜战和精确打击武器系统中的核心技 术,红外装备精良与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武器现代化水平。根据睿创微纳招股说明书援 引自 Maxtech International 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预测,2023 年全球红外市场规模将达 107.95 亿美元。

图 30 2014-2023 年全球军用红外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120
100
80
60
40
20
0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在国家积极推进练兵备战及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未来国内军用红外市 场将保持快速增长。2021 年,中国的 GDP 达到美国的 70%,但国防支出(1933 亿美元) 只有美国的 26%,我国国防支出占比低,提升空间较大。财政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 的《202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指出,中国 2022 年国防支出预算为 14504.5 亿 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计算约为 2295 亿美元),同比增长 7.1%。军费支出稳定快速增长,新装备列装加速,行业需求端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给军用红外热像产品的快速增长带 来保障。

图 31 2018-2022 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及增速(亿元)

16,00011069.711896.5612679.9213553.4314504.57.60%
14,000
7.40%
12,0007.20%
10,0002019202020212022
7.00%
8,0006.80%
6,0006.60%
2018
4,0006.40%
2,0006.20%
06.00%

资料来源:财政部,首创证券

2.1.1 红外热成像装备在单兵、军用车辆中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单兵手持热像仪能够进行夜间和能见度条件较低的条件下的观察和侦察,也可以用 于发现伪装目标;除了观察和侦察外,手持热像仪还可以通过与方向盘、卫星定位仪、激光测距机、激光目标指示器等组合使用,解决确定目标角坐标和距离的问题,可以引 导半主动激光精确制导武器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图 32 单兵手持热像仪

资料来源:搜狐新闻,首创证券

轻武器瞄准射击装备可以在夜间和低能见度的条件下,对目标进行瞄准打击。单兵 装备的轻武器包括突击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火箭炮、无后坐力炮、便携式反坦克导 弹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根据武器系统的不同可配套有轻型、中型和重型武器热瞄准镜。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2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33 冲锋枪热瞄准设备图 34 无后坐力炮热瞄准设备
资料来源:搜狐新闻,首创证券资料来源:搜狐新闻,首创证券

红外产品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军队的普及率较高,例如美军在海湾战争 期间,平均每名士兵装备了 1.7 套红外热成像装置(TWS)。按照我国政府发布的《2006 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我国军队人员数量为 230 万人,裁军后约有 200 万人,如果未 来我军 10%的部队装备红外热像仪和枪瞄设备,粗略估计我国的军用红外热像仪和红外 枪瞄的市场容量各有 20 万套。当前单兵装备在军队中的装备量还较少,为完成国防和 军队现代化的目标,单兵装备在十四五期间将加速列装。

除了单兵装备外,红外热成像还用于坦克、装甲车等地面武器装备上。据国际战略 研究所出版的《2020 年军事平衡》中报道,解放军目前在作战单位中拥有的坦克数量为 5850 辆,其中最为先进的 99 型、99A 型第三代坦克数量仅为 1100 辆。据《兵工科技》报道,99A 主战坦克在观测瞄准方面,换装了我国新研发的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红外热像 仪,观测瞄准距离更远,同时在灵敏度、清晰度等方面也大幅提升。而除了第三代坦克

外,其他坦克的成像设备主要为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仪主要依靠自然光工作,对环境

光线的依赖性强,观测距离较短,在军事信息化的推动下,微光夜视仪势必要被红外热 像仪所取代。粗略估计,坦克所用的红外热像仪未来潜在需求为 4750 套。

图 35 美国 M1 主战坦克上面的红外夜视仪

资料来源:搜狐新闻,首创证券

美国当前拥有的装甲车数量约为 15000 辆,俄罗斯有 30000 辆,我国的装甲车数量 约在 7000 辆。而装甲车车载观测装置也大多使用微光系统,红外设备渗透率较低,未 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1.2 十四五期间空、海武器装备系统更新换代带来热成像设备需求旺盛

机载红外系统主要用于导航和瞄准,包括对地面目标进行观瞄的前视红外吊舱FLIR)和针对空中目标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

机载 FLIR 系统大多采用吊舱形式挂装在飞机机身下方,适合于机载空对地火控系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3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统,作为夜视传感器主要用于夜间和不良天气条件下对地面目标的导航和攻击。FLIR统由于需要实时显示,为免画面闪烁,以便于人工识别,工作帧频一般在 25-30/s一般不跟踪多目标。

FLIR 中比较出名的是美军蓝盾吊舱 AN/AAQ-14 Lantirn,该系统包括导航吊舱和瞄 准吊舱。导航吊舱设有两个红外传感器:宽视场前视场红外传感器负责显示地形图并叠 加到飞行员的平视显示器上;窄视场前视红外传感器,用于搜索目标并将信息输入目标 识别系统后导入小牛导弹中。而瞄准吊舱可以实现跟踪瞄准功能:窄视场前视红外传感 器捕获目标后,指示激光测距/指示器进行测距和目标指示。中国与蓝盾类似的设备是本 世纪初研制的蓝天吊舱,由 607 雷华所和 613 洛光所分别研制昼夜全天候精确导航吊舱 和光电瞄准备吊舱组成。

IRST 系统一般采用半埋式安装在机身座舱玻璃前方,以利于空空搜索和跟踪,可 昼夜全天候使用。IRST 的视场大,导致每帧频有大量的像素数,比 FLIR 高出数倍。由 于有关数据只提供计算处理使用,帧频时间根据作战要求不同在 1s-10s 之间。

图 36 美国 F/A-18“大黄蜂”战机机翼下的 FLIR 吊舱图 37 苏-27 的 IRST 装置

资料来源:搜狐新闻,首创证券资料来源:搜狐新闻,首创证券

根据《World Air Forces2021》数据显示,我国军用飞机数量为 3260 架,与美俄有着 巨大的差距,为实现把我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宏大目标,未来军机数量有望大幅增加,带来巨大的红外成像系统增量空间。此外,美国正在积极研究更大给规模红外热成像设 备,以进一步提升探测灵敏度。对比之下,当前我军战机的红外热成像设备像元规模较 小、探测灵敏度偏低,未来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加快,更大规模成像的红外系统有望替 代当前机载红外设备。此外,无人机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现代战争中,无人机可实现跟 踪搜查和精确打击功能,红外系统是这些功能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图 38 各国战机数量

