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与氢能的开篇:在能源涨价背景下,重视科技革新与上游资源的领域投资价值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30日
作者: xn2oyhja
栏目:行业研报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报告名称 :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与氢能的开篇:在能源涨价背景下,重视科技革新与上游资源的领域投资价值
评级 :增持
行业:
行业报告:新能源行业周报
2022年5月30日
光伏与氢能的开篇:在能源涨价背景下,重视科技革新与上游资源的领域投资价值
行业评级:增持
分析师:曾帅
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2050001
中航证券研究所发布 | 证券研究报告 |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
中航新能源投资观点
◼重点组合:通威股份、大全能源、联泓新科、中环股份、亿华通、东岳集团H、兰石重装、美锦能源 ◼本周专题研究:氢能具有储能容量大、液氢储能密度高、可实现高续航、并保持良好低温性能、低碳等优势,结合风电光伏核电使用可以减少 我国能源对外依赖,除了膜材料和重要阀门外、配套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可国产,未来可实现规模效应快速降本。氢能产业链亟需突破的环节 包括高纯氢气获取、氢储运、氢能反应与载荷装备、质子交换膜与膜电极等核心制造环节等。目前氢能主要用于工业部门,在多国的政策驱动 下,未来从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到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将有望加速。未来氢能领域有望取得能源与科技的双重突破。 ◼行业观点与跟踪: ➢行业观点:在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维持高位的背景下,绿色能源的性价比和长期投资价值将更具优势。尽管各国可能放缓“碳达峰、碳中和”的短期需求,但以欧洲为代表的“能源独立”需求和以东亚、东南亚为代表的“工业化与城镇化”需求会加速多种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其中光伏和风电的建设速 度较快、成本持续降低、基本无贸易壁垒,未来有望加速放量,同时氢、锂电池等储能技术也有望加速普及,解决消纳和风光的季节性、地域性限制等痛点。 ➢光伏:为了应对地缘冲突和全球能源混乱,欧盟委员会提出了RE Power EU计划,将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体系,计划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目标为2025年 超320GW(当前2倍)、2030年达600GW。 国内经济承压,预计未来将增加稳增长的投资,其中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基建有望得到政策和资金倾斜。在全球通 胀和下游需求走强的背景下,上游的价格可能维持高位、甚至创新高,光伏上游的硅料、EVA粒子等领域的中短期投资收益或将更高,下游可通过技术革新带动 成本降低。若欧盟、东南亚等地区也加速光伏投资,或对组件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容忍度,未来全产业链或将全面量价双升。重点关注: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合 盛硅业、协鑫科技H、中环股份、天合光能、隆基股份、联泓新科、福斯特、福莱特。 ➢氢能:欧洲清洁氢合作组织5月18日发布《2021-2027年氢能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报告,制定相关重点领域的阶段性发展指标。3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印 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氢能做了15年长远规划、制定了三个五年维度的发展目标。年初以来,中石油、中石化、国电投、国家能源 集团、华电、三峡集团、中车、东方电气、中国船舶、国家电网、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电信等多家央企国企均已加速布局氢能产业。1月五部委批复河北、河南两大氢能示范城市群。在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逐步降低后,氢能行业的全球引爆点悄然临近。重点关注:亿华通、东岳集团H、泛亚微透、兰石重装、中集安 瑞科H、美锦能源、中国旭阳集团H、雄韬股份。 |
- 专题:为什么选择氢燃料电池?
