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通用自动化2021年报&2022一季报总结:短期受疫情影响,高景气下游刚需仍在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09日    作者: xn2oyhja    栏目:行业研报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报告名称 :通用自动化2021年报&2022一季报总结:短期受疫情影响,高景气下游刚需仍在
评级 :
行业:


证券研究报告
通用自动化2021年报&2022一季报总结:
短期受疫情影响,高景气下游刚需仍在

证券分析师:周尔双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15110002

证券分析师:朱贝贝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0090001

2022年5月6日

核心观点:
工业自动化头部企业业绩高增。我们选取10家工业自动化标的,包括【埃斯顿】【汇川技术】(东吴电新组覆盖)【

埃夫特】【新时达【新时达】【拓斯达】【机器人】【怡合达】【绿的谐波】【国茂股份】【中大力德】进行分析。

2021年工业自动化行业实现收入391.1亿元,同比+35.34%;2022年以来虽然制造业受疫情冲击,但因为工业自动化下游 更多集中在锂电、光伏等新兴领域,2022Q1收入仍较为亮眼,实现收入95.0亿元,同比+22.75%。具体来看,绿的谐波、怡合达、汇川技术、埃斯顿等头部企业表现更为亮眼。利润端2021年工业自动化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42.88亿元,同 比+40.5%;2022Q1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1.45%,主要受收入增速下滑,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

2021年机床行业在下游旺盛需求驱动下整体业绩快速增长,2022Q1增速有所回落。我们选取9家机床行业标的,包括【国盛智科】【科德数控】【创世纪】【海天精工】【浙海德曼】【秦川机床】【ST*沈机】【日发精 机】【纽威数控】进行分析(其中秦川机床和日发精机取机床业务收入)。2021年9家机床企业合计实现营收 165.5亿元,同比+53.4%,其中6家民营企业(除日发精机、秦川机床、ST沈机)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86亿 元,利润端实现高速增长;行业毛利率维持高位,规模效应下行业盈利能力提升。2021Q1 6家民营企业行业 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42%,仍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刀具行业业绩向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Q1在疫情及高基数下增速回归平稳。我们选取4家刀具行业标的,包括【华锐精密】【欧科亿】【中钨高新】【厦门钨业】进行分析,2021年合计收入55.6亿元,同比+34.5%。由于刀具

兼具“消费”“周期”双属性,其在制造业上行周期业绩增长确定性更强,以华锐精密与欧科亿为代表,归母净利润

同比增速分别实现+82%和+107%。2021Q受制造业景气度回落&疫情影响,刀具行业增速回归平稳,华锐精密和欧科亿 收入增速分别+22%和16%,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16%和23%。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以来刀具企业持续受到原材料及

运费上涨冲击,通过多次涨价及产品升级,毛利率基本维持高位。

我们认为疫情能否及时控制是制造业景气能否回升的关键,2022Q2受上海疫情的影响,通用自动化相关公司短期订单

和业绩仍存在一定波动,但下游刚需始终存在,待疫情恢复后板块景气度有望显著回升。

投资建议:工业自动化推荐【怡合达】【埃斯顿】【绿的谐波】【国茂股份】;刀具推荐【华锐精密】【欧科亿】【新 锐股份】;机床行业推荐【科德数控】【创世纪】【国盛智科】,建议关注【海天精工】;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不及市场预期;零部件断供风险;大宗商品涨价风险。2
主要公司业绩

图:通用自动化主要公司业绩: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注:汇川技术为东吴电新组覆盖标的)3

工业自动化板块:
新兴下游需求旺盛,头部企业快速增长

4

收入端:工业自动化头部企业保持快速增长

◆ 2021年受益于制造业复苏,工业机器人等下游景气旺盛,工业自动化行业实现收入391.1亿元,同比 +35.34%;2022年以来虽然制造业受疫情冲击,但因为工业自动化下游更多集中在锂电、光伏等新兴领 域,2022Q1收入仍较为亮眼,实现收入95.0亿元,同比+22.75%。

◆ 具体来看,工业自动化零部件头部企业(绿的谐波、怡合达、汇川技术)表现最为亮眼,收入增速高

于市场平均;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收入增速相对较低。

图:2021年工业自动化行业收入同比+35.34%2022Q1收入同比+22.75%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021年汇川技术、怡合达、绿的谐波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市 场平均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5
收入端:订单饱满,存货&合同负债快速增长

2021&2022Q1头部厂商订单饱满,存货和预收账款规模较快增长。截至2022Q1,工业自动化行业总 合同负债规模为49.33亿元,同比+46.6%;总存货规模为144.31亿元,同比+35.9%。

◆ 受全球供应链紧张影响,内外资工业机器人厂商交货周期均有大幅延长,但相对而言国产机器人厂商

交期更短(国产交期8-12周,外资交期超过20周),在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国产机器人厂商有望逐