15000
12000
9000
6000
3000
0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舰载装备主要包括舰载观察和火控系统。红外夜视器材分辨率高,具有探测掠海飞 行目标的优势。舰载跟踪用红外热像仪既可以用于为发射导弹提供目标数据,还可以用 于探测敌方掠海飞行的导弹。配备热成像设备在内的光电火控系统,便于识别目标并缩 短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海军作战对红外装置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导航、队形、近距监视、登陆观察、情报收集、地平面搜索、对空警戒和武器火力控制等方面。

图 39 舰载红外搜索和跟踪设备

资料来源:搜狐新闻,首创证券

舰载红外系统目前正由大型舰艇向小型舰艇过渡,由水面舰艇向潜艇过渡,从跟踪 系统向监视系统过渡。舰载红外系统相比车载设备更为复杂,其技术指标要求高、非通 用组件热像仪应用量大、造价往往很高。

我国的一线战舰数量超过 355 艘,包括 2 艘航母、2 075 型两栖攻击舰、8 艘两 栖船坞登陆舰、45 艘驱逐舰、112 艘护卫舰以及 80 余艘潜艇。据美国国防部报告,到 2030 年我国战舰数量还将增加至 425 艘。未来更先进的红外系统在新的战舰上装备以 及对老旧装备的替换,舰载红外系统也有着大量的需求。除了一线战舰外,红外系统还 可大量用于水上执法艇、公安边防巡逻艇、海盗船、海事执法船、渔政执法船等,该部 分市场依然庞大。

2.1.3 精确制导弹药在现代战争成为投弹主力,带动红外探测装备需求高涨

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把精确制导武器定义为直接命中概率大于 50%的导弹、制导炮 弹和炸弹的统称。精确制导武器术语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 量使用了精确制导导弹,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在此后的多场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 使用比例越来越高,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制导武器的使用比例高达 68%。制导武器装 备中,常用的制导方式有激光制导、红外制导、毫米波制导、电视制导等。据白洪斌所 著的《红外制导综述》,目前各国装备的各种战术导弹,至少 60%采用了红外导引头。

表 3 最近几次局部冲突和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情况

时间/技术特点精确制导武器使用比例
1991 沙漠风暴9%
精选力量69%
1995
沙漠之狐72%
1998
盟军行动35%
1999
斩首行动68%
2003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首创证券

精确制导武器按照发射平台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空基导弹、地基导弹和海基导弹。空基导弹发射平台为歼击机、轰炸机和直升机,代表产品有美国的 AIM-9X“响尾蛇”空空导弹、中国的霹雳-10 空空导弹。地基导弹的发射平台包括陆军防空和反坦克平台、海军岸舰导弹平台及火箭军机动式与固定式发射平台,代表产品有美国的 AGM-86 战斧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5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巡航导弹、中国的长剑-100 超音速巡航导弹。海基导弹的发射平台为舰艇、潜艇,代表 产品有美国标准-2 型舰载防空导弹、中国的鹰击-21 高超音速导弹。

我国要“构建以四代装备为骨干、三代装备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系”,新型战机的不 断列装,对空基导弹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据新浪军事,我国歼-16 可携带 6导弹、歼-20 能挂 8-10 枚导弹,战机携带导弹数量庞大。另外,我国正在加速研制新一 代空基导弹,以满足空基新型武器平台的高精度、长射程需求,实现对落后导弹的替代,

替代市场也较为广阔。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中提出适度增加海军现役员额,优化各军兵种内部力量结构可以预测未来我国将加速海军装备列装,相关支出将增加。据新浪军事看点,我国 052C052D055 驱逐舰数量已有 38 艘,其中 052C 可装备防空导弹 48 枚、反舰导弹 8 枚;052D 型总共安装有 8 8 联装垂直发射装置,能够装载 64 枚导弹;055 型驱逐舰具有 128 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按照舰载导弹平均 60 枚计算,保守估计 38 艘驱逐舰同时发 射导弹数量为 2200 枚。

陆基导弹领域,针对陆基导弹的反制措施层出不穷,新式陆基导弹研制提速。美国

针对地地弹道导弹研发了导弹防御系统,各国新型坦克针对反坦克导弹开始加速坦克爆

炸反应装甲列装。为应对这些措施,还需推进新一代陆基导弹的研制以及在军队中的列

装比例。

不同于导航、观瞄用途的机载、舰载或单兵红外装备,寻的用的红外制导导弹具有

易耗品属性。导弹为陆、海、空及火箭军共用,实战化训练会大大增加导弹的消耗量,

同时为了积极备战需要大量战略消耗品作为储备。除此之外,导弹还是军贸的主要品种

之一,外贸市场也有一定的需求。红外制导导弹作为精确制导导弹的主力,在精确打击

武器需求的牵引下,红外探测系统需求也将快速增长。

图 40 中国长剑-100 陆基巡航导弹图 41 美国标准 3 号海基红外防空导弹
资料来源:搜狐新闻,首创证券资料来源:搜狐新闻,首创证券

2.2 民用领域红外产品增速高,成本下降带来应用领域的拓宽

与军用市场相比,民用市场规模略小,但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随着非制冷红外热

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领域等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民用市场保持着很快 的增长速度,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军用领域。在 2020 年,由于红外热像仪在通过发热监 测来遏制新冠病毒上的重要性,民用红外市场大幅增长。根据睿创维纳援引 Maxtech International 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的数据,2023 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将达到 74.65 亿美元。相比军用市场,民用领域对产品的价格敏感性很高,红外探测器成本下降,将

有更多的领域应用红外设备。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6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42 2014-2023 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74.65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在视频监控领域,可见光监控设备固然扮演着 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不可避免的昼夜交替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可见光监控设备的正常发挥,而红外热成像监控产品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失,特别适 合高安全级别区域的入侵防范。

根据中国安防网数据统计,2016 年,美英两国每千人配备的监控摄像机的数量分别 96 台和 75 台,而我国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四地的千人均监控摄像机数量均为 41 台以下。总体来看,我国安防摄像头渗透率仍有待提升,且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平安 城市投建,二、三线城市安防市场空间打开,我国视频安防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 中国报告大厅数据,2010 年至 2017 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从 242 亿元增长至 1142 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24%。未来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红外热像仪在非可见光 下监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未来在安防监控领域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图 44 红外探测器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应用