聚合物锂(钠)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均属于化学反应,本质是正电子(质子)的迁移、实现储能。其中锂(钠)电池充电过程锂(钠)离子在从正极脱出、嵌入负极,放电过程锂(钠)离子从从负极脱出、嵌入正极。由于氢气和氧气通常为气态,因此氢燃料电池的充电和 放电通常在两套装置中进行,且氢气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较大、对装备的性能和精度要求较高,短期内可通过甲烷和液氨等过渡产品解决储运难题。 氢能的优势主要在于:1)氢气储能的容量大、持续放能时间长,液氢的储能密度高;2)燃料电池高能量密度(高续航)、低温性能好、加氢 速度快,在长途、低温等应用场景中具有优势;3)可以实现跨地区、跨季节利用能源,充分利用光伏、风电等绿电的峰谷调节;4)氢气来源广 泛、成本刚性且可控,可缓解能源对外依赖;5)氢气制/储/运装备和氢能应用装备中,除了全氟磺酸酯和重要阀门外、配套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均 可国产,未来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快速降低成本;6)不同电池路线(氢能与锂电)配合使用,可以实现高频储能与低频储能互补。 |
图1:聚合物锂(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图2:PEM氢能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3 |
资料来源:新材料产业 ,《World Fuel Cell Council》,中航证券研究所 |
- 专题:为什么选择氢燃料电池?
目前主要的能量转换均为化学键的断裂后重组释放能量和电,由此实现热能做功和电池充电。因此单次充电/加注后的续航能力和充电/加注 时间,成为重要的应用指标。
锂/钠电池的单电芯理论能量密度约360~450Wh/kg和180~200Wh/kg,考虑到未来电池材料和系统仍有优化空间,锂电池未来续航能力有 希望实现翻倍,而钠电池跟个适合用于地面储能项目。
氢气/液氢的理论能量密度可以达到33.6kWh/kg,接近汽柴油和天然气的3倍,未来可以作为理想的储能介质。由于氢的质子交换反应也会 同时释放热量,因此未来能量循环和热管理重要性更高。表1:几种燃料的能量密度对比 表2:几种电池的能量密度对比 能源 形态 体积能量密度 重量能量密度 氢能 常态氢气 0.003 kWh/L 33.6 kWh/kg 35MPa高压氢气 0,77 kWh/L 33.6 kWh/kg 70MPa高压氢气 1.2 kWh/L 33.6 kWh/kg -253°C液氢 2.36 kWh/L 33.6 kWh/kg 燃油(气) 92#汽油 9.26 kWh/L 12.7 Kwh/kg 95#汽油 9.31 kWh/L 12.6 Kwh/kg 0#柴油 11.16 kWh/L 13.1 Kwh/kg 液化天然气LNG 15.23 kWh/L 13.9 kWh/kg 压缩天然气CNG 0.0099 kWh/L 13.9 kWh/kg 形态 单电芯能量密度 系统能量密度 锂电池 磷酸铁锂 160-210Wh/kg 100-160 Wh/L 三元电池 250~270Wh/kg 120-250 Wh/L 新型电池 (均未商
业化推广)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B) 400~900Wh/kg - 锂硫电池(LSB) 500~2600Wh/kg - 准固态锂硫电池(QSS-LSB) 450~600Wh/kg - 钠电池 C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160Wh/kg - 资料来源:《能源学人》,中航证券研究所测算总结 备注:油气成分差异会带来偏差、上述结果为测算值;已商业化的电池采用商业化数据,未商业化则采用实验室(论文)数据。 4
1.1 氢能产业链梳理
图3:氢气/氢能产业链概况氢能产业链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氢气的获取与储运、氢能化学反应与载荷装备、工业/民用/交通部门的氢能利用等上中下游。目前氢能的利用 主要是化工原材料(如合成氨和甲醇)、工业保护气和冷却气、氢燃料发动(电)机做功、民用天然气掺氢等,氢能冶金成本太高尚不具备大幅 推广的条件,在多国的政策驱动下,未来从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到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将有望加速。
未来氢能核心推广的动力将从政策(如补贴)推动逐步转向经济性(包括直接运营成本和碳税成本等)驱动。绿电资源
电解水制氢
制氢装备
氢产业运营:
车/储能/工业
氢应用装备
燃料电池
氢气储/运
资料来源:《Cost-Economic Analysis of Hydrogen for China’s Fuel Cell Transportation Field》,中航证券研究所综合 5
1.1 氢能产业链梳理
图4:氢能核心产业地图上游:资源 氢能核心产业地图 下游:应用 上游:氢气资源(制/储/运/加) 中游:电堆/燃料电池系统、车/装备 水利发电 电解水制氢 高压氢气储存 燃料电池整车 工业原料 焦炉副氢/氯碱副氢 氢 液氢储存 传动/制动 主机构与 娱乐通信 其他标准 风力发电 储 系统 覆盖件 系统 配件…… 氢冶金 乙烷裂解/丙烷脱氢 存 固态吸附 车机系统 内饰 三电系统 其他系统 工 可