步渗透长期以来被外资机器人厂商占据的汽车等高端领域。

图:2022Q1工业自动化行业总存货144.31亿元,同 比+35.9%图:2022Q1工业自动化总合同负债金额为49.33亿元,同比+46.6%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6
利润端:2021年实现快速增长,2022Q1增速放缓

◆ 2021年工业自动化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42.88亿元,同比+40.5%,主要得益于收入端的快速增长。2022Q1工业自动化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1.45%,增速放缓,主要原因系一方面收入增速

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压力等影响,主要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降低。

◆ 具体来看,2022Q1工业自动化头部企业(埃斯顿、怡合达)表现最为亮眼,净利润增速在60%以上。

图:2021年工业自动化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40.5%2022Q1同比-1.45%图:2022Q1埃斯顿、怡合达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60%以上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7
受原材料涨价等影响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 2021年及2022Q1行业毛利率为29.32%和29.87%,较2020年出现明显下滑。我们判断主要原因系在大宗

商品涨价、运费上涨的多重压力下,外资厂商已经多轮涨价,而国内厂商为迅速抢占份额,涨价幅度

较小,对短期毛利率产生影响。后续来看,随着原材料价格逐步企稳,毛利率有望修复。

◆ 2021年及2022Q1行业销售净利率为10.97%和9.88%,分别同比+0.4pct和-2.4pct,主要原因系毛利率与 期间费用率波动,2021年及2022Q1行业期间费用率为27.25%和29.43%,分别同比-2.6pct和+2.3pct。

图:受原材料涨价等影响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图:工业自动化行业期间费用率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8

研发支出快速增长,2022Q1研发支出/营收比重提升

◆ 工业自动化行业面临诸多新兴下游领域,且涉及学科纷繁复杂,对研发的要求较高。2018年以来,工 业自动化行业整体研发支出始终维持20%以上的增速。2021年行业研发支出为29.5亿元,同比+27%;2022Q1行业研发支出为7.85亿元,同比+48%。

◆ 2021年工业自动化行业研发支出/营业收入比重为7.53%,较2020年的8.03%略有下滑,主要系2021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收入快速增长;2022Q1研发支出/营业收入比重回升至8.26%

图:2022Q1工业自动化行业研发支出/收入比重 提升(单位:%图:工业自动化行业研发支出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9

2022Q1现金流受备货影响,整体处于合理区间

◆ Q1为本来就是传统备货期,而2022Q1进一步受到零部件供应链紧张及原材料涨价影响,工业自动化 企业纷纷加大备货,导致2022Q1行业整体经营性现金流呈现净流出状态,但仍处于合理区间。我们判

断后续随着疫情缓解,订单加速回款,行业现金流将逐季好转。

图:受备货影响,2022Q1行业整体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10

短期:疫情影响下2022Q1工业机器人仍保持较快增长

◆ 从需求数据来看,根据MIR数据显示,2022Q1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达65749台,较2021Q1同期 增长20.5%,

◆ 从产量数据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工业机器人产量10.2万套,同比+10.2%;其中3月产量 4.4万台,同比+16.6%。尽管受到疫情反复,大宗商品涨价、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工业机器人行业仍

保持较快增长。

图:2022Q1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同比+20.5%图:3月工业机器人产量4.4万台,同比+16.6%
资料来源:MIR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东吴证券研究所

11

短期:工业机器人下游中锂电光伏等新兴板块增速较快

◆ 从产品结构来看,据MIRDATA数据统计,协作、SCARA和大六轴机器人增速较快,分别同比 +46%/+31%/+24%,主要系在锂电新能源领域应用增多,小六轴机器人略有增长,而Delta机器人多用于 消费领域,同比略有下滑。

◆ 从下游领域来看,锂电、新能源车、医疗、仓储物流等新兴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而3C、一般工业等 受消费萎靡、大宗商品涨价影响,需求较为疲软。

图:2022Q1分机种出货量同比增速情况图:2022Q1机器人分下游领域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MIR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MIR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

12

进口替代进行时,国产机器人龙头逐步跻身前列

◆ 疫情+缺芯加速行业洗牌,国产龙头逐渐跻身行业前列。根据MIRDATA统计,2021年国产工业机器人 品牌在国内的出货量市占率达32.8%,同比+4.2pct,预计2022年该数据将进一步提升至34.7%,我们判 断主要原因系:1)外资企业在生产、交货、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均受到疫情影响,综合竞争实力有所

降低;且随着国产机器人厂商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优势凸显,客户降本诉求持续提升,面对

疫情带来的机遇,国产机器人企业迅速抢占外资原有市场;2)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起到良好的带头 示范作用,2021年埃斯顿和汇川技术的机器人出货量均超万台,国内机器人厂商出货量排名中,已有 三家国产企业跻身TOP10(埃斯顿、汇川技术和新时达,分别位列第七、第八和第十)。

图:2021年埃斯顿、汇川技术、新时达跻身国内机器人市场出货量TOP10

资料来源:MIR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
13

我们预计202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规模将达151亿元

◆ 关键假设:

◆ (1)全球机器人销量:根据IFR预测,2021-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分别为44/45/49/52/55万台,CAGR=5.0%

◆ (2)中国机器人销量占全球总销量比重:2021年国外机器人厂商受疫情影响产能受限,中国机器人 销量占比仍将继续提升。我们假设至2025年,中国机器人销量占全球总销量比重将达到55%。◆ (3)国产化率:我们假设随着国产替代不断进行,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2025年国产化 率达50%

◆ (4)国产工业机器人均价: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业机器人均价将有所下滑,我们假设均价从 2020年的11万元/台逐步下降至2025年的10万元/台。

◆ 综合测算下,我们预计202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国内销量将达15.1万台,市场空间为151亿元。

表:我们预计202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国内销量将达15.1万台,市场空间为151亿元

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
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万台)①38384445495255
中国机器人销量占全球总销量比重②37%44%48%48%50%52%55%
中国机器人销量(万台)③=①×②14.116.721.121.624.527.030.3
国产销售占比④30%29%32%35%40%45%50%
国产工业机器人国内销量(万台)⑤=③×④4.24.86.87.69.812.215.1
国产工业机器人均价(万元/台)⑥111110.810.610.410.210
国产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空间(亿元)⑦=⑤×⑥46.453.373.080.1101.9124.1151.3
YOY(%)15%37%10%27%22%22%
数据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14

精密减速器是影响机器人利润的核心因素
从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来看,控制器、伺服电器和图: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2018年)

精密减速器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成本占比最

大的环节,2018年成本占比分别为15%、20%、35%。
精密减速器壁垒大、成本高,是影响机器人利润的
核心因素,对于机器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及代表公司
其他
15%

减速机
本体
15%
35%
控制器
15%
伺服电机
20%
数据来源:ofweek,东吴证券研究所
产业链分类海外公司国内公司
上游核心零 部件减速器RV、谐波、滤波齿轮、摆线针轮、精密行 星纳博、住友、新宝绿的谐波、上海机电、秦川 机床、中大力德
伺服系统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指令机构松下、三菱、西门子汇川技术、埃斯顿、英威腾 华中数控
控制器关节控制器、处理器库卡、发那科、安川、爱普 生新时达、汇川技术、埃斯顿 英威腾、华中数控
中游本体制造关节坐标型、SCARA、直角坐标型库卡、发那科、ABB、安川新松机器人、拓斯达、埃斯
顿、新时达、亚威股份、伯
朗特、巨星科技
下游系统集成焊接、激光加工、真空、喷绘、搬运库卡、发那科、ABB、安川新松机器人、拓斯达、华昌 达、博实股份、慈星股份、埃斯顿、亚威股份

数据来源:电子说,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15

全球精密减速器市场被日本企业高度垄断

精密减速器可以分为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市 场一直呈现高度集中状态,几乎被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垄断。

其中,日本纳博特斯克是生产RV减速器的世界巨头,约占60%的全球减速器市场份额;哈默 纳科则是谐波减速器领域的龙头,约占15%的全球精密减速器市场份额。除此之外,日本住 友RV减速器和新宝谐波减速器合计占全球10%的市场份额,全球精密减速器市场呈现出日本 企业高度集中的局面。(2018年以销售量口径计算)

图:2018年全球机器人行业精密减速器市场销量 占比
图:2018年,全球精密减速器被日本企业垄 断(销售量口径)
10%纳博特斯克
20%RV减速器
5%
10%哈默纳科

住友

40%
谐波减速器
15%60%SPINEA

精密行星减速器

40%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东吴证券研究所其他16
数据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根据我们测算全球谐波减速器市场短期内持续供不应求

◆ 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为谐波减速器提供基础市场,短期内供不应求。①工业机器人:劳动力短缺+ 工业自动化需求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提升;②协作机器人:人机交互需求提升+资本涌入,市场规模加 速膨胀。根据IFR预测,2020-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CAGR=8%,2020-2025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 CAGR=21%。

◆ 需求端:按照一台工业机器人搭载3.5台,一台协作机器人搭载7台谐波减速器来计算,则可得2021-2024年全球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需求量将分别达173/182/199/217万台,CAGR=8.3%。再按照谐波减速 器单价约2000元/台测算,则可得2021-2024年全球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将分别达
34.5/36.3/39.8/43.4亿元。

图:全球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需求测算


数据来源: IFR,哈默纳科公告、绿的谐波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
17
供不应求背景下绿的谐波市占率将迅速提升

◆ 综合考虑哈默纳科、绿的谐波和其它品牌,2021-2024年全球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产量将达
130/154/187/210万台,CAGR=17%。再与需求相比,可得2021-2024年全球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供需缺 口分别为42.9/27.5/12.1/7.5万台。同时我们认为,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机器换人”的趋势有望加速

,即机器人相关的需求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故谐波减速器行业短期内将持续供不应求。