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

2.2.3 红外热像仪成本下降有望在海外户外领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在夜间和光线昏暗的情况下,肉眼很难分辨出地形地貌,因而也无法选择安全的扎 营地点。这时候,热像仪就可以通过监测红外辐射对地形进行侦测,便于夜晚安全扎营。此外,热成像仪还可以看到远处正在活动的野生动物,避免野兽袭击,从而对户外活动 的安全与高效提供保障,狩猎合法的国家和地区,热像仪还可以辅助猎人捕获猎物。户 外活动时遇到人员走散的紧急情况时,可以借助红外热成像仪进行人员的搜寻,其超强 的夜视功能可以有效穿透烟雾,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环境下也能进行搜救。

图 45 红外探测器在户外运动中观察到的野生动物图像

资料来源:高德红外官网,首创证券

在户外领域,红外热像仪在狩猎方面的需求最为旺盛。在欧美、非洲等国家,合法 狩猎是被法律允许的。猎人们采用红外热像仪可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克服雨雾、植物 等障碍观察猎物,近年来户外热像仪在国外销量大增。目前 FLIRPulsar 的手持红外热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8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像仪售价达到几百、几千美元,而随着未来成本的下降,户外市场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厂商的红外热像仪主要售往欧洲市场,由于其高性价比优势,渗透率逐步上升2020 年欧洲的注册猎人有 700 万人,2021 年美国注册猎人有 1520 万人。随着国内厂商 未来成本的进一步缩减,红外热像仪有望进入美国市场,并在欧洲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 份额。

2.2.4 自动驾驶市场保持高增速,红外相机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依靠可见光进行驾驶时,在光源不够、晚间驾驶、晴天眩光和极端天气下将面临严 峻的挑战。红外热像仪不依赖可见光工作,不会出现晚间或白天无法分辨路面潜在风险 的问题,就算是路面正前方两百米外的车辆、非机动车、单车骑友、动物和别的物体也 可以分辨清楚。在自动驾驶领域,车辆一般配有红外、可见光、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红外热像仪可以在可见光、激光雷达或雷达探测系统软件出现数据冗余而提供单独的数 据信息。

图 46 红外探测器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格物优信,首创证券

Yole Development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自动驾驶核心组件部件市场规模共计 170 亿美元,到 2025 年将会达到 780 亿美元,2020-2025 年的 CAGR 可达 35.6%其中摄像头组件价值占比约 10%,约 78 亿美元,红外相机作为摄像头组件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会迎来需求的提升。

2.2.5 红外热像仪在消防车上的配置比例较低,未来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火灾现场一般存在大量的浓烟,搜救人员肉眼很难准确观察到起火位置以及一些危 险情况,这给搜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红外热像仪可以不受火场烟雾干扰,接收到被困 人员发出的红外线,准确定位被困人员,提高营救成功率。在深入火区灭火时也可以使 用红外热像仪定位火源位置,预测火势发展,制止火情的进一步蔓延。排查到危险情况 时,相关人员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确保自身安全。火灾扑灭后,火灾现场 会遗留大量肉眼难辨的易燃点及一些潜在隐患。二次火情造成的损失有时会更加严重,因此排除隐患不容忽视。使用红外热像仪可以快速地发现这些易燃点,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复燃隐患。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9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47 红外探测器在消防领域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格物优信,首创证券

在消防领域,据统计全球大约有500万消防人员,如果每辆消防车配备一台热像仪,市场总量将达到 20 万台。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报道,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共有城市消防 7477 个,共有乡镇专职消防队 10069 个,按照消防站消防车辆最低配备数量来看,我国消防车保有量需达 4 万辆以上。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消防车需求量在 6500 辆附近。当前,我国消防车配备的红外热像仪数量还很少,假设每辆消防车配置一台红外热像仪其增量市场每年将有 6500 台,存量市场规模更大。

2.2.6 工业监测领域需求被不断挖掘,拓宽了红外热成像设备的应用范围

在工业监测领域,红外成像几乎可以用于所有工业制造和控制活动。如转动机械设 备,包括马达、马达碳刷、轴承、联轴器等,电子产品的 PCB 板热分析、电子组件热传 导测试、壳散热测试、电路设计等,焊接、铸件、模具、炼钢炉、转炉等的加工和热处

理工艺。

图 48 红外探测器在工业监测领域的应用

资料来源:格物优信,首创证券

过去十年,我国工业监测的机器视觉市场高速增长,于 2019 年破百亿规模。其中 消费电子领域需求占比最大,超过 4 成。消费电子的生命周期较短,制造商需要频繁采 购设备,将拉动市场需求;另外,消费电子的内部构造也趋向于更为精密和复杂,对生

产线的生产效率和组装精度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将促进机器视觉设备的应用拓展。据中 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报道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 107 亿美元,到 2026 年将达到 153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 6.1%2020 年我国的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为 113 亿元,到 2026 年将达到 316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18.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 工业监测领域机器视觉市场的不断扩大,红外热像仪作为机器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市场需求随之上升。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0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3 红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3.1 国产化替代、自主可控将是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不论是制冷型探测器还是非制冷探测器,国产化与自主可控都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趋 势。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始于美国,并长期运用在军事领域,因该技术、产品的军事 敏感性,掌握最先进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美国、法国、以色列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长期对我 国实行严格的出口审批制度甚至禁运,长期以来,我国仅能从法国进口少量工业级低端 红外热成像产品,且出口商明确要求不允许应用在军事领域。

在上述背景下,随着国内军工、基础工业、信息产业发展急迫性,我国开始红外探 测器的自主化探索道路。2015 年,我国明确把红外探测器列为国产化重点对象,并出台 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扶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探测器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 主可控,具备了材料、MEMS 传感器芯片、CMOS 读出电路、制冷机、杜瓦封装、整机 制备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受基础科研能力和工艺水平限制,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但 在光学系统、算法、图像处理等领域,我国已有较大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探测器 领域的差距。

整体而言,我国红外热成像产业的技术水平与美国、法国和以色列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制冷型探测器领域,可靠性、功耗、灵敏度有待提高。另外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探测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辅料、设备等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进行限制,国产探 测器生产商还需解决基础材料、设备国产化的问题。这些都将是国内探测器生产商需要 长期面临的技术问题。