再光伏发电 配件…… 业
用燃料气 生 燃料电池系统(动力系统) 氢 能 光热发电 制 天然气重整/煤制氢 氢 高压氢气运输 膜电极PEM 车用空压机 冷却气 氢 源 生物质发电 甲醇/氨重整制氢 运 液氢运输 质子交换膜 车用氢气瓶 保护气 输 (全氟磺酸酯) 商用车/物流 潮汐/地热/… 生物质制氢 管道运输 金属/石墨双极板 氢气循环泵 车/专用车辆/ 电 扩散层/碳布(纸) 增湿器 核能发电 堆 车 工程机械 氢气液化(二次加工) 加氢站运营 (Pt铂)催化剂 阀门、管路等 乘用车 火力发电 密封材料 控制系统 分 工业储能 电解水装备 运输车与车用罐体制造 结构件/连接件 热管理系统 化 氢气加压/液化泵 加氢站成套装备制造 控制系统 主机结构及 布 石 天然气发电 装 式 绿电消纳 能 备 能 源 其他配件 源 电力调频调峰 柴油发电 变压吸附PSA装置 站用配套装备/零部件制造 PEM电解水设备 资料来源:中航证券研究所总结 6
1.2 氢能产业政策发力:两批“3+2”氢能示范城市群快速推进
图5:氢气/氢能产业蓄力多年,政策持续发力且不断增强力度2002年之后,氢能汽车和混动、纯电动汽车并列为重点产业化方向。氢 能产业自2016年之后进入加速发展期,持续的产业政策落地。氢能产业 将以商用车/专用车辆/工程机械等为切入点,有明显产业优势:
1)单价较高,且对配套重量不太敏感;
2)有稳定商业模式、部分具公共服务属性,解决了“谁埋单”的问题;
3)通常有固定路线或特殊作业区域,便于获取周边低成本氢资源、提 高加氢站利用率,在开放环境使用亦可避免给居民区带来潜在风险;
4)氢能适合在工程机械领域推广,主要是因为锂电产业的三电技术成 熟、可实现大功率输出,这是锂电发展早期不具备的条件。
表3: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补贴标准车型分类 标准车单车补贴金额上限(万元) 标准车 2020 2021 2022 2023 乘用车 24.70 22.80 20.90 17.10 Y=(p-50)×0.03+1;p≥80时,Y=1.9 轻型车/中型货车/ 中小型客车 20.80 19.20 17.60 14.40 Y=(p-50)×0.02+1;p≥80时,Y=1.6 重型货 车
>12t12~25t(X1.1) 40.04 36.96 33.88 27.72 Y=(p-50)×0.03+1;p≥110时,Y=2.8 25~35t(X1.3) 47.32 43.68 40.04 32.76 >35t(X1.5) 54.60 50.40 46.20 37.80
➢ 2002.7 《“十五”国家高技术研➢ 2006.10 《国家“十一五”➢ 2017.04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 2019.03 《政府➢ 2022.04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
究发展规划(863计划)电动汽车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工作报告》规划》
重大专项》确立了混动/纯电/燃料电池 制定混动/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轻 首次将氢燃料电 推动新型大容量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等
确立了混动/纯电/燃料电池汽车和 汽车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 量化等技术路线图,推动成果转移扩 池车写入工作报 关键技术装备全面突破,将氢气制备/储运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多能源动力总 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 散和商业化;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 告,明确推动加 /加注和燃料电池设备与系统集成/氢安全
成控制系统为重点,推进产业化。为重点,推进产业化。池全产业链攻关,实现革命性突破。氢等设施建设。防控等关键技术列入重点任务。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
➢ 2005.12 《国家中长期➢ 2012.07 《“十二五”国家战➢ 2016.11 《“十三五”国家战➢ 2020.09 《关于开展燃料电➢ 2022.03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2021-2035)》
要(2006-2020年)》将燃料电池车纳入国家战略性 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全球竞 构建燃料电池车示范城市群,明确目标: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
确定将新能源(含燃料电池) 新兴产业重点方向,推进新能 争力,系统推进燃料电池车研 推动新技术、新车型的示范应 5万辆,到2030年形成氢能产业技术创
车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优 源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建 发与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批 用,构建燃料电池车产业链条、新体系和绿能制氢供应体系;到2035年