◆ 产能扩张下绿的谐波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经过10数年的技术积累,绿的谐波的产品寿命和性能已

不输国外,因此在市场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公司的新增产能将直接转化为市场份额,业绩有望快速兑

现。根据我们测算,2024年绿的谐波减速器产量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33%。

图:2022-2024年全球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存在供需缺口,至2024年绿的谐波减速器产量市场份额有望达33%

数据来源: IFR,哈默纳科公告、绿的谐波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18
FA自动化一站式采购有效解决行业痛点

◆ 零部件采购行业的特征是多品类低价值的零散订单,且非标属性明显。同样一个类型的零部件往往因 为参数不同、用途各异而衍生出多个SKU,导致企业难以批量生产,从而规模效益不明显。传统采购 模式下,客户一般由工程师针对各个零部件分别制图、选型、提交需求申请,由采购部门执行物料采 购,往往面临采购效率低、成本高、品质不可控、交期不准时等问题。FA自动化一站式采购模式下,公司针对非标产品进行标准化、对已有标准型号产品进行系列化和模块化,并搭配产品目录手册、网

上选型采购系统等辅助工具,可有效提升客户设计、采购效率。

图: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够多方位解决行业痛点

主要方面行业共性问题一站式解决方案
设计零部件设计选型缺少统一标准,限制设计成果的再 次利用,设计选型耗时较长通过对非标准型号产品标准化,已有标准型号产品系列化、模块化,建立自动化零部件的标准化体系,提高客户设计 选型效率
零部件采购从询价、确定供应商、订单跟进、交付、多达90余万个SKU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满足客 户一站式采购需求;客户不仅能通过线下下单,还可以通 过公司电商平台在线上直接完成从产品选型、询价、款项 支付等全环节
采购结算耗用较多采购资源,采购效率低下;零部件非 标化属性,导致采购需求无法做到精准传递,出错
率高
成本零部件种类繁杂,单一零部件采购数量有限,供应 商制造成本高,客户议价能力较弱在产品标准化基础之上,汇集零散需求,实现批量化生产 或集约化采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选用非标件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缺乏必要的品质基于规模化和专业化,建立了全面的品质管控体系对供应 产品进行把控,有效保障产品质量
品质管理能力;零星采购,需要对接较多供应商,质量
管控水平有限
存在多家供应商且交期不一致时,交期管理困难;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合理的库 存规模,有效保障产品交期
交期传统的小型制造企业及供应商对应零散订单的履约
能力较差
数据来源:怡合达招股说明书,东吴证券研究所19
自动化设备下游空间广阔,自动化率提升是大势所趋

◆ 随着工业自动化率的提升,自动化设备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根据市场调查机构Reportlinker的数 据,全球工业控制与工厂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8年的160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08%。

◆ 长期来看,先进制造业的竞争是多方位的竞争,其对成本控制、洁净度、规模生产等的要求将逐步提

升,进一步催生对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占 比从2011年的13.7%提升至2021年的18.9%,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也导致自动化逐渐成为刚需。我们

判断,工业自动化是大势所趋,随着其下游领域不断拓宽,企业对自动化设备需求的提升,市场空间

将进一步增大。

图:2018-2024年全球工业控制和工厂自动化市场规模

20
资料来源:Reportlinker,东吴证券研究所

怡合达:紧抓自动化零部件核心业务,下游向纵深化发展

◆ 怡合达系国内稀缺的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专业从事自动化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服务。

◆ 产品种类方面,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开发涵盖197个大类、2066个小类、110余万个SKU的FA工厂自 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并汇编成产品目录手册;订单与出货方面,2021年年订单处理量约77万单,年 出货总量超过330万项次,90%标准件可实现3天内发货;年成交客户数突破2.8万家。

◆ 下游行业方面,2021年公司已经涵盖3C、汽车、新能源、光伏、工业机器人等对工业自动化需求较高 的行业,合计收入占比超过70%。依托于自动化设备细分领域的广阔市场空间,公司下游领域有望不断

向纵深化发展。

图:2021年公司下游主要覆盖3C、汽车、新能源等对工业自动化需求较高的行业

21
资料来源:怡合达招股说明书,东吴证券研究所(注:以收入为口径)

怡合达:紧抓自动化零部件核心业务,下游向纵深化发展

图:截至2021年公司已开发超过110余万个SKU图:2021年公司年处理订单数量约77万单
资料来源:怡合达招股说明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021年公司年出货总量超过330万项次
资料来源:怡合达招股说明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截至2021年公司累计成交客户数量突破6.8万家
22
资料来源:怡合达招股说明书,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怡合达招股说明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对标国际龙头米思米,成长空间广阔

◆ 米思米是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全球龙头,2021财年FA自动化业务收入达63.9亿人民币(汇率均按日 元:人民币16:1),此外来自中国市场收入为39.7亿人民币,2020财年经销商品品类数量达到2,670万 种,覆盖客户达30.14万家。对标国际龙头米思米,怡合达在品类丰富度、客户数量、交付速度、营业