探测器国产化同时也给国内红外行业公司及相关配套产业带来了机遇,中国国内市 场庞大,减少进口后,国内红外公司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随着技术进步,中国 厂商还有望在在海外市场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3.2 超大规模、小型化、多色、高温工作是制冷型探测器的发展方向

1999 年由唐纳德里高等人提出了第三代探测器的 SWaP3SizeWeight and PowerPerformance and Price)概念。在该概念的发展驱使下,红外探测器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大 规格、小型化、多色化(multi-cooler)、智能化和高温工作等前沿领域方面。高性能是核 心,重点是提高光谱、空间、时间分辨率和辐射探测器灵敏度;而在实际应用时,则涉 SWaP3 概念的各个方面,需要权衡尺寸、重量、功耗、应用成本等。

随着红外探测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短短几年内主流红外图像分辨率已经从 320×240384×288 升级到 640×480640×512,更高分辨率的探测器如 1024×7681280×1024 也开始从样品逐渐进入正式产品。分辨率的提高使红外图像显示效果更加细腻是红外行业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图像分辨率的提高直接导致单幅图像数据量的剧增, 1024×768 分辨率数据量是 640×512 分辨率的 2.4 倍,是 384×288 分辨率的 7.1 倍。2020 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发布了自主研制的短波和中波单片 2.7K×2.7K 红外探测器的演示成像,标志着我国在三代超大规模红外探测器研制方面取 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单片 2K×2K 以上阵列规模的红外探测器空白,代表了国内最 高和世界先进水平。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1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4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研制的 2.7K×2.7K 红外探测器成像效果

资料来源:红外芯闻,首创证券

探测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不仅能使其胜任更多应用场景,也意味着系统将 具有更高的集成度、更低的功耗,有利于系统向模块化、多功能发展。据麦姆斯咨询报 道,近期,浙江珏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熊雄等在《红外技术》期刊上发表了以“640 x 512 小型化红外探测器杜瓦组件可靠性研究”为题的论文。该论文披露了珏芯微电子所研制 的对标法国 Lynred 公司 Leo 型号探测器,其外形尺寸为 119.6 mm x 80 mm x 46.5 mm重量小于 350 g,封装 15μm 640 x 512 碲镉汞器件。经力学、热力学、多余物和真空寿 命等四个维度的可靠性试验,该小型化杜瓦组件的性能保持良好,结果表明此探测器组 件在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满足常规军事应用需求。

图 50 640×512 小型化红外探测器组件及其成像效果图

资料来源:红外芯闻,首创证券

红外探测器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出的器件。在大气环境中,目 标的红外辐射只能在 1.1μm-2.5μm3μm-5μm8μm-14μm 三个窗口内有效传输。如果一个热成像系统能同时在其中两个波段获取目标信息,就可以对复杂的背景进行抑 制,提高对目标的探测效果,所以国内外研制的大部分双色红外探测器都是中、长波探 测器。双色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导弹预警、气象、资源遥感等卫星,武装直升机和舰载 机目标指示系统,机载前视红外和侦察系统,中、低空导弹的光电火控系统,精确制导 武器的红外成像制导导引头,水面舰船的预警、火控和进程反导系统,双波段红外热像 仪等。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2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51 碲镉汞中、长波双色红外探测器对人脸的成像结果

资料来源: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官网,首创证券

在保证红外探测器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探测器组件的工作温度,可以使红外系统具有 小尺寸、低功耗、低成本、高灵敏度和高响应速度等优点,是目前新一代红外焦平面探 测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昆明物理研究所对中波红外碲镉汞 15μm640×512平面组件在不同工作温度下制冷机的稳态功耗测试结果及制冷到相应工作温度所需的 制冷时间对比,发现随探测器组件工作温度的提高,制冷机的功耗和降温时间显著下降AIM 公司开发了 20μm 640×512 规格阵列中波红外高温工作探测器组件,在 220K工作温度下探测器组件仍然具有较好的成像分辨率。

图 52 AIM 公司 20μm、640×512 规格高温工作红外探测器组件成像效果

资料来源:红外芯闻,首创证券

3.3 晶圆级封装将大幅降低非制冷型探测器成本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非制冷红外探测技术创新向晶圆级封装、小像元间距、ASIC 集成等方向发展。随 着非制冷热成像产品在安防、测温、汽车和个人视觉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市场对热成像 模组的分辨率、功耗、体积和价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面阵规模、更小像元间距、更 小封装体积、更高集成化日益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当前,业内红外探测器较多采用金属封装、陶瓷封装技术。这两种封装方式是将晶 圆切割为单个芯片后进行单芯封装,随着晶圆级封装、3D 封装的逐步成熟,部分业内 企业已实现先整体封装后进行切割的封装工艺。晶圆级封装能够大幅度减小探测器的封 装体积,满足热成像模组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晶圆级封装能够大大提高 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有效降低封装成本。非制冷领域的市场需求对价格的敏感性很高晶圆级封装甚至带来探测器成本成数量级式地下降,将大范围拓展红外探测产品的应用 领域。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3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表 4 红外探测器三种封装技术对比

封装技术优点缺点
金属封装可适应较极端的环境,成本过高、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不适合大
并可与其他设备匹配规模、低成本生产要求
陶瓷封装有自调整功能,无需使用陶瓷管壳成本仍较高,尺寸大,也不适合
TEC(半导体恒温器,大批量生产
应用于金属封装),与
金属封装相比,体积、

重量、功耗、封装成本
大幅降低

部分工艺与硅工艺相 工艺要求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晶圆成品率 兼容,适合于大规模生
晶圆级封装 产应用,是目前非制冷
红外探测器的封装趋

资料来源:睿创微纳招股说明书,首创证券

当前,在晶圆级封装技术方面走在前列的是海康微影。其研制的晶圆级封装 1280×1024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表现出了优异的制成像效果。高德红外是最早开发出晶圆级封 装探测器的厂家,代表产品是 12μm 640x512 非制冷探测器;睿创微纳开发了 12μm 384×288 晶圆级封装非制冷探测器。