先主题。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促进各环节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氢能产业涵盖交通/储能/工业多领域。
资料来源:国务院及各部委官网,各省政府官网,中航证券研究所总结 7
1.2 氢能产业政策发力:两批“3+2”氢能示范城市群快速推进
表4: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表5:重点省份氢能产业发展目标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明确了未来氢能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确定工作目标为: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 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 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 用生态。
2020年8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五部委批准了首批氢能示范城市群,明确了在四年示范期内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 式推动此三大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示范应用奖励的资金将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鼓励低成本制 氢尝试。2022年1月五部委正式批复河北、河南等省份的第二批氢能示范城市群。自此,以两批次五大氢能示范城市群为代表的产业政策落地将 助力行业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各部委官网,各省政府官网,中航证券研究所总结批次 城市群 牵头城市(区) 联合城市(区) 第一批 京津冀 城市群 北京市
大兴区海淀/昌平/经开区/延庆/顺义/房山等六区,天津滨海新 区,河北保定/唐山,山东滨州/淄博等 上海
城市群上海市 江苏苏州/南通,浙江嘉兴,山东淄博,宁夏宁东能源 化工基地,内蒙鄂尔多斯等 广东
城市群佛山市 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阳江/云浮,福建福州,山东淄博,内蒙包头,安徽六安等 第二批 河北
城市群张家口市 河北唐山/保定/邯郸/秦皇岛/定州/辛集/雄安新区,内蒙乌海,新疆巴州/库尔勒,上海奉贤区,河南郑州,山东淄博/聊城,福建厦门等 河南
城市群郑州市 河南新乡/洛阳/开封/安阳/焦作,上海嘉定/奉贤/自贸港 临港片区,河北张家口/保定/辛集,山东烟台/淄博/潍 坊,广东佛山、宁夏宁东等
8重点 省市 氢能产业规划 发布时间 燃料电池车数量规划目标 加氢站建成数量目标 北京 2021年8月 2023/2025年3000辆/达1万辆 2023/2025年37/74座 河北 2021年7月 2022/2025年1000辆/1万辆 2022/2025年25/100座 上海 2021年2月 2025年1万辆 2023/2025年30+/70+座 广东 2020年11月 广州/茂名/佛山
2025年1000辆/600辆/6000辆
2030年5万套发电系统装机/1200辆/1.2万辆广州/茂名/佛山
2025年50+座/10座/30座 2030年100+座/20座/60座山东 2020年6月 2025年整车产能达到2万辆、累计推广1万辆 2030年累计推广5万辆 2022/2025/2030年 30/100/200座 河南 2020年4月 2025年整车累计超5000辆 2025年80个以上
1.3 氢能产业链上重点公司梳理——聚焦制氢、储运、装备与材料零组件制造环节
91、制氢环节:
1)电解水制氢与装备:制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卫星化学、宝丰能源、阳光电源、旭阳集团、鸿达兴业;制氢装备-派瑞氢能(718所)、中电丰业、阳光电源+中 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507所、兰石重装;制氢材料-科力远;
2)工业副产氢:焦炉煤气-美锦能源、中国旭阳集团(H);氯碱副氢-滨化股份、鸿达兴业;
3)石化原材料制氢:乙烷裂解/丙烷脱氢(制乙烯)-卫星化学、万华化学、金能科技;天然气重整-中船718所、亚联高科;煤制氢-国家能源集团等。
2、储运环节:
1)分离/纯化/增压/液化/储存/运输装备:中集安瑞科、富瑞氢能、中科富海、四川空分、大陆制氧、厦门钨业、科力远、安泰科技、武汉氢阳、聚力氢能等;2)加氢站制造/运营:中船718所、厚普股份、亚联高科、舜华新能源、深冷股份、林德等;加氢运营:中国石化、厚普股份、亚联高科、重庆燃气等。
3、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核心零部件:
1)电堆与燃料电池系统:巴拉德+潍柴动力、水吉能Hygrogenics+康明斯、亿华通、新源动力、上海捷氢科技、雄韬股份、上海重塑、神力科技、德燃动力、爱 德曼、科力远、长海电推(中船)、威孚高科、弗尔赛、江苏清能、聚通科技等;
2)电堆核心部件与重要原材料