收入、信息和数字化、人均创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在本土化服务、盈利能力和对本土自动化

设备适用性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怡合达在产品品类,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实力不断增强,其竞争优

势将愈发明显,在国内自动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空间广阔。

图:米思米与怡合达在品类、客户数、交期等多方面对比情况

项目米思米恰合达
品类经销商品品类数量达到2,670万种已开发涵盖197个大类、2,066个小类、110余万个SKU的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体系
客户数总客户数30.14万家,其中日本11.62万家,日本以外累计成交客户数超过6.8万家
18.51万家
交期日本国内标准交货日期2天,交期遵守率99.96%90%标准件可实现3天内发货
著作权米思米(中国)公开披露的作品著作权共27项公开披露的作品著作权共9项
专利权米思米(中国)公开披露的专利权36项,其中实用新型239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17项、外观设计专利22项
专利22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
营业收入2019-2021财年,中国市场收入分别为2019-2021年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收入为7.2/11.5/17.6亿
35.52/31.50/39.70亿元
毛利率2019-2021财年,毛利率分别为42.81%、42.63%和2018-2020年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毛利率分别为42.54%、
43.41%42.36%和43.80%
销售净利率2019-2021财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7.26%、5.28%和2019-2021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8.96%、22.43%和
5.53%22.22%
人均创收2019-2021财年,人均创收分别为169、161、166万元2019-2021年,人均创收分别为53.7、68.9、71.1万元/人
/人
人均创利2019-2021财年,人均创利分别为12.2、8.5、9.2万2019-2021年,人均创利分别为10.2、15.5、15.8万元/人
元/人
产品价格通过对尺寸型号一致、用途相同的零部件的价格进行对比,米思米和怡合达的定价互有高低。23
数据来源:怡合达招股说明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机床板块:
疫情+高基数下,Q1仍实现较快增长

24

收入端:2021年下游需求强劲,2022Q1增速回落

◆ 制造业复苏+更新需求双重驱动,尽管2021Q4制造业受双限影响略有回落,2021年机床行业整体仍保持 快速增长。我们选取九家机床企业(其中秦川机床和日发精机取机床业务收入)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 入165.5亿元,同比+53.4%

◆ 受益于机床行业景气度不断攀升,主要机床厂商2021年销售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创世纪、海天精 工、国盛智科表现尤为突出,高于市场平均,分别同比+75%/+67%/+55%。创世纪得益于其通用产品

的迅速放量;海天精工与国盛智科凭借其具有性价比的产品与产能扩张,迅速消化市场需求。

◆ 2022Q1制造业景气度较2021Q4略有回升,但受3月以来华东疫情影响,2022Q1机床行业整体增速平稳。我们选取七家机床企业(秦川机床和日发精机未披露一季度机床业务收入)2022Q1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33.6亿元,同比+19%

图:2021年机床行业营收同比增速为53.4%图:2021年创世纪、海天精工、国盛智科收入同比增速
高于市场平均
机床板块收入合计(亿元)YOY(%)60%20212022Q1
180 16053.4%80%
70%
60%
75%
订单高增,存货及预收账款规模增长迅速

◆ 由于部分企业主营业务不仅为数控机床,在分析订单和存货时不具备可比性,故选取【科德数控】【

海天精工】【国盛智科】【浙海德曼】【ST*沈机】【创世纪】进行分析。

2021年头部厂商订单饱满,存货和预收账款规模较快增长,分别同比+42%/+22%。2022Q1机床行业总 预收账款规模为16.76亿元,同比2021Q1基本持平,考虑到2021Q1机床行业景气度高涨,订单水平系 历史高点,我们判断目前主要厂商订单仍较为饱满。总存货规模为55.57亿元,同比+38.5%,增速高于

预收账款增速,主要系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在库产品增多所致。

图:2022Q1机床行业总存货55.6亿元,同比+38.5%图:2022Q1机床行业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同比持平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26

收入端:民营企业预收账款/存货普遍高于国企

◆ 分企业类型来看,民企不论是在预收账款还是在存货方面增速都普遍高于国企,反映出民企体制灵活 的优势。(注:国企包括秦川机床与ST*沈机,其余都是民企)

◆ 民企能够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全面的销售网络及时获取订单,并通过内部调整迅速扩大产能 消化市场需求。我们认为在十年更新周期&国产替代的这一轮机遇中,优质的民营企业有望脱颖而出,逐步成长为行业龙头。

图:国企预收账款增速低于民企增速(单位:%图:民企存货同比增速高于国企(单位:%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27

利润端:2021&2022Q1机床行业净利润持续增长

◆ 由于*ST沈机等国企的利润水平显著低于民企,有的仍处于亏损状态,不具备可比性,且日发精机等企 业未披露机床业务利润,故在利润端,我们主要讨论【创世纪】【科德数控】【海天精工】【国盛智 科】【浙海德曼】【纽威数控】等民营企业。