图 53 晶圆级封装 1280×1024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模组图 54 晶圆级封装 1280×1024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成像效果
资料来源:海康微影官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海康微影官网,首创证券

当前,业内非制冷红外芯片像元尺寸从最初的 35μm 迅速发展到了目前主流的 12 μm,像元尺寸不断向更小尺寸发展。睿创微纳甚至已经研制出世界首款 8μm 1920×1080 全高清成像机芯模组,并已完成工程验证。小像元尺寸的优势在于,更小像元尺寸 可以缩小芯片尺寸,降低芯片成本,进一步满足热成像模组小型化、集成化的需求。另 外,相同焦距光学系统下,像元尺寸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并且对于同一物体,像元 尺寸越小辨识距离越远。因此,小像元尺寸是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向。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4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55 8μm 1920×1080 红外探测器图 56 8μm 1920×1080 红外探测器成像效果
资料来源:睿创微纳官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睿创微纳官网,首创证券

目前,红外成像产品的信号和图像处理电子器件主要还采用 FPGA 方式。近年来,行业内采用 ASIC 芯片集成方式替代传统成像模组的 FPGA 方式,显著减小了成像模 组尺寸,降低了成像模组功耗,降低了量产成本。未来,随着采用 ASIC 集成方式的产 品量产,规模化效应凸显,更多的业内厂商将会采用此种技术,ASIC 芯片集成将为未 来技术发展趋势。2020 年,睿创微纳全资子公司英菲感知 Infisense 领先发布基于自主 研发 ASIC 处理器芯片的全系列红外热成像模组。该系列模组搭载了英菲感知自主研发 的“猎鹰”处理器芯片,取代了传统热成像模组的 FPGA 方案,体积是原来的六分之一、功耗是原来的三分之一、价格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全面支持红外测温及点线框实时检测电子变焦和多种伪彩、OSD 等功能

图 57 “猎鹰”处理器芯片

资料来源:睿创微纳官网,首创证券

3.4 红外行业的竞争格局:FLIR 一家独大,中国厂商紧随其后

3.4.1 中国厂商在全球十大红外热成像仪厂商中占据四席

Yole 发布的《2020 年热像仪和探测器报告》,在 2020 年全球红外热成像整机的 出货量上,美国 FLIR 市场占有率为 35%,排名第一,中国的高德红外、海康威视、睿 创微纳和大立科技分别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第七。从全球的红外热像仪行业代表型 企业分布来看,美国略高于中国,占据 45%,中国占比 44%。中国企业在全球红外热像 仪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较 2019 年提升了 29%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5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58 2020 年全球红外热成像仪市场出货量 TOP10 图 59 2020 年全球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区域结构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60 2020 年全球民用红外成像行业细分应用领域占比

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家用领域汽车领域其他

15.70%
3.50%

8%43.80%

29.00%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首创证券

4 国内主要红外产品供应商

4.1 高德红外:制冷与非制冷兼顾,武器装备资质最全

4.1.1 实现探测器国产化,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因红外探测器在军用领域有特殊用途,欧美先进的红外探测器生产商长期对中国进 行相关技术封锁。尤其是美国,我国基本上无法获取美制的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产品,国 内的研究机构可获取的用于研究的探测器产品大多来自法国、以色列老旧的产品。

对于制冷型探测器,其技术难度要远远大于非制冷型探测器,对生产工艺、制造设 备、操作人员要求极高。国内大多数进行制冷型探测器研制并生产的机构主要是国有研 究院所,如中国兵器集团 211 所、中国电科集团 11 所、上海技物所等,这些研究院所 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并在探测器研制方面有着几十年的技术经验积累,目前基本实现 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对于民营企业,目前能够自主研制并生产制冷型探测器的厂家 仅有高德红外。实际上,高德红外已经实现了三条国产探测器生产路线,分别是氧化钒 非制冷型探测器生产线、碲镉汞制冷型探测器生产线和二类超晶格制冷型探测器生产线,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4.1.2 军工装备资质齐全,在军品领域有一定的壁垒优势

红外热像仪行业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根据《武 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范围内的武器装备科 研生产活动,需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而具备相适应的保密资格、经评定合格的 质量管理体系,并具有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等是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必要条件。因此民营企业成为军品供方有着很高的资质壁垒。

高德红外取得《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国家二级保密单位资质和《武器装备 科研生产许可证》、《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并在 2020 年底,取得了完整武器装备总 体科研与生产资质,实现从配套到总体的跨越。

4.1.3 全产业链布局,军民融合发展

高德红外是国内唯一一家兼具制冷、非制冷红外探测产品的批产线的上市公司,产 品覆盖上游探测器芯片制造、中游探测器机芯和热像仪及下游红外完整武器装备系统。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7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在红外探测器芯片领域,高德打造出高性能非制冷型、碲镉汞制冷型及国内唯一的 Ⅱ类超晶格制冷红外核心器件批产线,实现探测器的自主可控和批量生产。其红外芯片 产品品类丰富,覆盖多种面阵规格、多种像元尺寸及多种波段组合,产品各项性能指标 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表 6 高德红外核心探测器产品

探测器类型

典型产品 12μm 1280×1024 中波制冷探测器

制冷 7.5μm 1280×1024 中波制冷探测器

10μm 1280×1024 长波制冷探测器

非制冷传统陶瓷封装:12μm 256×19212μm 400×30017μm 400×30012 μm 640×51212μm 800×60017μm 800×60012μm 1280×1024

晶圆级封装:12μm 640x512

资料来源:高德红外 2021 年年报,首创证券

外热像仪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领域是高德的传统优势板块高德将高端化、系统化、集成化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军用领域围绕着综合光电系统 及高端型号产品的科研生产开展工作,实现了红外夜视、侦察、制导、对抗等多层次应 用;在民用领域,产品主要应用在检验检疫、机器视觉、无人驾驶、电力监测、消费电 子、智慧家居、安防监控等。

在完整武器装备领域,高德组建了具备全系统专业建制和完备组织架构的完整装备 系统总体研究院,专注于研制生产先进的精确打击型号系统产品。随着各型号项目逐步 落地,板块业务实现了从传统到智能化、从单一到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高德红外在完 整装备系统总体在研项目涉及的领域覆盖面广、品类多样,在参与国内及外贸多个新型 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项目竞标中体现出较强竞争优势,多款中标型号产品将为其未来业绩 高涨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武器总体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除了之外,公司的主要业务还包括可以用来配套武器系统总体生产的传统非致命性 弹药及信息化弹药。该部分业务主要由全资子公司汉丹机电进行研发、生产、销售,产 品装备部队和公安队伍。