膜电极MEA:巴拉德、武汉理工氢电科技、鸿基创能、苏州擎动科技、纳尔股份、氢璞创能(雄韬股份)、道氏技术等;
质子交换膜:杜邦、陶氏、旭化成、旭硝子、东岳集团、东材科技、泛亚微透、通用氢能、巨化股份、国家电投氢能等;
金属双极板:瑞典Cellimpact,德国Grabener、Dana,美国Treadstone,日清纺,上海治臻、苏州弘能等;
石墨双极板:美国POCO、SHF、Graftech,日本Fujikura、Kyushu,加拿大信雅达,上海弘枫、杭州鑫能石墨、金亚隆等;
催化剂:英国Johnson Matthey、日本田中贵金属、日清纺、贵研铂业、上海济平新能源、通用氢能、南非英美铂金、SIBANYE (第一大股东为白银有色)等;扩散层碳布:日本东丽、巴拉德、德国SGL、台湾碳能、上海河森;
3)系统配套(空气/氢气系统、储罐等):丰田、京城控股、中材科技、德燃动力、昊志机电、势加透博、潍坊富源、雪人股份、东方氢能、中船718所等。
4、氢能车辆与特种装备制造:
1)乘用车:丰田、现代汽车、国鸿氢能、上汽集团、广汽、长城汽车等;
2)商用车/专用车与工程机械:宇通客车、金龙客车、申沃客车、东风重卡、三一、安徽合力等。 - 光伏产业:迎接全球新能源投资大周期
图7:近24个月以来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均大幅上涨,油气和煤炭涨价尤其明显在发达国家2050碳中和、中国2060碳中和的目标驱动下,亚洲、欧洲、美洲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较大,不断替换煤炭和石油。
另一方面,在供需紧缺、能源涨价的年份会出现新能源投资加速。经测 算,2020年全球煤炭富余约3.8亿吨、2021年降至约0.9亿吨,加上 2022年的地缘政治驱动、个别资源国(如印尼)一度暂停煤炭等资源出口,多种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能源涨价和短缺带来的“恐慌性投资”有 可能加速行业发展。
在全球“碳中和”“能源独立”、能源紧缺和传统能源涨价四大推力下,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的投资有望大幅提升、迎来全球大周期。
图6:全球石油、天然气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煤炭虽有富余但2021年亦进入紧平衡状态
-25 全球三大能源供需(短缺为负值) 4
3
2
1
0
-1全球石油产消缺口(亿吨) 全球天然气产消缺口(十千亿立方米) 全球煤炭产消缺口(亿吨) 2019 2020 2021E
图8:若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则电力需求将有相应幅度的增长
全球GDP增速和电力增速高度吻合
8%
全球GDP实际增长率(IMF)
4%6% 全球发电增速(BP报告)
2%
0%
-2%-4% 10 资料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国际能源署,BP石油公司,EIA,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总结
2.1 光伏产业:能源结构的变化已成为长期趋势
图10: 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中亚洲、欧洲、北美合计超过90%当前全球能源结构中,石油和煤炭合计份额仍超过50%,水利资源受到 自然条件限制相对稳定,天然气占比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目前占比尚 不足10%、成长空间大、技术驱动降本增效的发展趋势良好。因此,未 来风电、光伏、锂/氢储能等清洁能源有望在成本不断降低的经济驱动下 实现快速增长,提高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其中,太阳能光伏在全球的装机容量结构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合计 占比超过90%,预计仍将是未来主要增长地区。其中,欧美和中国的“碳中和”国策、欧洲近期出现的能源独立需求、亚洲部分国家的快速 工业化与城镇化对能源的渴求,都将成为较强的驱动力。
图9:全球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在2005年之后开始快速提升
图11:中国以外几个光伏投资金额较大或增速较高市场的表现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分布 0 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历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MW)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中东
非洲
中美洲与加勒比200 印度 美国 德国 15,000 日本 澳大利亚 越南 10,000 5,0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0 资料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BP石油公司,iF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总结 11
2.2 光伏产业:欧盟潜力大,但其本土制造业优势在于风电、目前光伏占比较低