◆ 2021年机床行业六家民营企业归母净利润总额为13.86亿元,剔除未披露2020年机床业务净利润的创世 纪,其余五家企业同比+96%,利润端实现高速增长。2022Q1六家机床行业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 +4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综合2021年与2022Q1情况,规模效应下海天精工业绩弹性最为明显。

图:2022Q1机床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2%图:综合2021年与2022Q1,海天精工业绩弹性最明显;而单论2022Q1,纽威数控增长最为迅速(单位:%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28
毛利率维持高位,规模效应下期间费用率下降

◆ 2021年及2022Q1行业毛利率为27.8%和27.7%,基本保持稳定。虽然2021年受到原材料涨价影响,但各

大机床企业通过产品涨价和提前备货有效平抑毛利率波动,毛利率水平维持高位。

◆ 2021年及2022Q1行业销售净利率为13.9%和14.2%,分别同比+3.0pct和+3.0pct,各大厂商销售净利率 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下期间费用率下降明显。2021年及2022Q1行业期间费用 率为15.645%和12.94%,2020年以来持续下降。

◆ (注:此处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仅包括【科德数控】【海天精工】【国盛智科】【浙海德曼】【纽威

数控】等民营企业,【创世纪】因无2020年前销售净利率故剔除,故与P3行业毛利率有所差异)

图:毛利率保持稳定,销售净利率逐步提升图:规模效应下行业期间费用率下降(单位:%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29
研发支出维持高位,科德数控研发投入高于同行
◆ 2021年和2022Q1机床板块整体研发支出占收入图:科德数控研发投入水平高于行业平均(单位:%
的比重为5.57%和5.12%,2020年该比重为 6.93%,比重下降主要系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分企业来看,主要民企的研发费用率均维持在 3-7%之间,而科德数控的研发支出显著高于行 业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其主营产品为高档
五轴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对自主研发需求较
高,且承接部分国家项目拉高研发支出。
(注:此处选取标的仅包括【科德数控】【海天精工】【
国盛智科】【浙海德曼】【纽威数控】等民营企业)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注:行业平均剔除科德数控)
图: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维持较高水平(单位:%图:主要民企研发费用率均维持在3-7%(单位:%
30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注:行业平均包含科德数控)

现金流保持健康水准,行业营运能力逐步提升
图:行业现金流逐季改善,2022Q1受备货影响略有回落图:以海天精工为代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基本稳定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以海天精工为行业代表,存货周转天数逐步下降图:国盛智科存货周转能力较强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31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短期:制造业需求受疫情影响,机床行业同比基本持平

图:4PMI47.4%,同比-2.1pct(单位:%图:3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15.60%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0223月日本对华机床订单金额同比-11%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0223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3.6%

32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长期:十年周期拐点已至,民营企业有望迎风而起

◆ 机床十年周期拐点已至,未来四年每年更新需求有望达到千亿级别。机床的一般产品寿命约为10年,而重切削、长时间运转的机床寿命在7-8年。上一轮中国机床行业的销售高峰是在2011年前后,根据10 年左右的使用寿命和更新周期,我们判断2020年是机床行业10年周期的拐点,从2021年开始进入更新 换代的高峰。我们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产量数据为基础测算,2022-2025年金属切削机床每年的理论更 新需求有望接近80万台,假设平均单价15万/台,则每年更新的规模有望接近1200亿元。

◆ 测算假设如下:

(1)金属切削机床理论更新需求:假设机床的平均使用寿命为8-10年,则理论上8-10年后将会进入更新 周期。以2021年为例,2011-2013年间生产的机床均将进入置换周期,则我们假设2021年机床理论更新需 求为2011-2013年机床的平均产量。

(2)假设折扣:实际生产中机床的更新容易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机床使用寿命会超过10年,因此 实际更新需求将会低于理论更新需求,我们假设实际更新需求=理论更新需求*假设折扣,而随着待更新

的机床量越来越大,实际更新需求会越来越接近理论更新需求甚至超过。

(3)数控化率:《中国制造2025》战略纲领中明确提出,至2025年中国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提升至 64%。

33

长期:十年周期拐点已至,民营企业有望迎风而起

表:国产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市场规模测算

2020A2021A2022E2023E2024E2025E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万台)①=*44.662.065.570.279.972.7
金属切削机床理论更新需求(万台)②80.479.579.47879.972.7
假设折扣③0.550.700.830.901.001.00
数控化率(%)④43.2%47.4%51.5%55.7%59.8%64.0%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万台)⑤=*19.326.332.739.147.846.5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理论更新需求(万台)⑥= *34.737.640.943.447.846.5
单价(万元)⑦18.819.419.920.521.221.8
更新需求市场规模合计(亿元)⑧=*36251065380310111014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010-2012年机床需求较大,意味着2021年进入更新高峰

3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东吴证券研究所
长期:十年周期拐点已至,民营企业有望迎风而起