高芯科技、高德智感、襄阳汉丹机电是高德红外主要的子公司,其业务各有侧重高芯科技主要生产探测器及机芯。其中,非制冷型采用氧化钒路线,主流产品为 12μm17μm 像元间距,最高分辨率为 1280×1024。制冷型探测器领域拥有两条 8 英寸碲镉汞 及二类超晶格生产线,最高像素可达百万。高德智感主要专注于民用红外领域,主要产 品为消费级红外热像仪、测温系统等,用于检验检疫、户外搜救、安防等多种民用场景。襄阳汉丹机电是全国地方重点保军企业之一,为我国领先的非致命性弹药及机电产品的 研制基地。使公司实现了从光电系统及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到包含智能弹药在内的完整武 器装备领域的跨越。

4.1.4 营收保持高增速、积极扩产为未来业绩筑基

公司近年来营收、利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1 年疫情得到较好防控,人体测温用 红外热像仪需求大幅下降,导致公司业绩增长有所放缓。未来公司安防、工业、电力监 测等非防疫类民品业务有望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十四五期间武器装备带量采购,公司型 号产品和完整武器装备需求强劲,未来业绩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8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61 高德红外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图 62 高德红外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4010.16营业收入营收增速35.00120%
33.34
3016.38100%
80%
20
60%
10.84
40%
102017201820192020202120%
0
0%
120.58归母净利润2.21归母净利润增速400%
11.11
10.01
101.32300%
8
200%
6
4
100%
2
020182019202020210%
2017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在应对未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带来的产能压力方面,公司在 2020 年制定了扩产计 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提升红外核心器件的产能及民用标准化模组产能,加 快新一代探测器技术平台的建设工作,项目建成满产后公司洁净生产车间面积将增加一 倍以上,其中超百级洁净间面积将增加近六倍,新厂房的启用解决了因净化空间不够导 致的扩产困难问题,为未来产能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4.2 睿创微纳:非制冷领域王者,产品在国际上有良好的口碑

4.2.1 十多年来专注氧化钒路线,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睿创微纳成立于 2009 年,并于 2019 年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专注氧 化钒非制冷路线,拥有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生产线。经过多年 的发展,睿创微纳已经成为国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域技术最为先进的公司之一。

公司非制冷探测器在像元尺寸、灵敏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领先 地位。2018 年公司发布 12μm1280×1024 百万级像素红外 MEMS 芯片,并实现数字输 出、陶瓷封装和晶圆级封装;2019 年公司发布国内首款、世界第二的 10μm1280×1024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并实现批量化生产;2020 年公司成功研发出世界首款 8μm 1920×1080 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全高清成像机芯模组。2020 8 月,公司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猎鹰”ASIC 处理器芯片,取代了传统红外成像模组 FPGA 方案,大幅度降低了模组的体积、功耗以及成本。

4.2.2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民品为主、军品为辅

公司目前已经实现了非制冷红外全产业链布局。产品主要包括红外 MEMS 芯片、红外探测器、机芯、红外热像仪整机。

红外 MEMS 芯片是探测器的核心元件,用来接收红外辐射信号。由于国外技术封 锁,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该领域的自主可控。公司的 MEMS 芯片都在 母公司睿创微纳生产,芯片产品全部自用,只销售给子公司艾睿光电,不对外销售。

探测器是将 MEMS 芯片封装后的产品,将 MEMS 芯片接收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化为 后端图像处理电路可识别的电信号。探测器均由子公司艾睿光电生产,并继续被加工为 机芯和红外热像仪整机对外销售。目前公司已经形成金属封装、陶瓷封装以及晶圆级封 装三大系列十余个型号产品。

机芯包含图像处理电路,可将目标物体进行红外成像。公司的机芯产品包括 XCoreLAXCore Micro 系列全能型机芯,XCore LT 测温型红外机芯以及 Xforest 满足 特殊区域监控、防火需求的机芯等。

红外热像仪整机是将机芯组件与红外光学部件、机芯、智能处理电路、电池、外壳、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9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显示屏等组合在一起的完整系统,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公司的红外热像仪产品包括 户外手持红外热成像仪、智能手机热像仪、多功能头盔式热像仪、车载红外热成像仪等 系列。

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在民用领域,占比近七成,下游应用领域有医疗防疫、智慧工 业、无人机载荷、自动驾驶、安防监控、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公司军 品领域主要销售偏上游的探测器和机芯,主要应用于枪瞄和短距制导武器上,另外公司 正在研制制冷型探测器,未来有望放量。

表 7 睿创微纳的核心竞争优势

产品领域核心技术优势

8μm 1920×1080 机芯模组:属世界首款,用于高端大视场、远距离探测 10μm 640×512 探测器:满足高端微型化需求

探测器和机
芯模组
12μm 1280×1024 探测器:满足大市场、高灵敏度需求
12μm 384×288 WLP 探测器:满足微型化、低成本、超低功耗需求

17μm 640×512 偏振探测器:满足复杂背景、低对比度及红外伪装等应用 领域的需求

工业红外热像感知市场领域:完成经济型到高端型全系列在线式红外热成 像测温产品线和便携手持式红外热成像测温仪产品线的全覆盖

视觉监控领域:完成了多光谱半球、筒机、云台等多个系列视觉产品的研 发和量产

红外热像仪
整机
巡检机器人:实现设备异常检测、管道老化检测、气体泄漏检测、自动表 计读数等功能

汽车领域:满足各类车载市场对红外高分辨率产品的需求、自动驾驶对远 距离和中距离感知需求

手持观瞄、光电系统:产品质量和性价比高,打造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消费品市场:发布天眼系列和超小体积 P2 系列智能手机插件热像仪产品