图12:欧盟GDP 八强国电力总体供需平衡,未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带来主要需求为了应对地缘冲突和全球能源市场混乱,欧盟委员会于5月18日公布了RE Power EU计划,将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体系、增加太阳能/风能及可再生制氢方面投资,最终在2030年前让欧洲从俄罗斯的化石燃料中独立出来,届时可再生能源总发电能 力目标为1236GW、占比从当前40%提高至55%。该计划中,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 装机容量目标为2025年超320GW(约当前2倍)、2030年达600GW,到2027年的 资金投入计划为3000亿欧元。
欧洲是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光伏市场,但目前欧洲主要国家的光伏发电占比明显低 于风电,考虑到2021年欧洲风力减弱影响发电量,未来光伏将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尤其德、意、西的光伏发电量及在其本国电力占比均较高,未来有望持续增加投资、进一步提升光伏在电力中的占比。在油气价格维持高位的背景下,若欧盟各国开启 新一轮光伏投资,出口组件或将迎来更高的价格弹性。
表6:欧盟GDP Top8国家发电量结构显示太阳能发电占比较低、提升空间大
图13:欧盟光伏发电量增量放缓但仍保持逐年提升煤炭发电占比 天然气发电占比 风电发电占比 太阳能发电占比 生物能发电占比 核能发电占比 2016FY 22.9% 15.6% 9.2% 3.9% 4.7% 27.8% 2017FY 21.9% 17.3% 10.8% 4.1% 4.7% 27.0% 2018FY 20.8% 16.3% 11.2% 4.5% 4.7% 28.3% 2019FY 15.6% 19.3% 12.8% 4.8% 4.9% 27.5% 2020FY 13.1% 19.7% 14.4% 5.8% 5.1% 25.3% 2021FY 15.5% 18.0% 13.6% 6.3% 5.3% 25.6% 22M1-2 15.1% 19.4% 20.1% 3.4% 4.9% 24.2%
1,600,000八国合计用电量与发电量(GWh) 160,000 太阳能光伏发电量(GWh) 90% 2,400,000 欧盟光伏发电量 德国光伏发电量 2,000,000 120,000 意大利光伏发电量 欧盟光伏发电同比 60% 德国光伏发电同比 意大利光伏发电同比
800,0001,200,000 八国总用电量 八国总发电量 80,000 30%
40,000 0%
400,0000 2021FY 0 -30% 2016FY 2017FY 2018FY 2019FY 2020FY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12 资料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国际能源署,iF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总结 备注:欧盟GDP八强国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士、波兰、瑞典
2.3 光伏产业:中国保持供给端优势,稳增长背景下需求端有可能超预期近期多项统计数据发布,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1.1%、社会融资当月总规模-51.0%、非金融性公司: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59.8%、制造业PMI 47.4、连续两个月 低于荣枯线,而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6.1%、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18.2%,预计将出台一些列政策来扭转不利局面。
另一方面,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做好政策准备,该会议报告中连续20多次提到“稳定”,会议解读文件中强调“明年(2022年)经济工作要 ……积 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政策要有机结合……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5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为3.7%维持不变、5年期以上降低15个基点至4.45%。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望持续出台,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基建有望成为重点投资领域。据国家能源局数据,1~4月太阳能发电投资完成额290亿元、同比+204.1%,新增光伏装机16.88GW、其中1~2月集中放量、3月和4月有所放缓分别新增2.35GW和3.67GW,待多地全面复工复产和配套政策落地后有望迎来投资建设数据高峰。