国产品牌已跻身市场前列,行业集中度+国产化率提升进行时。①行业集中度提升:根据MIR睿工业的数 据,2019年排名TOP10数控机床厂商整体市场销售额占比为28%,而2021年TOP10的数控机床厂商,整体 销售额占比达39%,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②国产品牌跻身前列:2019年德玛吉森精机、马扎克等国外龙 头依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至2021年国产品牌通过迅速发展已跻身市场前列。(注:下图中标红品牌为

国产品牌)

我们认为机床行业将迎来十年一度的上行景气周期。目前国产龙头企业已跻身市场前列,有望在这一轮周

期中脱颖而出,加速进口替代。同时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和顺势扩张,规模效应下龙头业绩弹性可期。

图:2019年国外龙头占据主导地位图:2021年国产品牌已跻身市场前列
资料来源:MIR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注:基于销售额口径)资料来源:MIR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注:基于销售额口径)35

刀具板块:
看好产能迅速扩张的国产刀具龙头

36

收入端:2021年快速增长,2022Q1增速回落

◆ 刀具兼具“消费”“周期”双属性。一方面,刀具更换频率以小时为单位,属于易耗品,具有“消费”属性;另一方面,刀具需求取决于行业库存周期和制造业复苏周期,具有“周期”属性。双属性意 味着刀具行业在制造业下行周期波动风险更小,在制造业上行周期需求确定性更强。2021年刀具行业 迎来上行周期,机床刀具板块四家企业共实现收入55.6亿元,同比+34.45%.

◆ 2022Q1制造业景气度略有回落,同时受到3月华东疫情影响,但刀具行业仍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华锐 精密与欧科亿在2021Q1高基数下营业收入分别实现同比+22%和+16%。

图:2021年刀具行业实现快速增长,2022Q1华锐精 密和欧科亿收入仍分别同比+22%16%图:2021年机床刀具板块收入同比+34.5%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37

收入端:合同负债仍处高位,存货受备货影响快速增长

◆ 截至2022Q1,公司合同负债金额虽较2021年底图:2021年以来行业合同负债快速增长
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将支撑2022Q2 业绩持续增长。(行业情况计算仅包括欧科亿
与华锐精密)
◆ 存货方面截至2022Q1,华锐精密与欧科亿存货 规模分别为1.0亿元和2.9亿元,分别同比
+61.5%和+35%,我们判断主要系收入规模扩张,原材料备货增加所致。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022Q1欧科亿存货规模同比+35%图:2022Q1华锐精密存货规模同比+61.5%
38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2021年利润增速高于营收,2022Q1两者增速接近持平

2021年刀具行业利润端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华锐精密和欧科亿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元 /2.22亿元,分别同比+82/+107%。2022Q1利润端增速基本与收入增速持平。华锐精密和欧科亿实现归 母净利润0.40亿元/0.57亿元,分别同比+16%/+23%。

◆ 我们判断主要系毛利率及期间费用率变化所致。2021年收入迅速扩张下规模效应凸显,期间费用率降 至11.545%(同比-2.59pct);而2022Q1期间费用率基本与2021Q1持平。

◆ (注:此处行业数据计算仅包括华锐精密与欧科亿,与P3行业数据存在口径差距)

图:2021年刀具行业利润增速为高于营收增速图:2021年行业期间费用率同比降低,而2022Q1期间 费用率同比基本持平(单位:%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39
2022Q1盈利能力受原材料&运费涨价影响

2021年刀具板块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其中华锐精密与欧科亿毛利率分别为50.30%和34.38%,分别同 比-0.6pct/+2.9pct。华锐精密毛利率略有下滑主要系2021年初以来碳化钨、钴粉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公司虽然通过提前备货和多次涨价来对冲,毛利率仍有小幅下滑。欧科亿毛利率在原材料涨价的背

景下仍大幅提升,主要系产品结构升级,毛利率较高的数控刀具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2022Q1以来刀 具企业继续受到原材料及运费上涨影响,华锐精密毛利率同比-1.70pct,欧科亿毛利率同比+1.1pct,产

品结构调整红利持续。

◆ 销售净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系毛利率略有下降,期间费用率同比基本持平。

图:2022Q1销售净利率下降主要系毛利率下降(单位:%图:2021&2022Q1刀具企业毛利率水平(单位:%
2019202020212022Q1
华锐精密50.46%50.90%50.30%48.53%
欧科亿31.66%31.45%34.38%36.15%
中钨高新
(刀具业务)
39.54%37.41%35.37%
厦门钨业
(刀具业务)
33.37%38.56%45.30%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40
研发费用维持高位,占收入的比重略有降低

◆ 行业整体研发支出始终维持较高水平,占收入比重在5%左右。2021年行业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为 5.01%,受收入大幅增加影响同比-0.2pct。2022Q1行业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为5.43%,同比+1.4pct(行 业研发支出计算仅包括欧科亿与华锐精密).