核心光电组

面向无人车、无人机的多光谱光电综合系统产品已持续交付
完成非制冷红外全景雷达系列化产品、制冷红外全景雷达产品的设计并量

资料来源:睿创微纳 2021 年年报,首创证券

4.2.3 产品在国际上口碑好,海外市场成为公司重要营收来源

公司的红外热像仪产品兼具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很快在户外领域打开市场。户外 领域的需求主要来自欧美狩猎活动,公司目前主要面向欧洲市场。欧洲市场中传统的手 持红外热像仪生产商是白俄罗斯的 PulsarPulsar 不具备生产探测器的能力,其热像仪 所用探测器均从法国的 Ulis 公司采购。法国的红外探测器生产商采用的技术路线基本都 为非晶硅,非晶硅在探测灵敏度、成像均匀性方面天然劣于氧化钒,而睿创微纳则是采 用氧化钒路线,且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因此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后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在欧洲市场,睿创微纳早期销售同类产品的价格要比 Pulsar 5%-10%,叠加其突 出的成像性能,其热像仪产品市占率快速提高。后期公司产品在国际上的品牌认可度越 来越高,价格基本与竞争对手持平。由于公司具有全产业生产优势,在成本控制上要显 著优于对手,盈利水平更高产品价格也有更大的调整空间。

2021 年,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实现境外主营业务收入 7.4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8.41%,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 42.12%,海外市场已成为 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当前,公司海外营收主要来自于欧洲市场,而北美市场要远大于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30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欧洲市场,随着公司晶圆级封装及 ASIC 芯片的量产带来的热像仪价格成数量级的下降,公司有望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4.2.4 募资扩产,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

为应对下游需求扩增,公司近年来致力于探测器芯片、探测器、机芯模组以及红外 热像仪整机的产能提升。在探测器芯片方面,公司和晶圆代工厂共建了 8 英寸 MEMS圆生产线,产能达到 1500/月,可年产各类芯片 360 万片;在探测器制造环节,公司 金属封装和陶瓷封装探测器年产能可到 80 万只,晶圆级封装探测器年产能可达 260只,晶圆级热成像模组年产能可达 150 万只,红外热像仪整机产能可达 60 万只。此外,公司产品的良品率不断提升,晶圆级封装的良品率从组建时的20%-30%提升至40%-50%

公司于 2022 2 月发布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 16.4 亿元,用于艾睿光电 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合肥英睿红外热成像终端产品项目、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 台及补充流动资金。艾睿光电整机项目拟投资 8 亿元(使用募集资金 6.2 亿元),用于非 制冷红外民品系列整机生产线建设和制冷系列机芯及整机产品研发及生产;合肥英睿红 外热成像终端产品项目总投资 3 亿元(使用募集资金 1.4 亿元),用于民用红外整机系列 产品开发;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总投资 9 亿元(使用募集资金 4 亿元),用于 红外、激光、微波等新型智能光电传感器技术研究及产品研究。募投项目达产后,公司

在红外及光电领域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也将进一步增长。

图 63 睿创微纳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图 64 睿创微纳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营业收入营收增速200%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增速
2017.8075.844.61200%
15.61150%6150%
15
5
106.85100%4100%
32.0250%
51.563.8450%21.25
10.640%
00%
0-50%
20172018201920202021
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4.3 大立科技:非晶硅非制冷型探测器领军企业

4.3.1 具备非晶硅路线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近期开始建设氧化钒路线

大立科技是建于1984年的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改制后与浙江日报报业有限公司、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组建而成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于 2008 年上市,是国 内红外行业 A 股首家上市公司。

公司沿用了法国的非晶硅非制冷探测器路线,具备完整产业链制造能力,产品涵盖

了非制冷探测器、机芯模组、红外热像仪整机及系统。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产品的像元尺寸、阵列规模等性能指标不断提升。2015 年公司推出国内首款百万像素 探测器,于 2017 年完成国家鉴定;2018 年制成两百万像素探测器,探测器成像清晰度 进一步提升;2019 年,公司研制出了红外图像更为细腻的 12μm3072×2048 规格的 600 万像素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

公司是传统的非晶硅路线红外产品制造商,由于氧化钒产品在红外视觉领域优势突

出,越来越多的红外公司进军氧化钒红外探测领域,当前,氧化钒产品占据的国内非制 冷红外产品市场比例甚至达到了 70%,为顺应这一趋势,公司开始建设氧化钒红外产品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31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生产线。在 2021 年,公司在多年非晶硅技术路线基础上,通过设计优化、工艺创新,自 主研制成功 17μm 像元和 12μm 像元 2 个型谱平台的四款氧化钒探测器并实现量产。氧化钒产品已于 2021 年三季度开始对外销售,并已大批量应用在公司户外狩猎系列热 像仪产品上。公司实现了国内唯一非晶硅和氧化钒双技术路线均量产,实现了在非制冷 红外探测器产品定位上的高-低搭配。

表 8 大立科技的核心竞争优势

产品领域核心竞争优势

探测器

量产 25um/17um/15um/12um 等系列产品,封涵盖金属、陶瓷和晶圆封装 发布的业内首款 3072×2048 分辨率 600 万像素级红外探测器

民用领域:巩固电力、石化等行业的优势,开拓健康养老、个人消费、智

红外热成像 能驾驶、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仪及光电系 装备领域:成功拓展了光电惯导领域工业红外热像感知市场领域;获批承

统领域 担的装备换装自产红外探测器任务;机载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目前

进展顺利

巡检机器人
领域

多次中标国家电网机器人招标采购
深成功开拓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交通和 IDC 数据机房等领域的应用

资料来源:大立科技 2021 年年报,首创证券

4.3.2 机载光电吊舱未来有望增厚军品业绩,巡检机器人是民品领域的核心产品

公司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军工产品质量体系 认证证书、国家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具有完整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资质。

公司军用产品涵盖夜视侦察、火控瞄准、精确制导、光电对抗及光电惯导等领域目前公司的机载光电吊舱已完成样机研制,正在进行产品验证。机载光电吊舱是各类机 载光电系统的集合,主要用于飞机飞行和攻击时的导航、目标搜索识别、精确制导和跟 踪。机载光电吊舱的技术壁垒高、价格昂贵,我国当前装备的机载光电吊舱性能与美军 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数量也较少,十四五期间,军机放量叠加装备更新换代,机载光电 吊舱有着较大的需求空间。公司机载吊舱目前正处于研制阶段,定性批产后,有望大幅 增加公司业绩。