中国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新增装机量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据CIPA统计2020年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中国占全球产量的80%、97%、80%、76%,未来上游的占比有望持续提高,因此未来国内的规划和实际投资情况仍对全球光伏市场供需和价格产生决定性影响。
国内外若迎来光伏行业招标和建设高峰,则整体产业链的涨价或将在组件环节得到体现。图14:2021年中国电力非化石占比已超1/3,新能源中风电+太阳能约40% 图15: 2016~2021年六年间中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量占全球42.4% 2021年中国电力结构 2021中国可再生资源发电结构 80,000 全球光伏装机量(MW) 不可再生燃料 4.7% 5.8% 水电 中国以外全球 中国 60,000 (煤炭、石油、 14.0% 天然气及其他) 28.8% 风电 可再生资源 40,000 54.0% 太阳能 20,000 66.5% 26.2% 核电 其他可再生能 源(生物质、 资料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EIA,iFind,中航证券研究所 地热及其他) 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3
2.4 光伏产业:硅料、硅片、电池片价格累计涨幅相当,组件环节短期成本压力较大
图16:硅料平均价格年初至今累计上涨约12.3%
2027 单晶硅料价格(万元/吨)
单晶复投料均价
单晶致密料均价
单晶菜花料均价7
26
25
24
2322 1 1
图18:电池片平均价格年初至今累计上涨约12.9%21/12 22/01 22/02 22/03 22/04
图17:硅片平均价格变化年初至今累计上涨约16.6%
4硅片价格(元/片) 10
8
6
M6-166mm
图19:组件平均价格变化年初至今累计上涨约2.9%2 M10-182mm G12-210mm 22/02 22/03 22/04 22/05 22/01 1.2 电池片价格(元/片) 1.4 组件价格(元/W) .4 1.2 1.92 1.1 1.90 1.88 1.1 1.86 单晶PERC电池片(166mm/22.8%+) 均价 1.84 单面单晶PERC组件(182mm-RMB) 均价 1.0 单晶PERC电池片(182mm/22.8%+) 均价 1.82 单面单晶PERC组件(210mm-RMB) 均价
单晶PERC电池片(210mm/22.8%+) 均价 1.0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单面单晶PERC组件(365-375/440-450W) 均价 22-02 22-03 22-04 22-05 22-01
资料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PV Infolink,中航证券研究所 14 - 重点组合表现
本周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沪深300和电力设备(中信)分别实现涨幅 -0.52%、-2.28%、-1.87%和-3.10%,本月至今分别实现涨幅 +2.73%、+1.56%、-0.37%和+8.91%。 |
表7:重点关注个股组合概览(截止2022年5月27日,预测值为iFind一致预期)
板块与相关指数 | 代码 | 名称 | 本周涨幅 | 本月至今 | 当前总市值(亿元) | 2022年净利润(亿元) | 当前PE | 当前PB |
光伏设备 (中信) 上周涨幅 -3.45% 月初至今涨幅+11.28% | 600438 | 通威股份 | -2.89% | 8.69% | 2,010.84 | 174.09 | 11.55 | 4.75 |
688303 | 大全能源 | -5.93% | 6.98% | 1,135.75 | 116.67 | 9.73 | 5.79 | |
3800.HK | 协鑫科技 | 1.91% | 5.12% | 621.14 | 90.44 | 6.87 | 2.04 | |
002129 | 中环股份 | -3.30% | 9.05% | 1,375.10 | 59.65 | 23.05 | 4.19 | |
688599 | 天合光能 | -0.27% | 24.07% | 1,366.23 | 36.66 | 37.27 | 6.13 | |
601012 | 隆基绿能 | -2.03% | 10.54% | 4,066.21 | 140.64 | 28.91 | 8.12 | |
003022 | 联泓新科 | 10.33% | 49.34% | 375.29 | 13.09 | 28.66 | 6.07 | |
603806 | 福斯特 | -30.30% | 18.89% | 1,045.26 | 27.86 | 37.52 | 8.58 | |
601865 | 福莱特 | -4.82% | 6.90% | 857.17 | 30.91 | 27.73 | 7.61 | |
燃料电池(中信) 上周涨幅 -1.50% 月初至今涨幅+7.26% | 688339 | 亿华通 | -3.85% | 6.66% | 81.19 | 1.03 | 78.57 | 3.29 |
0189.HK | 东岳集团 | -7.34% | -3.81% | 175.87 | 38.23 | 4.60 | 1.27 | |
688386 | 泛亚微透 | -6.12% | 2.68% | 24.40 | 1.04 | 23.40 | 4.04 | |