◆ 其中华锐精密和欧科亿2021年研发支出分别同比+26%和+48%,2022Q1研发支出分别同比+59%和 +63%。我们预计2022年行业整体研发支出仍将持续增长,因为在行业的上行周期,国内企业亟需通过

研发投入缩小与国外刀具在性能与稳定性方面的差距,进而打入中高端刀具市场,打开更广阔市场空

间。

图:2021年刀具行业研发支出/收入比重略有下 滑(单位:%图:华锐精密与欧科亿研发支出逐年增长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41

2022Q1现金流同比转正,整体维持健康

◆ 分析华锐精密和欧科亿2019Q4以来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变化情况,发现行业整体现金流存在以3个月 为周期的波动变化,我们判断可能是由于刀具供应商大规模现金流支出(例如购买原材料等)与大规 模现金流入(例如确认收入等)存在一定时间差。总体来看,由于刀具具有消费属性,其收入确认周 期相对较短,行业现金流情况较为稳定。

◆ Q1为传统备货期,因此回顾行业整体现金流变化情况,2020Q1和2021Q1经营性现金流均为净流出,而2022Q1同比转正,我们判断主要原因系:1)公司销售订单迅速回款,收到现金增加;2)原材料价 格仍处高位,公司暂缓或减少对原材料的采购及备货。

图:华锐精密和欧科亿的现金流情况整体维持健康,2022Q1同比转正(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42
全球近2500亿市场,数控化升级驱动行业增长

◆ 近年来全球刀具市场规模逐步接近2500亿元,国内稳定在400亿元左右。据QY Research统计,全球数 控刀具消费额由2016年的218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44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8%,呈稳步增长态势。

◆ 国内市场规模稳定在400亿元左右,伴随制造业景气度同步波动。2018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刀 具消费市场恢复增长,当年切削刀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21亿元)。2019 年受中美贸 易摩擦以及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切削刀具消费额下降至393亿元。2020年随着制造业景气逐步 回升,刀具行业需求回暖,市场规模升至421亿元。

图:近年来全球刀具市场规模逐步近2500亿元图:近年来国内市场规模稳定在400亿元左右
资料来源:QY Research,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华锐精密招股书,东吴证券研究所43
全球近2500亿市场,数控化升级驱动行业增长

◆ 数控化率提升带动数控刀具需求。截至2018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为39%,相对于国际上制 造业强国机床数控化率 60%以上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制造 2025》规划,预计我国关 键工序数控化率在 2020 年将达到 50%。随着机床数控化升级,作为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易耗部件,

数控刀具的消费需求也将得到提升。

图: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东吴证券研究所44
进口替代,产能充足的国产刀具龙头业绩可期

◆ 外资垄断中高端领域,国内企业正逐渐向上渗透。刀具行业的竞争格局可以分为三大阵营:(1)以 山特维克为代表的技术实力强劲的欧美企业。(2)以三菱为代表的产品通用性强、性价比高的日韩 企业。(3)以株洲钻石为代表的国内刀具企业。而近年来随着国产品牌不断进行技术积累,部分产

品性能已经能够跟日韩的通用性产品看齐,并通过性价比优势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 我们认为短期内刀具行业将持续供不应求,而长期来看随着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提升、刀具市场消费升

级,行业增长延续性较强。同时疫情制约海外产能,产能充足的国产刀具龙头将加速进口替代,未来

业绩可期。

图:欧美和日韩企业占据全球刀具市场主导地位图:国内市场本土企业数量多,但销量市占率较
2018年)低(2019年)
资料来源:华锐精密招股书,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华锐精密招股书,东吴证券研究所45
投资建议

◆ 投资建议:
工业自动化推荐【怡合达】【埃斯顿】【绿的谐波】【国茂股份】;刀具推荐【华锐精密】【欧科亿】【新锐股份】;机床行业推荐【科德数控】【创世纪】【国盛智科】,建议关注【海天精工】。

图:机床、刀具和工业自动化板块主要标的估值水平(截至202256日收盘价)

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海天精工公司盈利预测取自Wind一致预测,其余公司盈利预测均来自东吴机械组预测)

46

风险提示
  1. 行业景气度不及市场预期:
    受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刀具行业景气度不达市场预期,行业规模缩减。
  2. 零部件断供风险
    数控机床生产所需的核心部件包括传动系统、数控系统等仍然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极端情况,则可能因封锁、禁售、限售,导致上述核心 部件面临断供风险。
  3. 大宗商品涨价风险

原材料及部件采购价格波动对工业机器人、机床和刀具行业毛利率影响较大,若 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则可能产生产品成本大幅上升的风险。

47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 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 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 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东吴 证券研究所同意,并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15%之间;
中性: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5%之间;
减持: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15%与-5%之间;
卖出: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下。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 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大盘5%以上;
中性: 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大盘-5%与5%;
减持: 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大盘5%以上。

东吴证券研究所
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5号
邮政编码:215021
传真:(0512)62938527
公司网址: http://www.dwzq.com.cn

东吴证券 财富家园
浏览量:1057
栏目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