公司民用领域的代表产品为巡检机器人,主要用于电网巡检和城轨巡检。公司积极 响应国家电网打造的“两网”号召,顺应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成功 研制出多种型号的巡检机器人。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集视觉导航技术、滑触式供电传 输一体化技术于一体,可对室内设备全方位监测,可 AR 实景监测,运维人员模拟现场 实景实时观测室内所有设备运行状态。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集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无轨化激光导航定位、红外测温、智能读表、图像识别等核心技术于一体,实现巡检、系统互联、信息交换与通信网络等功能。

根据《配电网建设改造计划(2015-2020 年)》,到 2020 年我国配电自动化率将达 90%,假设智能巡检设备覆盖 20%的配电站,则未来五年配电站的巡检机器人市场需 求将超过 1 万台。根据中国城轨交通协会统计,我国共有 70 个城市规划了超过 700城轨交通线路,预计我国远期城市轨交需求约为 2.3 万公里。为顺应智能化、无人化的 发展趋势,城轨交通运营对巡检机器人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32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66 大立科技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图 65 大立科技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
营业收入营收增速150%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增速
155200%
10.90100%43.90150%
108.053100%
53.024.245.3050%21.361.7150%
0%
0%
10.300.55-50%
0-50%0-100%
20172018201920202021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4.4 富吉瑞:成像电路及光学镜头解决方案专家

4.4.1 发挥在成像电路和光学镜头上的优势,避开竞争难度较大的探测器领域

富吉瑞成立于 2011 年,此时市场上已经有高德红外、久之洋、大立科技等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公司放弃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定位中游配套。公司从探测器生产厂家采 购探测器,发挥自己在成像电路和光学镜头方面的优势,生产机芯、热像仪整机组件和 光电系统等。

公司以红外光学镜头和图像处理算法研产起家。在红外光学镜头领域,公司掌握高 性能光学镜头设计、装调和控制的核心技术,公司研发的部分镜头产品推动了国内镜头 货架市场需求的形成。在算法、图像处理及应用功能开发方面,公司已经成功通过自身 在图像算法、信息处理、光学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开发了多光谱融合、多功能、先进的 气体检测、光电雷达模块与系统、红外导引等产品,并在综合光电系统、微光及可见光 成像技术、跟踪及告警技术等技术与应用方面形成了技术基础与储备。

表 9 富吉瑞的核心竞争优势

产品领域

核心竞争优势

机芯
热像仪整机 组件

光电系统
自主设计硬件电路、机芯软件,机芯结构件
自主设计高端红外镜头,主控电路,主控软件,热像仪结构件,
公司在机芯和光学系统自主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摆镜组件、高精
度转台系统、高速精密光机扫描机构、智能告警技术等的自主开发

资料来源:富吉瑞 2021 年年报,首创证券

4.4.2 军民融合发展,军品为主、民品为辅

富吉瑞的红外热成像产品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应用,军用领域居多,约占七成。

军用领域的产品主要用于通用军械、单兵、地面装备、空中装备和水上装备等领域。富吉瑞多次配合总体单位在军品竞标中取得好成绩。2016 年,富吉瑞配合总体单位获得 某融合望远镜项目竞标第一名;2019 年,配合总体单位获得某多功能手持观测仪项目竞 标第一名。由于公司在产业链中游占据优势地位,在融合望远镜和多功能手持观测仪项 目竞标中获得前六名的总体单位中,有 3 家是富吉瑞配套的总体单位。“十四五”是国 防建设的重要时期,考虑到公司是总体单位的合格供方,预计公司军品业务还将进一步 增长。

在民品领域,富吉瑞迁移其在军品红外热像仪的成熟经验,民用产品的环境适应性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33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和可靠性等方面相比同类竞品有一定的优势。安防监控、森林防火和医疗领域是民品的 主要收入来源;工业测温和工业气体检测潜在市场需求庞大,是公司未来重要发展的业 务板块。富吉瑞在民品领域已经形成了测温类和气体检测类两条产品线,开发了系列化 的手持红外测温仪、在线式红外测温仪、手持式热成像气体捡漏仪、在线式热成像气体 检漏仪、机载式热成像气体检漏仪等产品,产品应用于国内石化、电力、环保等行业。

图 67 富吉瑞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图 68 富吉瑞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40.76营业收入营收增速3.18120%
1.653.27
100%
3
80%
60%
2
40%
10.8820%

0%

020172018201920202021-20%

归母净利润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20.0) (40.0)
85.88
76.44
13.92
0.49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图 70 久之洋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图 69 久之洋 2017 年-2021 年营收(亿元)及增速
营业收入营收增速60%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增速
87.237.291.020%
64.675.7350%0.78
0.80.620.6815%
40%
43.110.60.450.4610%
30%
220%0.45%
10%0.20%
00%0.0-5%
20172018201920202021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5 风险提示
军品交付不及预期,民品市场拓展缓慢。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35

行业深度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曲小溪,首创证券研究发展部机械及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曾先后进入华创证券、方正证券、长城证券研究部从 事机械及高端装备行业的研究相关工作,曾获得第九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二名;第九、第 十、第十一届水晶球最佳分析师机械行业分别获得第四、第三、第四名。

郭祥祥,研究助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2022 3 月加入首创证券。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将 对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本报告所在资料的来 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首创证券认为可靠,但首创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 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投资者应当对 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 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首创证券及/或其关 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需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 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或分析工具仅提供给阁下作参考用,不是也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他金 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该等信息、材料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 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首创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首创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 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首创证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 进行更新的义务。首创证券的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 投资决策。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首创证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 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首创证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 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本报告的版权仅为首创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 或引用。

评级说明

投资建议的比较标准评级说明
投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股票投资评级买入相对沪深 300 指数涨幅 15%以上
以报告发布后的 6 个月内的市场表现为比增持相对沪深 300 指数涨幅 5%-15%之间
较标准,报告发布日后的 6 个月内的公司中性
相对沪深300 指数涨幅-5%-5%之间

股价(或行业指数)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的

2. 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行业投资评级减持相对沪深 300 指数跌幅 5%以上
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看好行业超越整体市场表现
报告发布日后的 6 个月内的公司股价(或中性行业与整体市场表现基本持平
行业指数)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的沪深 300看淡行业弱于整体市场表现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
浏览量:1167
栏目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