603169 | 兰石重装 | 2.68% | 10.81% | 95.10 | 2.55 | 37.29 | 3.18 | |
000723 | 美锦能源 | 4.00% | 11.87% | 499.19 | 27.04 | 18.46 | 3.82 | |
002733 | 雄韬股份 | -2.34% | 21.75% | 51.41 | -12.40 | 2.11 | ||
3899.HK | 中集安瑞科 | -1.58% | -2.88% | 140.69 | 11.04 | 12.74 | 1.62 | |
1907.HK | 中国旭阳集团 | -3.15% | -7.05% | 140.58 | 34.08 | 4.13 | 1.22 |
资料来源:iF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总结 | 备注:2020年净利润采用iFind一致预测 | 15 |
风险提示
◼ 国内疫情反复,影响各地政策落地、企业采购与生产、以及项目建设进度◼ 原材料涨价波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 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慢于预期 ◼ 全球性衰退影响或海外复苏低于预期,影响终端需求和政府开支 ◼ 海外各国投资计划和扶持政策低于预期,海外地缘冲突影响产业链供需◼ 美联储加息导致海外资金成本提高、 整体行业需求减弱 |
SAC:S0640522050001 |
我们设定的上市公司投资评级如下: 买入:未来六个月的投资收益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10%以上。持有:未来六个月的投资收益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10%-10%之间 卖出:未来六个月的投资收益相对沪深300指数跌幅10%以上。 我们设定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下: 增持:未来六个月行业增长水平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中性:未来六个月行业增长水平与同期沪深300指数相若。减持:未来六个月行业增长水平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 |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 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风险提示: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免责声明 本报告并非针对意图送发或为任何就送发、发布、可得到或使用本报告而使中航证券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违反当地的法律或法规或可致使中航证券受制于法律或法规的任何地区、国家或其它管辖区域的公民或居民。除非另有显示,否则此报告中的材料的版权属于中航证券。未经中航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复印本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其 复印本给予任何其他人。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及材料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他金融票据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中航证券未有采取行动以确保于本报 告中所指的证券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本报告的内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而中航证券不会因接受本报告而视他们为客户。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中航证券认为可靠,但中航证券并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航证券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除非该等损失 因明确的法律或法规而引致。投资者不能仅依靠本报告以取代行使独立判断。在不同时期,中航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仅反映 报告撰写日分析师个人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为免生疑,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中航证券及关联公司的立场。 中航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参与或投资本报告所提及的发行人的金融交易,向该等发行人提供服务或向他们要求给予生意,及或持有其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中航证券于法律容 许下可于发送材料前使用此报告中所载资料或意见或他们所依据的研究或分析。 |